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农民起义和元朝的灭亡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6375879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8.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末农民起义和元朝的灭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元末农民起义和元朝的灭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元末农民起义和元朝的灭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元末农民起义和元朝的灭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元末农民起义和元朝的灭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末农民起义和元朝的灭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末农民起义和元朝的灭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元末农民起义和元朝的灭亡编辑词条亡元末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极端尖锐化,终于导致了元末农民 起义。这次起义规模大、时间久,以红巾军为主力的农民起义军沉重 打击了元朝在全国各地的统治,为朱元璋最后推翻元朝创造了条件。中文名元末农民起义和元朝的灭亡原因元末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起义人韩山童、刘福通简 介起义的爆发1 基本内容1基本内容编辑元末 阶级矛盾和 民族矛盾的极端尖锐化,终于 导致了 元末农民起义。这次起义规模大、时间久, 以 红巾军为主力的农民起义军沉重打击了元朝在全 国各地的统治,为 朱元璋最后推翻元朝创造了条件起义的爆发 至正四年( 1344)五月,黄河暴 溢,北决白茅堤、金堤(今河南兰考东

2、北)。沿河 州郡先遇水灾,又遭旱灾、瘟疫,灾区人民死者过 半。黄河决堤后,冲坏山东盐场,严重影响元朝政 府的国库收入。十一年四月,顺帝命贾鲁为工部尚 书、总治河防使,发汴梁(今河南开封)、大名等 十三路十五万民工及庐州(今安徽合肥)等十八翼 两万军队,开凿两百八十里新河道,使黄河东去, 合淮河入海,时紧工迫,官吏乘机舞弊,人民痛苦 更深。十年底,顺帝又决定变更钞法(见钞),滥 发纸币,造成物价飞腾。“开河”和“变钞”促使 元末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贾鲁开河后,北方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及其教友 刘福通等决定抓住这一时机,发动武装起义。他们 一面加紧宣传“弥勒下生”、“明王出世”,一面 又散布民谣“石人

3、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并 暗地里凿了一个独眼石人,埋在即将挖掘的黄陵岗 附近河道上。独眼石人挖出后,河工们惊诧不已, 消息传出,大河南北,人心浮动。至正十一年五月初,韩山童、刘福通、杜遵道、 罗文素、盛文郁、韩咬儿等,聚众三千人于颍州颍 上(今安徽颍上),杀黑牛白马,誓告天地,准备 起义。刘福通等宣称山童为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 国主,福通自称南宋名将刘光世后代,当辅之。山 童发布文告,称:“蕴玉玺于海东,取精兵于日本; 贫极江南,富称塞北。”又打出“虎贲三千,直抵 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的战旗,表 示推翻元朝,恢复大宋的决心。不幸谋泄,遭到地 方官镇压,韩山童被捕牺牲,其妻杨氏

4、、子韩林儿 逃到武安(今江苏徐州)。刘福通等仓促起兵,于 五月初三一举攻克颍州(今安徽阜阳)。起义军头 裹红巾为标志,故称红巾军;起义军多为白莲教徒, 烧香拜佛,故又称香军。红巾军占领颍州后,元廷 遣枢密院同知赫厮、秃赤率阿速军及各路汉军前往 镇压,被击败,接着,红巾军占领亳州(今安徽亳 县)、项城(今河南项城南)、朱皋(今河南固始 北)。九月,克汝宁府,又克息州(今河南息县)、 光州(今河南潢川),众至十万。江淮各地纷纷起 兵响应。元廷把刘福通领导的主力红巾军,视为“心腹 大患”。至正十一年九月,顺帝令知枢密院事也先 帖木儿、卫王宽彻哥率诸卫兵十余万人前往镇压。 十月,又派军增援。十二月,元

5、军攻陷上蔡,韩咬 儿被俘遇害。十二年三月,元军屯兵汝宁沙河岸, 被刘福通击溃。但畏吾儿人察罕帖木儿、罗山人李 思齐纠集地主武装,号称“义兵”,与红巾军为敌, 对刘福通起义军威胁很大。刘福通在颍州发动起义成功后,对在江淮一带 从事秘密活动的南方白莲教僧人彭莹玉及其门徒鼓 舞很大。至正十一年夏,彭莹玉(又名彭翼)及其 徒赵普胜等起兵巢湖,八月,麻城(今湖北麻城) 铁工邹普胜、罗田布贩徐寿辉等在蕲水(今湖北浠 水)发动起义,他们宣传“弥勒佛下生,当为世 主”,攻克蕲水、蕲州(今湖北蕲春南)。十月, 以蕲水为都,建立政权,国号天完,改元治平,徐 寿辉称帝,邹普胜为太师,设中书省(称莲台省) 及六部。天

6、完政权建立后,分兵四出,从至正十二 年正月开始,先后攻占湖广、江西、福建的许多地 区,其中由彭莹玉、项普略(又名项甲、项奴儿) 率领的一支东去江州(今江西九江),到安徽,抵 浙江,又折回浙西、安徽、江西,转战数千里,影 响很大。南方红巾军提出“摧富益贫”的口号,具 有很大号召力。至正十三年十二月,元廷集中兵力 攻陷天完的都城蕲水,徐寿辉等被迫遁入黄梅山及 沔阳湖中。曾转战江浙一带、拥有百万之众的巢湖 水师也被迫退守巢湖。江淮的起义军处于不利境地, 起义进入低潮。龙凤三年(1357)铜印“元帅之印”河南固始出 土其他非红巾军系统的起义军,以方国珍、张士 诚两支最强大,活动范围最广。盐贩方国珍,早

7、在 至正八年春即起义于台州黄岩(今浙江黄岩),聚 集数千人,劫夺漕运粮,扣留元海运官员。元廷招 降,国珍屡降屡反。盐贩张士诚于至正十三年正月, 与其弟士义、士德、士信及李伯升等十八人,招集 盐丁,起兵反元,乘胜攻下泰州,连克兴化、 高邮 十四年正月,自称诚王,国号大周,改元天祐。九 月,脱脱总制诸王各爱马(见投下)、诸省各翼军 马,出征 高邮,号称百万。高邮正危在旦夕时,脱 脱受到中书平章哈麻等弹劾,被免职流放,元廷另 以河南行省左丞相太不花等代领其兵。由于临阵易 将,元军不战自溃,张士诚则乘机出击,元军解体。 从此元军丧失了优势。起义的发展和失败 高邮之战对整个战局发生 了有利于农民起义军的

8、变化。北方红巾军从至正十 五年(1355)开始主动出击。二月,刘福通将韩林 儿从砀山夹河迎至亳州,建立北方红巾军的政权 宋,建元龙凤。韩林儿为帝,又号“小明王”。 中央设有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和六部,地方设 行省。以杜遵道、盛文郁为丞相,罗文素、刘福通 为平章,福通弟刘六为知枢密院事。杜遵道擅权, 为刘福通所杀,福通为丞相,封太保。从十六年起, 福通分兵出击,三路北伐。至正十六年九月,李武、崔德率领的西路军猛 攻潼关。次年初,李武、崔德占领商州(今陕西商 县),二月,进逼陕西行省首府奉元(今陕西西 安)。元廷令察罕帖木儿、李思齐等解围,红巾军 战败。闰九月,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等入陕, 夺

9、取兴元路(今陕西汉中),又克秦(今甘肃天 水)、陇(今陕西陇县),进据巩昌(今甘肃陇 西)。十月,红巾军攻凤翔(今陕西凤翔),察罕 帖木儿往援,红巾军失利。十八年,一部分西路红 巾军在李喜喜等率领下进入四川,称“青巾”,后 投奔陈友谅。李武、崔德等向李思齐投降。东路军由毛贵率领。毛贵原是赵君用的部将, 至正十七年二月,从海宁州(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 由海道入山东,连克胶州(今山东胶县)、莱州 (今山东掖县)、益都路(今山东益都)、滨州 (今山东滨县西北)、莒州(今山东莒县)等地。 七月,元镇守黄河义兵万户田丰响应毛贵起义。十 八年二月,毛贵攻克济南。至此,山东各地大部分 已为毛贵、田丰所占领。

10、宋政权在山东设益都等处 行中书省,以毛贵为平章。毛贵设“宾兴院”,选 用以前的元官,并派姬宗周等为地方官,又于莱州 屯田,以储备粮食。官民田十收二分。在攻克济南 后,毛贵进军河北,三月,克蓟州(今天津蓟县), 至漷州枣林、柳林(均在今北京通县境内),进逼 大都。但因孤军深入,败于柳林,遂退师济南。十 九年四月,淮安赵君用奔山东,杀毛贵。七月,转 战至辽阳的毛贵部将续继祖折回益都,杀赵君用。 山东红巾军各部由于自相仇杀,从此一蹶不振。二 十一年夏,察罕帖木儿进攻山东,田丰、王士诚等 投降。十月,察罕帖木儿进围益都,毛贵原部将陈 猱头等坚守。次年六月,田丰、王士诚杀察罕帖木 儿。察罕帖木儿养子扩廓

11、帖木儿袭父职,继续围攻 益都。十一月,益都陷。田丰、王士诚被杀,陈猱 头被俘送大都。山东红巾军被镇压下去。中路军由 关先生(即关铎)、破头潘(即潘诚)、冯长舅、 沙刘二等率领。至正十七年九月,越太行山,进入 山西。至正十八年二月,毛贵遣其部将王士诚、续 继祖等与中路军汇合。由于元军在山西、河北的兵 力很强,中路军的主力转向晋北,原拟由山西入河 北,与毛贵军会合的计划未能实现。九月,关先生 等克完州(今河北完县),十月,占领大同、兴和 (今河北张北)等路。十二月,克上都,破全宁路 (今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城)、辽阳路(今辽宁辽 阳)。十九年十一月,红巾军进入高丽。二十二年 正月,关先生、沙刘二等在

12、高丽战死,余众在破头 潘率领下败退辽阳。四月,破头潘在辽阳被俘。在三路北伐的同时,刘福通也开始出击。至正 十八年五月,刘福通攻占汴梁,定为宋政权都城。 这时,北方红巾军出现了鼎盛局面。但由于三路北 伐相继失利,形势逆转。察罕帖木儿和孛罗帖木儿 率领的两支元军,对宋政权的包围进一步紧缩。十 九年八月,汴梁城破,刘福通保护韩林儿冲出重围, 逃奔安丰。至正二十三年二月,早已占领了壕州的张士诚, 趁安丰空虚之机,遣其将吕珍进攻安丰。刘福通等 顽强抵抗,小明王遣人向朱元璋求救,朱元璋率军 救出小明王等,安置在滁州。二十六年十二月,朱 元璋部将廖永忠迎归小明王至应天,途经瓜步,将 其沉死。宋亡。南方红巾军

13、在元军高邮大败后,乘机吸收了一 部分元军,壮大了自己的队伍。至正十五年正月, 天完将倪文俊率领红巾军占领沔阳。十六年正月, 天完政权据汉阳为都,以倪文俊为丞相,改元太平。 十七年九月,倪文俊谋杀徐寿辉篡夺帝位没有成功, 自汉阳逃奔黄州,被部将陈友谅杀死。陈友谅夺得 军权后,把进攻重点放在东南,十八年正月,与巢 湖水师赵普胜攻克安庆,乘胜连克江西、福建许多 地区。陈友谅为篡夺天完帝位,于十九年九月先杀 赵普胜,同年底,又逼徐寿辉徙都江州,伏杀其部 属,自称汉王。二十年五月,陈友谅攻占太平,杀 害徐寿辉,自称皇帝,国号大汉,改元大义。闰五 月,陈友谅出兵集庆,企图一举消灭朱元璋,却在 龙湾中伏大败

14、而归。陈友谅杀徐寿辉后,天完陇蜀省右丞明玉珍在 四川重庆称陇蜀王,脱离陈友谅独立。至正二十二 年三月建国大夏,改元天统,自称皇帝,占据全蜀, 进兵云、贵,但在进攻盘踞于云南的元梁王时,不 利而退。张士诚在高邮转危为安后,至正十六年二月, 攻克平江路(今江苏苏州),改平江路为隆平府。 分兵克常州、松江、湖州、杭州。这时朱元璋的军 队已克集庆,势力向东伸张,两军发生交战。十七 年,朱元璋连克长兴、常州、泰兴、江阴、常熟等 地,张士德也在常熟为朱元璋军擒获。张士诚投降 元朝,被封为太尉。他在军事上继续与红巾军为敌, 在政治经济上支持元朝统治,生活上腐朽堕落。趁 宋政权三路北伐的时机,势力扩张到济宁、

15、濠州一 带。二十三年春出兵安丰,逐走小明王。九月自称 吴王。元末农民战争形势图方国珍自至正八年至十四年六年间,曾三降元 朝。十六年三月,又降元,官至江浙行省参知政事。 十八年底,朱元璋的军队已经东下衢州、婺州,逼 近方国珍割据的温、台、庆元诸路。次年,方国珍 献温、台、庆元三郡之地于朱元璋,被授为福建行 省平章政事。不久,又接受元江浙行省平章政事职, 并于至正二十年至二十三年,每年派大批海船,运 送张士诚的十余万石粮到元大都去。顺帝封他为江 浙行省左丞相,赐爵衢国公。垂死挣扎的元末统治集团 脱脱在高邮前线被 贬后,元朝统治集团更加腐朽不堪,内部倾轧,军 阀混战,终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哈麻因阴

16、荐西 番僧“演揲儿”(意为“大喜乐”)法,深受元顺 帝妥欢贴睦尔所宠,继任中书左丞相,弟雪雪拜御 史大夫,妹婿秃鲁帖木儿亦受宠。顺帝终日过着荒 淫无耻的生活,“怠于政事,荒于游宴”,国家大 权尽归哈麻兄弟。哈麻、雪雪阴谋废顺帝,立皇太 子爱猷识理达腊,并杀秃鲁帖木儿等。事泄,反被 顺帝、秃鲁帖木儿定计杀掉。顺帝命搠思监为右丞 相、太平为左丞相。皇太子生母奇皇后与爱猷识理 达腊仍谋废立,令宦官朴不花与左丞相太平商议, 太平不肯,于是宫廷内分为支持皇太子的搠思监、 朴不花一派和支持顺帝的老的沙、秃鲁帖木儿一派。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元军在起义军打击下土 崩瓦解。但依靠地主武装起家的察罕帖木儿、答失 八都鲁、李思齐、张良弼等逐渐崛起,形成了新的 军阀集团。答失八都鲁在北方红巾军的打击下兵败 病死,其子孛罗帖木儿继之;察罕帖木儿死后,其 养子扩廓帖木儿继之。这四家军阀出于争权夺利, 长期以来互相攻伐不已。皇太子为了控制朝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