八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测试试卷初稿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6429521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测试试卷初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测试试卷初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测试试卷初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测试试卷初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测试试卷初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测试试卷初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测试试卷初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013学年第一学期 八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测验试卷 班别: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1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A衰草(shui) 诞生(dn)遗骸(hi) 孕育(yn)B农谚(yn) 哺乳(b) 潮汐(x) 藩篱(p)C萌发(mng)繁衍(yn)褶皱(zh) 分泌(b)D蟾蜍(ch) 濒临(png) 劫难(ji) 归咎(ji)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 )A.追溯 锐不可档 无动无衰 物竞天择B.吟咏 难逃扼运 风雪栽途 变化多端C.绮丽 五彩斑斓 啸聚山林 日薄西山 D.萌发 天衣无

2、缝 消声匿迹 气息奄奄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生态系统中的强者也同样受到该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无所不为。B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并开始类似受精卵分裂发育的过程。C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仍将束手无策。D他们同学三年,关系一直很好,两人相敬如宾,互相尊重。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 )A.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B.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C.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每一个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美术家。D.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

3、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5、名著导读。(4分,第二个空2分,其余1分。)骆驼祥子的作者是 ,祥子原本来是一个(怎样) 的人,他一心一意地靠劳动挣钱,人生的最大愿望就是 ,往远处想就是开车厂,娶个好姑娘,过上好日子。这个愿望并不高,可是处在那样黑暗的社会中,他一次又一次陷入失望,最终连生活的希望也破灭了,成为一个麻木、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6、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低碳生活”。校学生会准备举办“低碳生活在身边”的校园宣传活动。请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材料 关于“是否关注低碳生活”的调查(共84人)否关注低碳是生活人数比例(%)肯定关注2833一定程度上关注4250

4、不太关注67不关注810(1)请从上面的材料中提取一条主要信息。(3分)主要信息: 二、根据上下文或要求默写。(20分,每句2分)1、晴川历历汉阳树,_。2、登临吴蜀横分地,_。3、_,带月荷锄归。4、_,云外一声鸡。5、晴空一鹤排云上,_。6、气蒸云梦泽, _。7、使至塞上中写出边塞奇特壮丽风光的是:_,_。8、送友人中借马鸣声来衬托离情别绪的是:_,_。三、古文阅读理解: (22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乙】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

5、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8分)略无阙处( ) 不见曦月( )或王命急宣( )夏水襄陵( ) 客此( ) 人鸟声俱绝( )余挐一小船( )强饮三大白( )2、翻译下列句子。(6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见余,大喜曰:“

6、湖中焉得更有此人!”3、甲文第二段描写三峡的水势,突出了江水怎样的特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4分)4、乙文中突出作者的痴迷,请说说他痴迷于什么?(4分)四、诗歌鉴赏:(10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诗中“大荒”和“怜”分别是什么意思?(4分)2、品味诗歌尾联中“送”字的妙处。(6分)五、现代文阅读 :(29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10分)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

7、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随着时节推移的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比较简便,

8、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1、第1自然段中杏花、桃花、布谷鸟分别用了“传语”、“暗示”、“唱歌”三个词,作者这样写在修辞手法是 ,内容上与“ ”(原文词句)保持了一致。(4分)2、第一自然段中所选的三个例子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4分)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分别采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问题。(19分)在冬夜里歌唱的鱼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去了温暖的南方,火烧云沉到山的那一边。山冈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颤抖。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在昏暗中裹挟着晚风,逐渐清晰。我和妹妹在等待父亲,和父亲手中的鱼。胖头鱼,头重尾轻,一

9、种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所以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夜色中,他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整条的鱼分成若干小块。菜子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漫开来时,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我催促母亲往炉膛里添柴,火舌舔着灶口。母亲的影子贴在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的叫声,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

10、息。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上做作业;二姐的目光随着腾起的蒸汽升高,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虚张声势。父亲还在沉默独坐,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的笑容,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不知道过了多久,母亲撮起嘴,吹锅盖上的蒸汽。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鱼怎么样了?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挡住锅与盖间的缝隙,让蒸汽闷在锅里,好让鱼骨渗出骨髓和异香。母亲只用鱼汤拌饭。她拨弄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推开那间草

11、屋的门。温暖的鱼让瞎眼爷爷的冰冷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他说辣椒太辣,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太辣。同样是在一个冬夜,瞎眼爷爷孤单地走了。临终时,他告诉在场的人,他庆幸最后的时刻是在这个冬季,因为他吃到了我母亲送给他的鱼。他用手摸着胸口,说:“这里很暖!”另一个冬天,黄昏时我们不再去那座山冈张望。我父亲在这年秋天去世了。妹妹的黄发已经扎成了小辫,我们渐渐长大成人。温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1、根据煮鱼时相关人物的具体表现和心理状态,摘录原文语句填写下表。(8分)人物具体表现心理状态大姐不忘做弟妹们的表率二姐吃鱼的渴望越

12、来越强我和妹妹绕着灶台打架父亲沉默独坐,脸上露出慈爱的笑容2、(3分) 赏析句子:第6段“她拨开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3、文中母亲是我国众多优秀母亲的代表,试综合全文内容写出她的性格特点(不少于两点)(4分)4、谈谈你对“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这一哲理的理解。(4分)答案一、1、A 2、C 3、D 4、A 5、老舍 老实、善良、吃苦耐劳 拥有一辆自己的车6、大多数人能关注低碳生活 (意思对即给分) 二、1、芳草萋萋鹦鹉洲 2、徙倚湖山欲暮时 3、晨兴理荒秽 4、人家在何许 5、便引诗情到碧霄 6、波撼岳阳城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8、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三、1、 略无阙处( 通“缺”,中断 ) 不见曦月( 太阳 )或王命急宣( 有时 )夏水襄陵( 上 ) 客此( 客居 ) 人鸟声俱绝( 消失 )余挐一小船( 通“橈” ,撑着 )强饮三大白( 尽力 ) 2、即使乘着飞奔的马, 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湖上还会有这样的人。”3、江水:湍急、凶猛、浩大(写到两点给满分),夸张 正侧面描写双结合。4、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