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考试重点北京中医药大学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6409524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经考试重点北京中医药大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内经考试重点北京中医药大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内经考试重点北京中医药大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内经考试重点北京中医药大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内经考试重点北京中医药大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经考试重点北京中医药大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经考试重点北京中医药大学(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经考试一、 名词解释1. 因势利导:因势利导的本意是顺应事物开展的自然趋势,而加以疏利引导的意思。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根据邪正斗争盛衰趋势择时治疗。二是根据邪气性质和部位而采取措施,使邪气以便捷的途径、最快的速度排出体外,以免病邪深入而过分损伤正气。三是根据人体正气抗邪的趋势、正气作用的生理趋势,顺势引导,扶助正气。2. 正治:又称逆治,是指逆疾病征象而治,即所选药物的属性与疾病的性质相反。适用于病情清浅而单纯无假象的疾病,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3. 反治:又名从治,顺从疾病假象而治,针对病症假象制定的治疗原那么,但从本质上说药性与疾病的性质还是相反的,适用于病势较重、病情复杂并出现假

2、象的疾病,如“寒因寒用,热因热用。4. 封藏之本:肾主藏精,宜闭藏而不妄泄,即肾主藏精的功能,所以肾为封藏之本;又因肾能约束二便,因为肾者,胃之关也,肾开窍于二阴而司约束,故主蛰,为封藏之本。5. 罢极之本:肝主筋,筋主运动,筋脉运动强健有力,赖于肝血和肝气的濡养,所以称肝为罢极之本。 罢极,历代注家见解不一,以“罢通熊羆之“羆,其义为胜。羆,即熊之雌者,耐劳 而多勇力,用以喻肝脏任劳勇悍之性6. 两感:表里两经同时受邪发病。如太阳与少阳两感,阳明与太阴两感,少阳与厥阴两感。7. 瞀瘛:瞀,指视物模糊昏花。瘛,指手指筋脉拘急抽搐。多由于炽热上扰心神,引动肝风所致。8. 壮火:是指药物饮食气味纯

3、阳者,是一种亢奋的病理之火,能损耗正气,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如乌附之类。9. 少火:是指药物饮食气味温和者,是一种生理之火,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如参归之类。10. 飧泄:本病是肝郁脾虚,清气不升所致。泻出未消化的食物,又称完谷不化的泄泻。11. 外内皆越:喘那么肺气散失而内气越,汗出营卫散失而外气越。最后导致气的耗散。二、 原文阐释1.“出入废那么神机化灭,升降息那么气立孤危。故非出入,那么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那么无以生长化收藏。所谓“神机,主要是指神对生命体内气化活动的调控与主宰,是生命存在的内在根据,是生命之所以能存在的根本,即生命体的生命力。所谓“气立,主要指生命体与

4、自然环境之间“气的交流与转化,是生命体与外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活动,是生命体赖以生存的条件,实那么也是“神机调控作用的表现。神机是生命存在的根本,是主宰调控生命活动的机制;而气立那么是生命得以维持的条件。二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持着生命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原文从天地之气的升降运动是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出发,进而推论出升降出入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形式。人身如一小天地,人体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气化,升降出入也是人体气化活动的主要形式。人体的生命活动正是依赖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来沟通和调节系统的各个局部,使系统维系自身的稳定与平衡,同时与外界环境又发生着物质、能量、信息的内外出入的联系,所谓“生气通天

5、,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升降出入是一切器物的共性,假设气的升降出入一旦停息,那么自然界的生机就将息灭,万物的生长收藏也随之完结。2.“阳气者,假设天与日,失其所,那么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阳气之于人的重要作用,如同大自然之中太阳的重要作用一样,运转不息,向上布散,温养人体,护卫肌表,抵抗外邪。倘假设人身阳气运行失常,功能衰退,失去护卫肌表,抵抗外邪的作用,便会经常受到外邪侵袭,轻者折损寿命,重者造成死亡。所以就像大自然的运行离不开太阳的照耀一样,人也离不开阳气的温煦。因此,人体的阳气,犹如天上的太阳向上向外布散,起着护卫肌表,抵抗外邪的作用。3.“凡阴阳之要

6、,阳密乃固。两者不和,假设春无秋,假设冬无夏,因而和之,是为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大凡阴阳相合的关键,只有阳气致密于外,阴精才能固守于内。假设阴阳两者不相调和,就好似一年之中只有春天没有秋天,只有冬天没有夏天一样,因此能使阴阳两者平衡调和,这是最好的调养法度。所以阳气过于亢盛,浮散失密,不能发挥其正常的卫外、固护阴精的作用,使阴精外泄或者耗伤,以致尽竭。假设人身阴阳平和协调,精与神才能正常化生,保证人身安康;反之,假设阳气烦劳那么X,阴气躁那么消亡,阴阳互根关系破坏,人体精气无以化生,那么进入疾病的病理状态。4.“阳气者,精那么养神,柔那么养筋。

7、保护阳气的功能,对人的安康非常重要。因为阳气充足,运行流通,不仅能温养形体柔软筋脉,而且能温养精神,使人精神活动旺盛。这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提示临床上,假设阳气缺乏或者不能运行流通,那么形体和精神都有可能发病而无法“形神合一。5.“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实相逢,众人肉坚。突然遭遇到疾风暴雨而不生病的,是因为人的身体强健,正气不虚,故单方面的邪气一般也不能致病的。凡疾病的发生,必然要身体虚弱,又受到了外来致病因素的侵袭,人体的正虚和自然界的虚邪相合,正气缺乏以抗拒病邪侵袭而发病;如果人体正气充足,又遇到自然界正常气候,正气充

8、足,邪气不犯,故大多数人机体不发病。6.“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那么气上,喜那么气缓,悲那么气消,恐那么气下,寒那么气收,炅那么气泄,惊那么气乱,劳那么气耗,思那么气结。气应理解为气的失常。人体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皆是气运动的场所,而脏腑组织经络的一切功能活动,无一不是气运行的表达。疾病的发生,大都是不同致病因素影响到气的不同变化而导致的。暴怒而致肝气疏泄太过,气机上逆,甚那么血随气升,并走于上的病机变化。过度喜乐伤心,导致心气松散不收,甚那么心气暴脱或神不守舍的病机变化。过度悲忧伤肺,导致肺气抑郁及肺气耗伤的病机变化。过度恐惧伤肾,致肾气失固,气陷于下的病机变化。猝然受惊伤心肾,导致心神不定

9、,气机逆乱,肾气不固的病机变化。过度思虑伤心脾,导致心脾气机结滞,运化失职的病机变化。7.“六气者,各有部主也,其贵贱善恶,可为常主,然五谷与胃为大海也。六气,即精、气、津、液、血、脉,各有所主之脏腑,所以它们在人体中的生理功能重要主次以及正常失常等,各由其所主的脏腑决定。虽然如此,六气皆化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这些精微又来源于脾胃,所以胃是六气化生的源泉。所以,临证治疗六气耗脱的病变,总以补益脾胃、资其化源为要。8.“五实死,五虚死五实,即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等五种实证,是五脏邪气极盛,壅滞于内的险候,其预后凶险。五虚,即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等五种虚证,提示五脏

10、精气衰败之极,预后不佳。“浆粥入胃,泄注止,那么虚者活;身汗得后利,那么实者活。此其候也。正气衰竭之证,假设胃气尚能来复,肾关得以固守,精气停顿耗损,并得到精气的补益,那么死证仍有回春希望。邪气壅盛之病,假设邪气有出路,那么相应的正气也可以得到安定,那么有生存之机。此句为五实证五虚证的预后。三、问答1. 试述“诸转反唳,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的含义及临床意义。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转,扭转;反,背反X;戾,身体曲而不直。转反戾,即由于筋脉扭转,使肢体呈扭曲、反X等各种状态,有别于抽搐。水液,主要指尿液,亦可包括涕、唾、涎、痰、白带等。意为多种由于筋脉扭转,使

11、肢体呈扭曲、反X等各种状态,排出之水液混浊的病症,大多与热有 关。炽热过盛,耗伤津血,筋脉失养那么为“转反戾;热邪煎熬体液,那么“水液混浊。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澄澈清冷,指水液清稀透明而寒冷。是说凡病排出之水液清稀透明而寒冷的病症,大多与寒邪有关。其病机为寒邪侵入脏腑,阳气被伤,或素体阳虚,阴寒之气内盛而 致阳不化气,阴凝而为寒水,气寒水静,水津不化那么上下窍所出之液澄澈清冷。 2. 痹症发病内外病因对临床治疗有何启示:风寒湿三气合邪侵袭人体,发为痹证,但风寒湿邪外邪之所以能侵犯人体发生痹证,关键在于人体正气亏虚的根底。饮食失调、起居无常、情志不畅、劳逸无度等可导致机体营卫失调,进

12、而使机体内部五脏亏虚、六腑失和,突出了内外因并重的发病观和整体观,同时也强调了内因是痹证发生的主要因素。“逆其气那么病,从其气那么愈,不仅从发病学上强调了营卫之气与痹证的密切关系,还在治疗学上有效的指导着临床实践。如何理解“病热少愈,食肉那么复,多食那么遗,此其禁也。3. 如何理解“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脏阳以竭也:有的水肿病不是从体表感受邪气所致,而是五脏阳气郁遏所致。古今注家之中,将“竭解释为“尽不在少数,但是结合原文来看以“遏训“竭,将“五脏阳以竭理解为“阳气阻遏于内而不用是符合内经旨意的。总体来说,“五脏阳已竭是对内伤因素导致水肿的病机的高度概括。五脏阳气被阻,遏抑不布,不能正常温化水液

13、,使津液停聚为水肿,且有水气内犯脏腑之征,如水凌心肺出现的咳喘心悸等。正如X景岳所说:“盖水之与气,虽为同类,但阳旺那么气化而水为精,阳衰那么气化而精为水。故凡病水者,本即身中之血气,但其为邪为正,总在化与不化耳。4. 如何理解“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肾居于下焦为至阴之脏,主水,水液只有靠肾之起化才能蒸腾而化为津液。肺居上焦,主气,有宣降功能,能推动并疏布津液。突出了水肿病发病中肺肾两脏的标本关系后世辨治水病以治肺为标,新病、肌肤病治肺;治肾为本,久病、里病治肾。5. “病热少愈,食肉那么复,多食那么遗,此其禁也。:热病初愈,过食肉类肥甘助热之品,致热病复发,热病当知忌口。热病或疫病初

14、愈,但余热仍未尽去而伏藏于内。疾病痊愈之初,脾胃虚弱,胃气未尽恢复,患者往往饮食不节而伤及脾胃,饮食积滞不化而生热,食热与剩余热邪相搏,两热相合而致残热复燃,往往使病邪留滞,导致病证复发。此句对外感热病预后护理有重要意义。四、论述1. 论述“魄门亦为五脏使及其临床意义。“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指出了魄门的生理与五脏的密切联系。丹波元简注:“魄,通粕。粕为糟粕之意,以肛门为排泄粪便糟粕之门户,故称魄门。使,使役,支配、制约之意。言肛门的的功能也受五脏的支配。魄门是胃肠的末端,其功能首先受传化之腑的影响,其次亦受五脏的制约。一方面魄门的启闭要依 赖于心神的主宰、肝气的条达、脾气的升提、肺气的

15、宣降、肾气的固摄,方能不失常度。临床对魄门启闭失常的病证要善于从五脏着手治疗。另一方面魄门功能正常,又对内脏的气机升降有重要影响。X景岳类经藏象类所曰:“虽诸腑糟粕固由其泻,而脏气升降亦赖以调,故亦为五脏使。故五脏之病兼有魄门功能失常时,首先调治魄门。魄门的功能常可以反映内在脏腑的状况,对于临床辩证、治疗、判断预后,都有一定指导意义。 魄门虽因其有六腑排除糟粕的功能而得名,但它的启闭却取决于五脏。这是因为后阴为肾窍,其开合关系有心神支配,且与脾胃的升降、肝之疏泄、肺之肃降也有密切的关系,肺又与大肠相表里,所以说它是“五脏使。素问五脏别论将本句置于论述脏与腑的功能之间,其意在说明在脏与腑二者既各

16、有不同的特点,但魄门又在密切相关中具有特殊意义。腑受五脏浊气传泻而出,才能保持五脏清净。但传泻不得太过,必须适当的“藏。“藏与“泻要协调统一,即不能不藏,不藏那么见脏气升降失调,甚那么气陷神去的洞泻;但藏之又不能久,“久藏浊气扰乱五脏,壅塞六腑。由于魄门的启闭正常与否,反映脏腑的功能状态,所以临床不管外感、内伤之病,审问其大便情况以了解病情,对诊治有重要意义。如素问玉机真脏论“五实死,五虚死中指出“浆粥入胃泄注止,那么虚者活;身汗得利后那么实者活,足证临床问大便情况对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的重要性。 大便是否正常,不仅反映脏腑的功能状态,同时还可以反过来影响脏腑功能的发挥。因此临床治疗中,对于因脏腑之病引起的大便失调,固然要之脏腑之病,以求其本;但在大便失调直接影响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