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6415567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1、中国古代主要农用工具变化?(1)原始社会:石器、木制、骨制农具、耒耜。(2)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很少)(3)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 。(4)两汉时期:推广耦犁,出现犁壁;播种工具耧车。(5)隋唐时期:江东出现曲辕犁(标志传统耕犁基本定型)。2、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有何变化? 刀耕火种耜耕铁犁牛耕3、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何时出现?何时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铁犁牛耕 春秋战国时期 汉朝以后4、古代中国位于四川的灌溉工程是?它兴建的时间是? 都江堰 战国时期

2、5、三国时期的灌溉工具是?唐朝创制的灌溉工具是?翻车 筒车(无需使用人力操作)6、小农经济产生的时间?原因?特点?性质?地位?(1)时间:春秋战国时期产生 (2)原因:铁农具出现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特点: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4)性质: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5)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7、影响小农经济成长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哪些?有利因素:(1)铁犁牛耕普及,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2)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努力提高耕作技术,精耕细作(3)封建政府扶植

3、: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不利因素:(1)规模小、工具和生产条件简陋(2)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兼并土地(3)承担沉重徭役(4)天灾等自然灾害8、评价小农经济?积极作用:(1)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和牲畜等生产资料,劳动产品除缴纳赋税外可供自己支配。因此他们具有生产积极性。(2)小农经营规模很小,迫使他们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有利于农业的精耕细作的发展。(3)在较长时间内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是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消极作用:(1)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在繁重的封建赋税、徭役之下以及在自然灾害面前,时刻面临贫困、破产的威胁。 (2)由于小农经济牢固存在导致封

4、建社会发展缓慢、长期延续,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成为中国近代迟滞不前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 发展趋势: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延续的重要原因。9、我国古代农业经济有什么特点?领先世界;以种植业为主,家庭饲养业为辅;铁犁牛耕;精耕细作;男耕女织;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0、我国古代手工业的三大经营形态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11、古代手工业的三大经营形态对比经营形态经营方式产品特点地位技术水平作用官营手工业官府直接经营的大规模生产(劳役制)满足政府皇室需求,不计成本不入市场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地位最高世界领

5、先地位阻碍商品经济发展不利于新技术推广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品在市场上流通明中叶后占据主导地位较高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家庭 手工业个体农户的副业家庭消费,缴纳赋税,较少入市始终是官营和民营的补充最低巩固自然经济12、古代官营手工业在冶金业、制瓷业、丝织业等部门取得了哪些成就? 冶金业:(1)冶铜:原始人掌握此技术、商周繁荣(商司母戊鼎)(2)冶铁:西周晚期有铁器、两汉高炉炼铁、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利鼓风冶铁)(3)炼钢:两汉炒钢技术、魏晋南北朝灌钢法 制瓷业:(1)商朝原始瓷器 (2)东汉青瓷 (3)北朝白瓷(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唐朝起,大量输出国

6、外)(5)宋代五大瓷都和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6)明朝:青花瓷(元朝出现)、彩瓷。(烧制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7)清代:珐琅彩。丝织业:(1)原始社会已养蚕有丝织品 (2)商朝有织机(3)西周斜纹提花织物 (4)西汉 素纱单衣(5)唐朝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6)宋朝吸收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7)明清 苏州、杭州、南京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13、在古代手工业中长期占主导,素称发达,世界领先的是?原因?(1)官营手工业。(2)原因: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生产;征调优秀的工匠;上等原料且不计成本。14、元朝纺织能手是谁?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15、明

7、清时期民营手工业中使用的织造丝织品的工具是什么?花楼机16、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间、特点、缓慢发展的原因、认识?(1)出现的标志:明朝中后期,在江南经济发达地区(出现在民营手工业中)。(2)特点:“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用与被雇佣关系的出现;稀疏、缓慢的发展。(3)缓慢发展的原因: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阻碍资本因素:商人把资金主要用于买房子之地,不用于扩大再生产市场因素:农民极端贫困,国内市场狭小;闭关锁国失去拓展海外市场的机会政策因素: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4)认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体现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进步趋势;资本主义萌芽只是在少数地区的少

8、数行业中,稀疏而微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17、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1)部门不断增加、分工越来越细、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改进。(2)官营、民营、家庭三种形态并存。(3)明清产生资本主义萌芽。(4)长期领先世界、享誉世界。(5)是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18、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况如何?(1)商朝“商人”出现,商业由官府控制(2)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官府控制被打破,商人地位提高,出现大商人(3)秦汉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比较艰难。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限制,商业总体水平不高(4)隋唐农业手工业发展,大运河开通商业繁荣,出现柜坊和飞钱;农村集市贸易发展。

9、(5)两宋,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6)元朝,交通发达商业繁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大都会(7)明清,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城镇商业繁荣,地域性商业群体出现即“商帮”,其中徽商、晋商实力最强,人数最多;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19、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空前繁荣。(1)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2)商业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3)城市中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4)打破时间限制,“早市”、“夜市”更加普遍(5)草市更加普遍(6)对外贸易兴盛,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财源(7)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8)开封、临安成为商业中心

10、。20、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1)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2)经济:农业、手工业发展为商业发展奠定基础(3)交通便利(4)政府的政策,统治者的需要,政策有放宽的趋势。(5)货币流通(6)商人的作用21、市的变迁特点是什么?(1)汉唐之前,市坊分开,市定时、定点、管理严格(市长或市令)(2)宋朝以后,打破市坊的界限;时间、地点限制被打破,管理松散22、主要的商业城市有哪些?(1)西汉:长安、洛阳、成都等著名商业中心 (2)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3)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

11、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元的大都;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23、古代对外贸易发展概况?(1)汉代:开通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2)唐朝:广州市重要外贸港口,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3)两宋: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库重要财源。(4)元朝:泉州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5)明清:对外贸易渐趋萎缩。24、古代对外贸易特点?目的? (1)特点:官府控制;朝贡贸易;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明清以后)(2)目的:不计较经济效益,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25、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1)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2)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

12、3)商业起源早,商业活动逐渐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宋元明清时商业日益繁荣。(4)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经济的主导地位。(5)商人群体活跃,到明清出现实力雄厚的商帮。(6)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7)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朝贡贸易,明清时期逐渐由盛而衰。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26、中国古代社会土地制度演变?(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2)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井田制)(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有三种形式)地主土地私有制(支配主导地位)农民土地私有制(比重最大)封建土地国有制(北魏至唐前期的均田制)27、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度井田制?实质: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

13、度演化:始于夏商,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内容:国王分封土地受封者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买卖;同时向国王交纳贡赋;庶民和奴隶在封地上耕种。耕地形同井字,被称为井田。瓦解时间:春秋时期瓦解的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器和牛耕)(根本原因)瓦解过程: A春秋时期,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B战国时期 ,各诸侯国进行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地位:是分封制的基础和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28、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原因、弊端?(1)确立时间:战国时期(2)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铁农具和牛耕使用)直接原因:战国时期变法。(秦商鞅变法,废井田制,以法律的形

14、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延续两千多年。)(3)弊端:土地兼并 原因:土地私有 危害:矛盾激化,农民起义;影响政府财政收入;地主势力壮大,威胁中央集权。抑制:实行均田制;明朝丈量土地按亩纳税29、我国古代经济政策有哪些? 重农抑商 闭关锁国30、重农抑商政策(重本抑末)含义?实行的原因?目的?什么时期出现?如何评价?(1)含义: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2)原因:自然经济决定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商业不稳定,商人具有流动性,不利于巩固统治。(3)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4)战国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3)评价:积极作用:巩固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利于社会进步,巩固新生地主阶级政权,有利于社会稳定。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违背历史发展潮流,造成中国落后。31、古代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措施?奖励耕织;专卖制度;加征商税;歧视商人等32、明清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 的原因和表现?(1)原因: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清代是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