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6412652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置身诗境,缘景明情(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探导引教案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教案编者 田 烨总 案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置身诗境,发挥想象,品味诗歌的意境。 2、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诗歌的意境.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了解“意象、意境”的特点,再通过实例了解如何才能“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不同意象的特定含义,培养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重点以“月为例,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体会诗歌的情感。难点学会通过意象来把握诗歌的情感,懂得在诗歌鉴赏中的迁移和应用。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导入 可强调鉴赏前“反复阅读的目的。 可引用一首诗,来强调意境在理解诗歌中的重要作

2、用 自探学习教师引导个性教案知识积 累:形象意象意境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古代诗歌了,那么什么是诗歌的形象?什么叫意象?意境又是什么呢?(请学生说说对此的理解,然后教师举例总结)如咏雪唐张打油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问:这首诗歌中出现了哪些形象?这些形象带有作者的感情吗? 形象: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或画面,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花、草、虫、鱼等自然景物。 诗歌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明确:这首诗写的是下雪后大地一片雪白的情景。“江山”、“井”、“黄狗”、“白狗”这些都是形象,而非融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意象。意象:“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

3、意念、感兴.“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意”和“象”的统一。即物象+情意意象. 。作用:营造一种意境、画面,寄托诗人的情感.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是物与我、情与景、形与神、情与理相互交融、相互统一所达到的艺术境界。简言之,就是一系列意象构成的艺术境界。理 论指 导置身诗 境1、什么叫“置身诗境呢?2、为什么要从意象入手?3、置身诗境的方法就是想象和联想,那么怎样进行联想和想象? 明确:置身诗境,就是读者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沉浸在想象世界中,得到审美享受。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

4、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的营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也是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的重点。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

5、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诗不象散文那样直说,以含蓄蕴藉见长,诗有空白,需读者自己去相象和填补,这就必须发挥联想和相象,借助已有的阅读经验和生活感受,沿着文字通道,进入诗人描绘的意境,从而体会诗句的“言外之意,象外之旨.联想的渠道有“相关”“因果”“相似“对比”“相近”,想象,是一种有目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想象是利用我们头脑仓库中所存储的已有的信息构筑新的形象的心理活动。当读长恨歌时,为贵妃的命运唏嘘,为爱情的挫折惋惜;当读湘夫人时,为湘君的望眼欲穿,如痴若狂而心动神摇,流连扼腕,和诗句共震,与诗人共鸣,是因为

6、读者在头脑中联想和想像了当时的背景和现实的情景,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自己融了进去而不自知。就象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林黛玉在梨香院墙角上听牡丹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如果在读诗的过程中,能进行联想和相象,调动个人感受和体验,把文字作为媒介和通道,还原诗人所处之境,体会诗人所抒之情,再假以各种方法,如改写、仿写、续写等,玩味把玩诗句的妙处,鉴赏水平、审美能力、会逐步提高,审美体验会逐步丰富.理论指

7、 导缘景明 情什么叫“缘景明情”?缘景明情的基本思路是什么?“缘景明情”,简而言之,就是根据我们在想像中勾勒出来的诗人描绘的意境,触景生情,去感受、体会处于这样的意境中自己萌发的情感,从而推想诗人的情感。依照置身诗境,(绘景析景摹形-溯情)具体阅读一篇作品时,我们还要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不同的欣赏方法.有些作品篇幅短小,出现的都是一些常见的意象,只需将诗中的意象连缀起来,就可以在简约、明净的画面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思。有些作品意象之间跳跃大,情绪起伏,诗思奇妙,就需要我们抓住其中比较典型的意象,根据它们提供的信息加以想像来补充,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从而体会

8、作者的思路和情感。有些作品的精妙之处不在于整个诗篇的优美浑成,而是以一联、一句,甚至一字见奇,我们就要对这些出色之处多加赏析,品味出其中的精妙来。还有些作品的意境和韵味全靠结尾处以景言情的点睛之笔,我们切不可只见其景,不见其情。当然,我们在学习“置身诗境”和“缘景明情”这两种鉴赏方法的时候,也不妨综合运用前面学过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两种方法,帮助我们更准确、迅速地把握诗歌意境。实例探 究 学生活动 教师引导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提问思考:这首诗歌如何通过景物来抒发感情?诗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月夜

9、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死.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问题研讨:这首诗是如何通过意象传达情感的?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 两首诗歌的鉴赏比较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是一首围绕望月终夜不眠,怀念远人的五言律诗。诗中的意象中心是“月”.诗中写“月,主要以月光的皎洁,明亮等特点来反衬诗人的无尽情思,表达了对远人的怀念。这首诗歌同样是一首写秋思的五律。鉴赏时同样要抓住关键词句,景物主体依旧是月,诗人着重写了在月夜这个特定情况下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饱含着对亲人的担忧。诗题:望月怀远

10、月夜忆舍弟关键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意象:月 月特点:对月生怨幽思绵长 望月思乡兄弟情深情感: 思乡怀人分析:日落黄昏时分,诗人满脸疲劳地把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里原野辽阔,天地相连,远处的天空比近处地树木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映在水心,和舟中人的距离显得很近,有种亲切感。面对如此清新自然的夜景,孑然一身的诗人脸上漾起一丝喜悦,心头感到一点慰藉。但这样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夜景同样也会激起诗人心头的千愁万绪: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破灭,所以在短暂的喜悦之后,诗人眉头渐锁,孤独失意无奈到天明。整首诗表达了诗人羁旅异地的惆

11、怅忧郁之情。知 识拓 展学生自主探究和把握“月”意象的主要内涵以春江花月夜为切入点分析“月”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置身诗境:问。根据意象的作用营造一种意境、画面,从诗中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概括诗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明确:作用(一)营造一种审美意境(板书)月与夜相伴而生,夜幕之下,月变得美丽而朦胧,客观上便制造出恬静温馨、充满柔情蜜意的氛围。诗人一开篇即就题生发,兴致淋漓地勾勒出一幅春江夜壮丽而奇妙的画面.嫩绿的春色、宛转的江流、半开的花蕾、银色的月光、静谧的夜晚,构成了一个澄碧晶莹的、美妙无比的月光世界。大千世界的五光十色都被月光涤荡成梦幻一般的银灰色,春江花月夜因此显得格外幽静恬美。缘景明

12、情:问。通过这一幅画面,诗人要表达什么的情感?作用(二)月是情感的载体,是诗人情感的寄托、月系两地的相思怀念诗人张若虚眼望皓月,豪情问天,与此同时,月亮也将它的清辉洒在离人的心上。“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楼上人似月,相思起哀愁。相思笼上一层美丽的月纱,浓重的离愁化作轻烟般的惆怅。明月照着相思楼,照在楼上无眠的思妇身上。月亮如此多情,默默伴你长夜相思,深深照你庭院幽独。“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岂不知这多情之月已扰人无尽相思意,叫月下之人怎不起相见相随愿?“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现实的时空阻碍了相爱

13、的人,但无处不在的月光可以超越一切,使人产生诗意般的甜美联想。2、孤独失意的情感象征月亮在传统的文化中承担了孤独失意的美学意味,就其原因同样在于月亮美学的结构形式与艺术的心灵的生命体验发生了同物对映效应,对象因此可以移入人的感情。月亮皎皎,孤悬夜空,既冷清又孤独,这与人类孤独失意的情感体验正相吻合.一弯残月,满怀孤寂.春江花月夜以月升开篇,最后以月落结篇:“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闺中思妇“愿逐月华流照君”,月亮既然是沟通二者的乘骑物,那么在外的游子当然可以想象自己乘月归家,曾几何时,在一片虚幻的想象天空完成了爱情的圆满。游子如许的离愁,伴随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上。又如长恨歌“

14、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月色银白,就其色调而言,属于冷色调,可给人以清凉之感,月又可以表现清冷寂寞的意象。又如淮扬冷月姜夔的扬州慢以冷月烘托劫后荒凉。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月,本无所谓冷热。月之冷是客观物象作用于词人心灵的感觉,似乎月也懂得人间的苦难。残桥、冷月、清音、凄情,构成了一种清远空灵的境界,词人以灵动之笔写出了扬州城昔盛今衰的黍离之悲。再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多情的月亮,陪伴着孤独的诗人;清高的诗人,邀来了同样清高的月亮结伴东游。月幻化成诗人的知己。3、人生哲理的象征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给出了自己独到

15、的见解。“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将人生与宇宙紧密联系起来,他也感叹人生短暂,但并未完全落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新意。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转对人生短暂的颓废、绝望而到对人生的追求、热爱,为人类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月亮是永恒的,人类也是永恒的。3归纳总结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让我们认识了别样的月光,我们也知道月的意象是多边的,即营造一种审美意境月是情感的载体.由此诗的理解,我们要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来分析诗歌。作 业预习本单元诗歌,尝试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来解读诗歌教学反思文中如有不足,请您见谅!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