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统工程》习题与思考题参考答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6370790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系统工程》习题与思考题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物流系统工程》习题与思考题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物流系统工程》习题与思考题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物流系统工程》习题与思考题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物流系统工程》习题与思考题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流系统工程》习题与思考题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系统工程》习题与思考题参考答案(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流系统工程?习题及参考答案王长琼XX理工大学物流工程学院目录第一章系统根本原理.1.第二章系统工程根底.3.第三章物流系统概述.4.第四章物流系统分析.7.第五章物流系统建模.9.第六章物流系统需求预测.1.1第七章物流系统规划.1.5第八章运输及配送路线的优化.1.7第九章物流系统仿真.2.4第十章物流系统综合评价.2.8第十一章物流系统决策.2.9.第一章系统根本原理1如何理解系统的集合性、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目的性和适应性?答:1集合就是将具有某种属性的一些对象看作一个整体,形成一个集合。系统的集合性说明,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以互相区别的要素所组成的。2系统的整体性可以直

2、观地理解为系统是一个整体的对外联系的单元,系统内部的各组成要素只有在整体中才具有意义。系统的整体性说明,系统各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组合方式,各要素之间必须相互统一、相互协调和配合,才能形成一个系统,才能发挥系统特有的功能;且系统整体的功能大于各组成要素的功能总和。3相关性是指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用来说明这些要素之间的特定关系。相关性可用来描述系统整体性的原因,是系统整体性的根据。4系统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总体,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的子系统,子系统还可进一步分解为更低一级的子系统,并存在一定的层次构造,这就是系统的层次特性。5系统的目的性是指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和一定的功

3、能。6系统的环境适应性说明,系统是作为一个整体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和作用的,因此,外界环境的变化必然会起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变化。系统必须通过内部构造的调整,使系统具备新的功能,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2系统的三个根本属性是什么?答:第一,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的整体。要素是构成系统的最根本的局部,没有要素就无法构成系统,单个要素也无法构成系统。第二,系统的诸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以及整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有机联系。要素之间假设没有任何联系和作用,那么也不能称其为系统。第三,由于系统要素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使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特定的功能或效能,这是各要素个体所不具备的功能。3什么是系统

4、的构造?答:“系统的构造就是指系统构成要素及其关联方式的总和。即,各种要素只有在一定的联系方式下才具有系统的意义。系统的构造反映了系统内部的组成规律。4系统构造与系统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举例说明。1.答:系统“功能与“构造是“外在表现与“内因的关系。首先,系统构造是实现系统功能的根底,一定的功能总是由一定的构造系统所产生的。各孤立的要素只有通过构造被连成一个整体,才能表现出一定的功能。其次,系统构造决定了系统的功能,系统构造的改变必然引起系统功能的改变。例如,一个企业可看作是一个系统,同样的劳动者、同样的生产设备,但由于企业经营战略的改变及组织构造的改变,就会导致企业的产出生产效率和经济

5、效益大不一样。可见,构造不完全一样的两个系统,其功能表现总会存在差异。但是,系统功能对系统构造又具有反作用。系统的功能并非机械地依赖于构造,它有一定的相对的独立性。功能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会出现与构造不相适应的异常状态。当这种状态持续一段时间时,就会刺激并迫使构造发生变化,以适应环境的需要。例如,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构造由生产型转变为经营型、开拓型;再如,由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开展,物流系统的构造将向分布式方向开展。总之,功能是系统外在的表现,构造是系统内在的规律,系统构造决定着系统的功能,而系统功能又对系统构造有反作用力,它们互相作用而又互相影响。5什么是系统的层次?系统层次有几种类

6、型?答:系统层次是一个根本的概念,它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是指各种各样的系统在不同时空中的存在。第二,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观察系统时的存在。系统的层次构造一般可以划分成如下几类:1空间层次构造;2时间层次构造;3功能层次构造。6分析实体系统与概念系统的关系,并举例说明。答:1但凡以矿物、生物、机械等物理意义下的实体为构成要素的系统称之为实体系统。但凡由概念、原理、方法、制度、程序等不具备物理属性的非实体物质所构成的系统称为概念系统。例如,太阳系是一个实体系统,而人们对太阳系的描述那么是一个概念系统;管理系统、社会系统属于概念系统。2二者的关系是:实体系统是概念系统的物质根底,概念有时需要以

7、物资实体为载体反映出来,而概念系统往往是实体系统的抽象和简化,并可以指导实体系统的行为。人造系统一般是先有概念系统,再有实体系统的,并且相互结合。例如,制造一个产品,先要有设计思想和方案设计图纸,这是一个概念系统;依靠设计图纸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一个实体系统,它的性能主要是由设计方案决定的。再如,一个军事指挥系统中,既包括了军事指挥员的思想、信息、原那么、命令等概念要素,也包括计算机设备、通讯设备等实体要素,是实体系统与概念系统的组合。2.第二章系统工程根底1什么是系统工程?答:系统工程是以研究大型复杂的人造系统和复合系统为对象的一门穿插科学,它既是一个技术过程又是一个管理过程。引用钱学森教授的定

8、义:“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系统工程是一门组织管理的技术。2怎样理解系统工程与一般工程的区别?答:系统工程与一般所说的工程,如机械工程、电子工程、水利工程等工程有很大差异。上述各门工程学都有其特定的工程物质对象,而系统工程那么不然,任何一种物质系统都能成为它的研究对象,而且还不只限于物质系统,还可以包括自然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经营管理系统、军事指挥系统等等。另外,系统工程处理的对象主要是信息,因此,是一门“软科学。3为什么要进展系统功能分析?如何进展系统功能分析?答:系统功能分析是研究人造系统的根底,因

9、为人造系统往往是以预先设定的功能为出发点而构造的。人类对功能的需求具有明显的主观特性,在特定的背景下,人们可能只希望系统具有某种特定的功能,并通过设计系统构造来实现这种特定的功能。但是,一种功能可以通过多种不同构造的系统来实现,这就要对实现功能的效率与本钱进展评价。其次,能实现某种特定功能的系统构造,可能还同时具有许多其他不需要的功能。这就需要对系统的功能进展详细分析,既能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功能,又防止出现人类不想要的功能。系统功能分析的主要步骤是:1对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进展准确描述;2进展输入输出关系的整体评价和分析;3对某一特定功能进展流程分析及流程再设计。4系统构造分析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

10、:为了实现或改良系统的功能,需要对系统的构造进展分析。对系统构造进展分析首先就需要确定系统中的要素集,然后再对要素之间的关联进展分析,以此到达认识系统的目的。5系统要素之间的关联方式主要有哪几种?答:系统诸要素之间的关联方式主要是串联、并联和反响联结。一切系统的构造都可看3.作是由这三种根本联结形式通过复杂组合而构成。6为什么要进展系统环境分析?答:环境因素相对于系统是不可控的,系统环境分析的主要原因在于系统的存在不能离开环境的支撑。一方面,环境对系统功能有支撑作用,以功能为目的而建造的系统,往往在特定的环境中才显现出这种功能;另一方面,系统构造及其变化也离不开环境因素的支持。7举例说明物流系

11、统中的哪些问题可以应用运筹学方法来解决?答:物流系统中的物资运输、设施规划、方案优化等问题可利用规划论(线性/非线性/动态/整数规划等)解决;物流系统中的最优订货量、订货间隔等问题可利用库存论来解决;物流系统中的流程概率性问题可应用排队论来解决等等。8物流系统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答:1物流系统的要素分析2物流系统的分析与建模3物流系统的预测4物流系统的规划5运输与配送路线优化6物流系统仿真7物流系统的评价8物流系统决策第三章物流系统概述1现代物流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答:现代物流学极为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认为各项物流活动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是作为统一的有机整体的一局部而存

12、在的,这个有机整体就是物流系统。因此,系统性是现代物流学最根本的特性。2如何理解物流系统的可分性、动态性和效益背反特性?4.答:1物流系统的层次可分性层次性是系统的根本特性,物流系统同样也具有层次性,而且可以按照层次构造对物流系统进展层次划分。首先,物流系统是由多个作业环节构成,物流系统可按空间或时间特性划分成更低层次的子系统。其次,按照不同的属性、特征或目的,可以划分出物流系统不同的层次。2动态性跨地域、跨时域的特性说明物流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3物流系统的效益背反性“效益背反指的是物流系统的假设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即某一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发生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另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反之亦然。效益背反的特性在物流系统中随处可见。例如,减少库存量,能减低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