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高中数学课下能力提升九垂直关系的判定北师大版必修212153133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6348514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高中数学课下能力提升九垂直关系的判定北师大版必修21215313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精编高中数学课下能力提升九垂直关系的判定北师大版必修21215313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精编高中数学课下能力提升九垂直关系的判定北师大版必修21215313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精编高中数学课下能力提升九垂直关系的判定北师大版必修21215313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精编高中数学课下能力提升九垂直关系的判定北师大版必修21215313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编高中数学课下能力提升九垂直关系的判定北师大版必修21215313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高中数学课下能力提升九垂直关系的判定北师大版必修21215313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编北师大版数学资料课下能力提升(九)垂直关系的判定一、选择题1一条直线和三角形的两边同时垂直,则这条直线和三角形的第三边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垂直C相交不垂直 D不确定2在三棱锥ABCD中,若ADBC,BDAD,那么必有()A平面ABD平面ADC B平面ABD平面ABCC平面ADC平面BCD D平面ABC平面BCD3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与AD1垂直的平面是()A平面DD1C1C B平面A1DCB1C平面A1B1C1D1 D平面A1DB4设l、m为不同的直线,为平面,且l,下列为假命题的是()A若m,则ml B若ml,则mC若m,则ml D若ml,则m5如图,在正方形ABCD

2、中,E、F分别为边BC,CD的中点,H是EF的中点,现沿AE、AF,EF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几何体,使B、C、D三点重合于点G,则下列结论中成立的是()AAG平面EFG BAH平面EFGCGF平面AEF DGH平面AEF二、填空题6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平面ACD1与平面BB1D1D的位置关系是_7如图所示,底面ABCD是矩形PA平面ABCD,则图中互相垂直的平面共有_对8已知点O为三棱锥PABC的顶点P在平面ABC内的射影,若PAPBPC,则O为ABC的_心;若PABC,PBAC,则O为ABC的_心;若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都相等且点O在ABC的内部,则O为ABC

3、的_心三、解答题9.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a的菱形,PC平面ABCD,E是PA的中点,求证:平面BDE平面ABCD.10(北京高考)如图1,在RtABC中,C90,D,E分别为AC,AB的中点,点F为线段CD上的一点将ADE沿DE折起到A1DE的位置,使A1FCD,如图2.(1)求证:DE平面A1CB;(2)求证:A1FBE;(3)线段A1B上是否存在点Q,使A1C平面DEQ?说明理由答 案1. 解析:选B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直线垂直于三角形所在的平面2. 解析:选C由ADBC,BDAD,BCBDBAD平面BCD,AD 平面ADC,平面ADC平面BCD.3. 解析:选B如图,连接A1D

4、、B1C,由ABCDA1B1C1D1为正方体可知,AD1A1B1,AD1A1D.故AD1平面A1DCB1.4. 解析:选BA中,若l,m,则ml,所以A正确;B中,若l,ml,则m或m,所以B错误;C中,若l,m,则ml,所以C正确;若l,ml,则m,所以D正确5. 解析:选AAGGF,AGGE,GFGEG,AG平面EFG.6. 解析:ABCD是正方形,ACBD.又D1D平面ABCD,AC 平面ABCD,D1DAC.D1DDBD,AC平面BB1D1D.AC 平面ACD1,平面ACD1平面BB1D1D.答案:垂直7. 解析:图中互相垂直的面共有6对,即平面PAB平面ABCD,平面PAC平面ABC

5、D,平面PAD平面ABCD,平面PAB平面PAD,平面PAB平面PBC,平面PCD平面PAD.答案:68. 解析:如图,由PAPBPC,OAOBOC,O是ABC的外心;若PABC,又PO面ABC,BCPO.BC面PAO.BCAO.同理ACOB.O是ABC的垂心;若P到AB,BC边的距离相等,则易知O到AB,BC边的距离也相等,从而可判定O是ABC的内心答案:外垂内9. 证明:设ACBDO,连接OE.如图因为O为AC中点,E为PA的中点,所以EO是PAC的中位线,EOPC.因为PC平面ABCD,所以EO平面ABCD.又因为EO 平面BDE,所以平面BDE平面ABCD.10. 解:(1)证明:因为

6、D,E分别为AC,AB的中点,所以DEBC.又因为DE平面A1CB,所以DE平面A1CB.(2)证明:由已知得ACBC且DEBC,所以DEAC.所以DEA1D,DECD.所以DE平面A1DC.而A1F平面A1DC,所以DEA1F.又因为A1FCD,所以A1F平面BCDE.所以A1FBE.(3)线段A1B上存在点Q,使A1C平面DEQ.理由如下:如图,分别取A1C,A1B的中点P,Q,则PQBC.又因为DEBC,所以DEPQ.所以平面DEQ即为平面DEP.由(2)知,DE平面A1DC,所以DEA1C.又因为P是等腰三角形DA1C底边A1C的中点,所以A1CDP.所以A1C平面DEP.从而A1C平面DEQ.故线段A1B上存在点Q,使得A1C平面DEQ.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