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错误》优秀说课稿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6427344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错误》优秀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错误》优秀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错误》优秀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错误》优秀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错误》优秀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错误》优秀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错误》优秀说课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错误优秀说课稿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郑愁予的错误,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学情,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方面加以说明。一. 教学理念这节课的指导思想是钱梦龙老师提出来的:“以老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 训练为主线。”运用这个思想,我尝试建构老师“启发式提问学生想象、联想合作探究得出结论”教学步骤。最终进行学问的控固和加深。在这节课中,我们凭借诗中的古典意象,引出些古诗词,运用肯定的教法,学法,以达到学生品尝意境的目的。同时利用探讨,探讨,点拨,让学生自主发言等,达到真正的理解“漂亮的错误”的涵义。二. 说教材(一)教材分析错误是人教版中学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中国当代诗三首中的第 一

2、首。本单元主要学习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教学重点是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动身,结合对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阅历,通过想像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从而培育良好的读诗趣味。错误是郑愁予的名作,这首诗在台湾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全诗共九行三节。第一节的两句诗写“我”骑马在江南赶路,自然而然的想起那位还在这里苦等的“佳人”。“莲花的开落”这一意象在诗中有两层意思:一是示意“我”与她分别的时间之长,一是说她的容颜在等待中憔悴。其次节的五行诗全写“我”对她的想象:季节虽是阳春,但由于“我”仍未归来,所以她丝毫也未感觉到柳絮飘飞的春意。她的心孤独如同小城的傍晚,惆怅如同紧

3、掩的窗扉。这几行诗不禁让我们想起宋代柳永的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由此也可见出郑诗的古典韵味。第三节写“我”从想象中回到现实,我从她的身边路过,她或许能隐隐听到这“达达的马蹄声”但“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漂亮的错误”是全诗最让人激赏的字眼,与她越来越近的确是漂亮的,但不能相见无疑是一个错误,诗人把两个相互冲突的词组合在一起,真可谓妙笔生花。全诗情意缠绵,格调凄婉,含蓄蕴籍,韵味悠长。学习错误一诗重点要领悟诗中主子公的感情,正确理解“漂亮的错误”这一诗眼的意思;同时要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依据上述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二)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 了解作

4、家,作品。朗读并背诵。2.理解生动,显明的意象。说明:语文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积累的过程,语文的积累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主要包括四个层面:文化常识的积累;语言材料的积累;人生阅历的积累;思想感情的积累。只有积累,才能厚积薄发,才能通过汲取内化而学以致用。实力目标:1. 感知,分析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2.领悟诗中主子公的感情,正确理解“漂亮的错误”的涵义。3.品尝诗中古典的意境美。情感目标:1. 陶冶学生情致、提高学生的审美实力。2. 激发学生读诗的爱好。说明:语文学习除了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实力,还要关注学生的审美实力,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看法价值观,进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

5、趣味,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 领悟诗中女子的情感,正确理解“漂亮的错误”的涵义。同时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2. 难点: 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在诗中所表现的意境美。三.说学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中学一年级的学生,对现当代诗有肯定的了解,但在学问的广度和深度上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因而对诗歌的研读有待加强。这单元已经学习了毛泽东的词,中国现代诗三首,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对现代诗歌进行阅读和鉴赏,从而培育良好的读诗趣味。四. 教法和学法依据教学理念和学情,制定了如下教法和学法。1. 教法:诵读法:培育学声的语感是语文教学中必不行少的环节,由于学生对诗有各自的理解,我选用抽个别同学起来

6、诵读,老师和同学双方进行评价,再放标准的朗读带。讲授法:本诗中采纳了大量古典诗词的意象,作为高一的学生,再理解上还有肯定的困难。问题探究法:主要体现在对“莲花的开落”“漂亮的错误”的理解中。2.学法1. 诵读吟咏法。2. 联想、想象法。3. 问题探究法说明:学法的制定,主要是在教法的指导下,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教学环境和条件,本课的重难点而设立,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驾驭诵读吟咏,问题探究等学习方法。五. 说教学过程1.导入: 我们通常犯的“错误”为什么不用“漂亮”形容?今日学的诗错误和这个错误用什么区分?每个学生都有新奇性,用问题法导入,起先就干脆提出本课的重点学生的思索,引起学生的

7、思索,有利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依据“知人论世”的原则,有必要介绍作者,但只是简要的介绍,依据他诗中的两种不同的气质,指出郑愁予是“浪子诗人”,进行语文积累。由于他诗中常用古典意象,又叫“中国的中国诗人”。并让学生在此诗中总结。对难点在肯定意义上有所突破。3. 朗诵抽一个学生起来诵读,我之所以不要学生齐读,是因为我觉得朗读是一种对文本的再创建过程,而且这种再创建带有显明的个体色调,因为朗读本身就打上了理解的烙印,每个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一样,他朗读时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是不一样的。4.听朗读带请学生带着问题听:“这首诗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这是一个培育语感和整体感知的过程,我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让学

8、生的思维保持连贯性,也有利于节约时间。5.新课研讨:这步主要在于学生的研讨和想象,由此我设立如下问题。(1)诗中包含了那些事物?(2)“莲花的开落”应怎样理解?(3)诗中包含的意象有那些?营造出怎样的意境?(4)怎样理解“漂亮的错误”?这三个问题建立在对整体文章的把握上,第一个问题中,我之所以不用意象来提问,是想让学生分清表现在诗中的事物和意象,理解意象是作者寄予了感情的事物。其次个问题,在于学生的探讨,采纳问题探究法。既呈现女子等待之久,相思无尽,也有可能是女子的感情改变。问题三是对于意象的理解,为本诗的难点,由老师讲解,引导,学生朗读,联系自身想象完成,重在熬炼学生的思维实力和想象力,由利于本单元的作文教学。最终一个问题是依据本文的重难点而设立,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争议较多。老师不宜介绍太多争辩话题,也不应禁锢学生思想。让学生自主探讨,老师引导,共同一起完成。6.解答:其目的在于回顾开头提出的问题,对两种错误进行解答,深化重难点。同时对“中国的中国诗人”进行讲解,由文本分析过渡到对风格特点的分析。在思维的连贯中引出下一点。7.探讨总结。对诗的结构,风格,语言进行总结。这些已经在新课研讨中出现,但在最终加以总结,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使主题突出。我的说课就进行到此,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