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传染病致家长一封信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641221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季传染病致家长一封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春季传染病致家长一封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春季传染病致家长一封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季传染病致家长一封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季预防传染病致家长一封信敬重的家长伴侣们:您们好! 春季是水痘、流感、腮腺炎、麻疹、手足口等病的高发季节,我校本着“健康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乐观实行预防措施进行防控,开展全面消毒,坚持进行晨检午检工作,乐观开展体育活动等,以确保孩子在校健康。为亲密家校协作,切实加强上述传染病的预防与掌握,帮助家长伴侣们准时了解这些传染病是“可防、可控、可治”,懂得预防水痘、流感、手足口等病的方法,同时克服紧张心理,乐观应对,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现将传染病预防和掌握的知识和方法介绍给各位家长:一、春季常见传染病的表现:1、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有甲、乙、丙型,此病通过飞沫传播

2、,传染性强。表现为高热、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流行时,应削减集会,注意房屋通风并预防接种流感疫苗。2、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染。病毒由呼吸道侵入人体,引起腮腺或颌下腺肿胀。常在幼儿园、学校里流行。一般一生只患一次。3、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特点为全身皮肤分批消失散在斑疹、丘疹和水疱疹,并伴发热。一般水疱疹结痂即愈,少留疤痕。水痘传染性很强,必须早期隔离患儿。对水痘患儿的用具等要暴晒或煮沸消毒,直到全部皮疹结痂为止,隔离期限一般约为3周。4、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常见于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婴幼儿的一种传染病,常以发热为首发表现,

3、口腔、手、足、臀部消失米粒大小疱疹,疱疹周围有红晕,但疱疹“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疤”;有的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头疼的症状,极少数患儿有脑、肺部严峻损害而危及生命。手足口病的埋伏期为37天,患者和未发病的感染者均可造成传播,主要通过亲密接触进行传播,传染性强。5、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埋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出疹前3天消失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黏膜消失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上升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

4、疹开头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其次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二、疾病预防相关知识1、训练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衣物要勤洗勤换,不随地吐痰,大小便等。2、注意孩子健康饮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垃圾食品等,保证睡眠时间充足。3、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地方,防止通过呼吸道传播感染疾病。4、常常和孩子一起参加体育熬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反抗力。5、关注每日气温变化,合理为孩子增减衣物,预防感冒。6、家中要常常

5、开窗通风换气、晒被褥,保持室内空气清新;7、家中备用一些常用的消毒剂,定期对室内表面进行消毒清洗。三、应急情况处理方法 家长要亲密关注孩子身体状况,如果孩子消失感冒、发热、手口四肢消失皮疹、胃肠道不适等症状时,不能掉以轻心,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准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如孩子持续高烧不退或不适症状不得改善,应立刻住院进行防控治疗。依据上级要求,如发现孩子患有传染病或流行病,立刻实行隔离治疗,同时照实向孩子所在班级老师反映情况,再逐级上报。孩子痊愈上学时需有县级人民医院的康复证明方可入校上课。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我们共同的心愿,让我们家园联手,共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平安、快乐、健康的生活环境! 原州区三营中学 2015年3月20日-春季预防传染病致家长一封信回执(此回执请让同学和家长签字后,交给班主任,并以班级为单位统一交到政教处保存。)学同学姓名班 班 级班家长签字(盖章)主班主任签名内容总结(1)春季预防传染病致家长一封信敬重的家长伴侣们:您们好(2)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3)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4) 2015.3.20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