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6374614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化学“步入化学殿堂”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河北 赵宝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导学号62920021】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淘汰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业 B推进燃煤电厂脱硫改造C降低单位能源消耗强度 D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2.【导学号62920022】 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木柴劈成块 B. 葡萄酿成酒 C. 雪融化成水 D. 西瓜榨成汁3.【导学号62920023】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的基础是( )A计算 B. 实验 C. 推理 D. 记忆4.【导学

2、号62920024】 要准确量取95 mL液体,选用的量筒规格最好是( )A. 10 mL B. 50 mL C. 100 mL D. 200 mL5.【导学号62920025】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取用颗粒状固体 C量取液体体积 D倾倒液体6.【导学号62920026】厨房中有一瓶白色固体,小明提出它可能是食盐,小刚提出它可能是白糖。就这两个人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环节( )A拓展与迁移 B假设与预测 C实验与事实 D解释与结论7.【导学号62920027】 既能用来给固体加热,又能用来给液体加热的化学仪器是()ABCD8.【导学号62920028

3、】在化学实验室里,我们常常要进行药品取用、物质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操作,其中往往涉及用量问题。下列关于用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取用固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12 g B加热试管内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C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12 mL D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9.【导学号62920029】 以下存放和取用药品的方法不合理的是()A食盐存放于广口瓶中 B盐酸存放于细口瓶中C用胶头滴管取用少量硝酸钾溶液 D用镊子取用碳酸钠粉末10.【导学号62920030】 下列仪器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内物质不需要用到的是( )A B C D11

4、.【导学号62920031】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为了节约药品,实验室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瓶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要先将试管均匀加热C取用药品时,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也不能尝任何药品味道D用药匙或纸槽将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底部12.【导学号62920032】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里滴加液体的正确操作是()A滴管伸入试管竖直滴加 B滴管位于试管口上方垂直滴加C滴管口斜靠在试管壁滴加 D滴管水平向试管中滴加13.【导学号62920033】 下列产生的能量是化学变化引起的是()A地热发电B水能发电 C火力发电 D风能发电14.【导学号62920034】 不同的化学仪器具有不同的用途。下列有关仪器用途的

5、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试管可以用作反应容器 B铁架台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C温度计可以用来搅拌 D酒精灯可用于加热物体15.【导学号62920035】 将盛有少量水的试管夹在铁架台上,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能说明这一过程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试管中的水越来越少 B试管口出现白雾C玻璃片有水滴滴下 D没有新物质生成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36分)16.【导学号62920036】(6分)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化学仪器,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 ; E. 。(2)用上图所示的各种常用化学仪器的标号填空:少量溶液相互反应时,需要用 。吸

6、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 。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时用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时用 。17.【导学号62920037】(6分)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的取用块状药品用 夹取;取用粉末状药品先使试管 ,把盛有药品的 (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起。(2)液体药品的取用量取液体: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然后将量筒平放在桌面上,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至该刻度。读数时,视线要与 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盛放热的物质,也不能在量筒中 。较少量:用 滴加。 18.【导学号62920038】(7分)物质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要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请仔细思考,完成下面的题目。

7、(1)现有:湿衣服晾干、铁锅生锈、轮胎爆炸、镁条燃烧、衣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食物变质、电灯发光、冬瓜腐烂八种变化,请你判断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请你说明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依据: 。 (2)选择序号填空: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性质D.化学性质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填字母,下同);酒精易挥发 ;汽油燃烧 ;沥青凝固 ; 19.【导学号62920039】(3分)下列黑体字部分的内容,可能属于、中的某一种情况。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反应现象 反应条件 结果或结论点燃蜡烛 ;从导管出来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此气体是二氧化碳 。20

8、.【导学号62920040】(14分) 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和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 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 层,温度最高的是 ,验证方法是 。 (2) 蜡烛燃烧时放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知,该气体是 ;将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燃烧产生了 。(3) 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变化是 。 (4)能否用熄灭蜡烛的方法去熄灭燃烧的酒精灯 ?为什么? 。三、分析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21.【导学号62920119】(6分)请指出右图向试管中倾注液体的操作上的错误:(1) 。(2) 。(3) 。22. 【导学号62920120】(12分)物质发生变化

9、时常伴随着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这些现象有助于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但有了这些现象,就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吗?根据你学习的化学知识和在生活中的观察,请对下表中有关现象各举出一个分别属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例子,填入相应位置。现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发光、放热 产生气体 爆炸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6分)23.【导学号62920121】请你参加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 【发现问题】小明将一支燃烧正旺的蜡烛轻轻吹灭后,发现烛芯处产生一缕白烟。 【提出问题】小明想:这缕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猜想一:小亮猜测

10、白烟是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猜想二:小光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生成的水蒸气。猜想三:小明猜测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 【收集证据】查阅资料:烟是固体小颗粒形成的,雾是小液滴形成的。石蜡的熔点和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液化或汽化。二氧化碳是无色,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实验探究】 (1)吹灭蜡烛,立即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由此得出结论:白烟是二氧化碳。(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罩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而是出现了一层白色固体。由此得出结论,白烟不是 。 (3)吹灭蜡烛,立即用一根燃着的木条靠近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有可

11、燃性,这为 的猜测提供了证据,同时也可以排除 的猜测。 【结论与解释】(1)由以上探究结果可知 的猜测是正确的。来源:学X(2)小亮在实验时确实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但是他获得的结论不正确,原因可能是 。【反思与评价】小光同学的反思是:蜡烛燃烧生成水,但由于温度高于100 而呈气态,不会凝结成雾状。所以不应该猜测白烟是水蒸气。小亮的反思可能是: 。你对该实验的探究也有所思考,你思考的问题是: 。(参考答案见答案页) “步入化学殿堂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D 2.B 3.B 4.C 5.D 6.B 7.A 8.A 9.D 10.C 11.A 12.B 13.C 14.C 15.D二

12、、填空题16. (1)集气瓶 胶头滴管 (2)B E A F17.(1)镊子 横放 药匙(2) 量筒内液体凹液面 溶解物质 胶头滴管18.(1) 有没有新物质生成(2)D C B A【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1)湿衣服晾干、轮胎爆炸、衣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电灯发光,这些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铁锅生锈、镁条燃烧、食物变质、冬瓜腐烂,这些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酿酒有新物质生成,粮食能酿酒,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酒精易挥发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汽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沥青凝固是物质状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19. 20. (1)三 外焰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的碳化程度(2)二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