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核电站工程地质条件全文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6361413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竹核电站工程地质条件全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竹核电站工程地质条件全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竹核电站工程地质条件全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竹核电站工程地质条件全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竹核电站工程地质条件全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竹核电站工程地质条件全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竹核电站工程地质条件全文(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竹核电站工程地质条件一、 岩性工程地质条件:二、 构造工程地质条件:三、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3 工程地质3.1 绪 言竹核一级电站位于昭觉县豹口梁子一带。即竹核区瓦依村至木渣洛村之间。距县城12千米。地理座标东经1025152,北纬28328350。电站进水口有昭普公路通过,渠道中部和厂区有美昭公路相邻,交通比较方便(附图1)附图1 竹核一级电站交通位置图电站项目建议书于1994年4月经州水电局凉水发9445号文批复。电站可研初级合并一个阶段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从94年4月开始,预计6月底结束。后因方案局部变动,野外工作直到年底才告一个段落。经过3个多月的室内整理、制图和编写,电站勘察工

2、作报告于95年4月10日初步完成。本阶段通过区域地质踏勘,在工程区地层剖面实测的基础上对整个电站作了1:5千工程地质测绘,同时对进水口、斜(竖井)位置和厂区枢纽也作了1:5百的工程地质详查。在摸清工程区地表地质构造的情况下,对深部进行了勘探解剖。首先将物探资料解释的成果进行分析,然后利用钻探和现场试验,重点了解进水口、斜(竖)井地带的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并用探坑和原状土样了解厂区覆盖层的工程地质特性。前期勘测总工作量见表1。通过上述野外工作和室内资料的整理,本次勘察工作查清了电站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设计提供了必须的资料。昭觉县竹核一级电站可研初设实物工作量一日览表表1实物工作量 设计阶段工作项

3、目 可研、初设阶段1995年4月95年4月10日备注与累计工程地质测绘1/万区域地质测绘千米224241/千工程地质测绘千米22.752.751/百工程地质测绘千米20.1+0.045+0.1125(进水口+斜井+厂区枢纽)0.25751/5万区域路线踏勘千米/条104/8104/81/5千实测与图切剖面米/条5358.69/41/5百实测与图切剖面米/条3495.00/154617.60/191/5百实测地层柱状图米/条1122.60/41/百钻孔柱状图米/孔322.77/8322.77/81/50坑探剖面图米/个21.55/521.55/51/3百钻孔抽水试验图米/孔50.21/150.2

4、1/1工程地质勘探钻探米/孔220.6/5(隧洞)102.17/3(进水口)322.77/8坑探米3*米/个86.2*21.55/586.2*21.55/5物探剖面米/条1920/41920/4物探测深点个5151工程地质试验抽水试验段次/层3/33/3涌水试验段次/ 层5/125/12注水试验段次/层1/11/1原状土样组33岩石切块样个/组12/2(5*5*5)12/2岩石薄片个44地下水水样组22砂砾料样组443.2 区域地质3.2.1 地形地貌测区位于大凉山山系中部的山间盆地中,即昭觉盆地与竹核盆地之间,海拔1900-2000米。盆地中第四系堆积物发育,厚10-30米。有阶地和洪积扇地

5、貌。盆地中岩石由侏罗系砂岩、泥岩互层组成。切割深度较大,一般200-500米,属浅切割的剥蚀低中山地形。盆周缘山岭起伏,切割强烈,相对高差1000-2000米,属中深切割的剥蚀、溶蚀高中山地形(照片1)。一、昭觉盆地海拔2000米左右,宽1-3千米产,长5-10千米。盆中发育第四系冲积、冲洪积和残坡积物。昭觉河横穿盆中,可见级基座阶地和超河漫滩。级阶地高出河面12-20米,级30-50米,级70米以上。阶地为基座型,堆积物具二元结构,厚度10米左右。分布不对称。超河漫滩和现代河床比较开阔,长数千米,宽100-500米,最宽可达千米。二、低中山地形分布在盆周,山势低缓圆滑,相对高差小于500米,

6、沟谷发育。有明显的单面山地貌,山体剥蚀强烈,基岩祼露(照片2)照片2 低中山地貌和高中山地貌景观3.2.2 地层岩性测区出露地层有:三叠系下中统(T1+2)、上统白果湾组(T3bg);侏罗系下统益门组(J1y)、中统新村组(J2x)和第四系上更新统(Q3)及全新统(Q4)不同成因类型的堆积层。现从老至新叙述:一、三叠系(T):分布在测区外围的瓦井、竹核至古拉磨村一带。与峨眉山玄武岩(P2)呈假整合接触。(一) 中下统(T1+2),按岩性特征可分为上下两套。厚度170-450米1. 紫红、暗紫红色岩段:由紫红色泥岩、粉砂岩和砂砾岩互层组成。中夹灰绿浅紫红色泥页岩。砾岩中砾石磨圆好,成份多数为脉石

7、英颗粒。该段属下套,区域上相当于飞仙关组地层。2. 灰黄、灰白色岩段:为上套,由灰岩、泥灰岩和白云质灰岩组成。偶夹薄层钙质粉砂岩。(二) 上统白果湾组(T3bg):是一组含煤建造。由灰黄灰绿色泥岩、泥质粉砂岩与灰黄色长石石英砂岩互层组成。中夹薄煤层和碳质泥页岩。厚度268-438米二、侏罗系(J):广泛分布于测区,和工程建筑密切相关。与下伏三迭系呈整合接触。(一)下统益门组(J1y):为一套紫红、鲜红色泥岩。底部为厚层砂岩,下部泥岩中夹厚层砂岩,上部紫红色泥岩夹薄层灰白、灰兰色泥岩和砂岩。厚142-173米(二)中统新村组(J2y):为一套泥岩、粉砂岩和砂岩互层的碎屑岩建造。根据实测地层剖面和

8、岩石的工程地质特征该组可分为四大段。厚487-800米1. 第一段(J2x1):由巨厚层状中至细粒岩屑长石砂岩组成。呈灰白色,风化后显浅黄或铁锈黄色。底部可见砾岩层和植物碳化残骸。地貌上形成几十米高的陡崖,崖壁上可见风蚀凹坑。厚20-78.8米2. 第二段(J2x2):该段由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组成。按岩性特征可分三带。1). 下带(J2x2-1):由黄绿、浅紫色泥岩和泥质粉砂岩组成。中夹薄层长石砂岩,泥页岩风化厉害,呈碎砾块和薄片状脱落,颜色为锈黄色。局部地带泥岩以浅灰紫色为主。地貌上该带多形成缓坡和凹地。厚26.9-58米2). 中带(J2x2-2): 主要由灰白、灰色厚层状细粒岩屑长石砂岩

9、组成。中夹黄绿、浅紫色泥质粉砂岩和泥岩,厚几十厘米到几米。砂岩中岩屑占总颗粒的70%-90%,其中石英颗粒约占一半;长石云母次之。胶结物多为钙质,占10-30%。该带地貌为陡坡和峡谷。3). 上带(J2x2-3):以黄绿色泥岩和泥质粉砂岩为主。中夹薄层、中厚层砂岩。泥岩风化厉害,颜色多呈褐黄色、姜黄色。厚45.6-80米3. 第三段(J2x3):由紫红、鲜红、砖红色泥页岩组成。岩石软弱,风化强烈,中夹薄至中厚层砂岩。局部地段底部砂岩呈巨厚层状。地形上多剥蚀成缓坡、凹地,表层滑塌体多。4. 第四段(J2x4):主要由黄绿、灰绿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和长石砂岩互层组成。分布在昭觉与竹核盆地的分水岭地带

10、。砂岩层中有泉水露头。厚130-180米三、第四系(Q):主要分布在进水口、厂区一带。渠系地带有零星的残坡积,与工程关系密切。(一) 上更新统冲积层(Qa13):分布在进水口南昭觉河左岸的、级阶地上。下部为卵砾石层,厚2-5米,由玄武岩、砂岩的砾卵石组成。磨圆分选较好。粗颗粒间充填粉砂质壤土和砂粒。砾石风化严重,呈褐黑色。上部为不厚的黄红色壤土粘土层。厚5-10米(二) 全新统(Q4):广泛分布测区,有冲积、冲洪积、残坡积和滑坡堆积层。1冲积层(Q4la1):分布在进水口南普堤村一带的级阶地上,具二元结构,下部为卵石层,粒径一般10-20厘米,充填砂土,呈褐黄色。上部为壤土层。2冲洪积层(Q4

11、2a-pl):分布在进水口、木洛村和厂房附近。据钻孔揭露,下部为含块石的卵碎砾石层。颗粒间充填灰色泥质,稍有密实。局部地段为砾卵石层或含砾碎卵石粘土层。上部为灰色淤泥质粘土、兰灰色粘土和灰黄、浅紫色壤土层。其中见植物干茎残骸。厚7-10.85米3冲积层(Q42al):分布在进水口。由含漂块石的砂砾卵石组成。砾石成分以玄武岩为主,次为砂岩、灰岩。结构松散。厚57米4残坡积层(Q4e-dl):由含砾碎石壤土或含土砾碎石组成。前者分布在山包、山脊和缓坡上。厚35米5滑坡堆积层(Q4del):由松散的含土块碎石组成。中夹灰黑色粘土或淤泥质土。主要分布在新村组泥页岩出露地段的陡坡和顺向斜坡上。厚度215

12、米第三节地质构造测区大地构造处在康滇块隆东侧,成都师宗块陷中段西部,即凉山褶断带东部的昭觉向斜。受竹核断层和依某断层()的影响,向斜东翼次一级断层和褶皱构造发育(附图2),岩层产状变化大,岩石挤压十分破碎,风化剥蚀作用强烈。附图2区域地质构造图一、褶皱(一)昭觉向斜位于昭觉县城一带,呈短轴状,长宽约10千米。向斜北端受竹核断层控制,轴部翘起,与北端的拉吉向斜相望。往南受依某断层的影响,与龙恩河向斜转拐相接。向斜东翼受、断层的破坏,地层出露不全,断续相联。开成次一级的褶皱。向斜主要由中生代三叠第、侏罗系组成。两翼不对称,轴部偏向东翼。向斜四周岩层倾角较陡,一般715度,局部构造影响可达3060度

13、。工程区内岩层主要倾向南东,部分倾向北西。向斜在东西方向上次一级起伏明显,如图:竹初地08。该向斜与建筑物密切相关。此外,在断层两侧,轴向近东西的小褶曲发育,与工程关系不大,不再叙述。二、断层(一)火足门热口逆冲断层:位于竹核盆地东侧,是一区域控制性断裂。长约75千米。此段走向近南北,断层面东倾,倾角70度。在竹核附近,受北西向竹核断层横截后,南段走向北北西。倾向西,倾角75度左右。该段与北东向的正断层交错处有中温热泉出露。(二)竹核断层:走向北西300310度,倾向南西,倾角陡。长约12千米。切割南北向断层,具平错性质,断距0.51.55千米。 (三)依某冲断层(F1):长50千米,呈北北西

14、向延伸,局部近南北向。往北交于竹核盆地的西缘,切割了昭觉向斜的东翼。 (四)F2正断层:位于竹核乡木楂洛村西昭美公路大转弯处。往南经前池山脊西侧鞍部延伸出图。长约5千米,断层面倾向北东45度,倾角75度。断层面附近上下盘地层挠曲现象明显,断层破碎挤压带宽约2米,影响带单侧可达50米。破碎带中砂岩、泥岩风化强烈,地貌上反映为哑口、断层三角面或者大片的第四系崩滑堆积或残坡积物覆盖。 三 节理裂隙 在区域褶皱断裂构造的影响下,测区节理裂隙比较发育。特别是侏罗系砂岩中最明显。经野外统计主要有三组:(一)北北西组:走向330350度,倾角90度,裂面平直,闭合,局部风化张开,裂隙频率13条/米,局部56

15、条。该组节理在区域上极为发育,分布稳定,延伸长。属张扭性裂隙,占统计数的5060%。(二)北东东组:走向6070度,倾向北西,倾角80多度,裂面起伏、张开,有充填。频率12条/米,该组不发育,但切割近南北向裂隙。具张性,占25%。(三)近东西向组:走向270280度,倾向北或北北东,倾角7080度,裂面平直、张开,频率0.52条/米,该组不发育,具张扭性,占10%。由于裂隙倾角大多数近于90度,所以节理裂隙组合不会造成危险的不利结构面。但是要注意节理与层面组合在顺向的陡坡中可能产生位移的危害。四 挽近构造也地震(一)新构造运动特征第四纪以来,整个昭觉盆地以侵蚀、剥蚀作用为主。沿昭觉河及其支沟有不厚的第四纪堆积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财经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