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保卫制度和措施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6351785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保卫制度和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安全保卫制度和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安全保卫制度和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安全保卫制度和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安全保卫制度和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全保卫制度和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保卫制度和措施(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保卫制度和措施1.安全工作行为1.1 目的实验室建立详尽而完善的实验室安全工作行为准则,辅之以必要的监督和记录措施,保证实验室的生物安全。1.2 范围 适用于进入实验室的任何人员。1.3 职责1.3.1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监督和检查安全工作行为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纠正。1.3.2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安全工作行为准则的要求工作,并负有相互监督的责任。1.4 着装洗手入实验室前要摘除首饰,修剪指甲,以免刺破手套。长发应束在脑后。在实验室里工作时,要始终穿着实验服,实验室外禁止穿防护服。有必要保护眼睛和面部以防实验对象喷溅、或紫外线辐射时,必要时要配戴护目镜,面罩(带护目镜的面罩)

2、或其它防护用品。1.5 洗手为了确保工作人员的免遭病原生物的感染以及危险化学品的毒害和腐蚀、防止泄露和实验室污染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在摘除手套后、使用卫生间前后、离开实验室前、进食或吸烟前、接触样品前后用消毒肥皂洗手。1.6接触传染性材料和高危险气溶胶的安全工作行为。1.6.1 处理、处置和检测生物源性材料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经过培训,具备良好的微生物安全操作技术。1.6.2 实验室的每一项操作严格按实验室制定的作业程序进行。1.6.3 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穿戴完整的个人防护装备,预防个人暴露。1.6.4 接触传染性材料和高危险性气溶胶,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操作传染性材料以后所

3、有的设备表面和工作表面必须用有效的消毒剂进行常规消毒。1.6.5 在实验室内,严禁用口吸移液体。1.6.6 禁止直接用手对任何利器实施折断、弯曲和对注射器针头套戴和移除。1.6.7 对使用过的针头、剪刀、一次性手术刀片等利器,使用耐扎容器密闭存放,外加贴利器标识。容器中的利器不能超过其容量的三分之二。1.6.8样品及废弃物须进行无害化处理。所有废弃物(包括动物尸体、组织、污染的垫料、剩下的饲料、锐利物和其它垃圾)应放入密闭的容器内,高压蒸汽灭菌、或其它消毒方法处理后,然后运往无害化处理场处理。1.7不符合生物安全工作的控制1.7.1 实验负责人发现有不符合生物安全工作行为时,应及时采取处置措施

4、:立即责停实验工作,采取纠正措施。必要时通知检验科科长和生物安全负责人,取消其工作资格。1.7.2 对不符合情况进行评价,当评价表明不符合情况可能再度发生,或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运作的政策和程序的符合性产生怀疑时,应立即查找原因,并采取针对措施,予以纠正。a. 原因分析实验室实验负责人进行的原因分析可包括:方法和程序、员工的技能、实验易耗品、仪器设备/防护设备等。选择和实施最能消除问题和防止问题再次发生的措施。b. 附加审核当在实施了纠正措施以后,如果对不符合的鉴别导致了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产生怀疑时,实验室管理(生物安全)负责人应尽快进行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审核,以确定纠正措施的正确性

5、和有效性。c. 预防措施从实施设备和生物安全体系方面,分析潜在的不符合因素,采取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实验室实验负责人和各部门的负责人应经常分析可能存在的不符合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实施计划。2.化学品安全2.1 目的消除化学品对实验室生物安全和人员健康的威胁,以保证实验室各项工作顺利进行。2.2 范围 适用于实验室化学品的使用和管理。2.3 职责2.3.1 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审定和发布各类化学品的材料安全数据单。2.3.2 检验科负责各类化学品的领取、标识和使用等的日常管理工作。2.3.3 工作人员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各种化学药品的性质和用途,安全使用。2.

6、4 化学品安全管理要求2.4.1 按化学品的性质或名称分类保存,定点存放,设专人妥善保管,并做好记录。2.4.2 应按照相关要求在每个化学品储存容器上标明其危害性质和风险性,同时在其使用的各个环节中也应清楚标明。2.4.3 实验室制定切实可行的化学品操作,并按照要求对涉及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之落实到化学品的存放、处理、使用及处置的各个环节。2.4.4 实验室制定切实可行的化学品安全事故应急措施,以应对危险化学品泄漏和爆炸意外事件的发生。 2.4.5实验室工作人员在使用化学品的过程中,应按照相关要求或规程规范操作,即使是在被认为安全的装备或装置中进行,也应按章操作,工作结束后立即洗手。2.4.6

7、 对实验室内所用的每种化学品的废弃和安全处置程序应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有关要求严格进行。3.消防安全3.1 目的切实将防火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消除火灾隐患,制定实验室防火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3.2 范围 适用于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3.3 职责办公室制定年度消防计划、对实验室防火工作负责,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各项防火管理规定。3.4消防安全管理3.4.1 设施要求3.4.1.1实验室建筑应符合防火要求,供电系统要有较大容量且布局合理。3.4.1.2 房间、走廊以及过道中应设置显著的火警标志、说明以及紧急疏散标志。3.4.1.3实验室应定期检测消防系

8、统,确保其正常状态。3.4.1.4走廊、流通区域必须足够整洁畅通,且不影响人员流动和灭火设备的移动。3.4.1.5在有潜在火灾危险的实验室区域都备有应急使用的灭火器。3.4.2 对易燃易爆品、化学品的要求a. 实验室尽量减少可燃气体和液体的存放量。将可燃气体和液体放置在远离热源或打火源之处,避免阳光直射、通风。须冷藏的可燃液体应存放在防爆的冰箱内。b. 应在适用的排风罩或排风柜中操作可燃气体和液体,严禁附近有产生火花的设备。c. 不相容化学品应隔离存放。1.4.3 对电的要求a. 严禁供电系统负载运行,一旦供电系统负载时,应立即关闭一些不必要的设施设备电源,防止电路超负荷而引发火灾。b. 对供电系统和仪器设备电路系统定期检查、保养,防止电路老化破损,短路引起火灾。3.4.4定期检查3.4.4.1 定期检查实验室火灾警报系统是否正常。3.4.4.2 定期检查出口通道是否畅通无阻。3.4.4.3 所有的防火设备都有固定的颜色便于识别。3.4.4.4 定期检查便携式灭火器是否在检定合格期内,以及是否在指定位置。 3.4.5 消防安全培训3.4.5.1 定期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消防指导和培训。3.4.5.2 制定减少和避免火情风险的计划。3.4.5.3 定期进行失火消防演练及火灾自救演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