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日、月)》教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6348100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短文两篇(日、月)》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短文两篇(日、月)》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短文两篇(日、月)》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短文两篇(日、月)》教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短文两篇(日、月)教案教学目标、有感情的诵读全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积累相关日月的诗词。教学重难点1、品位文章诗化的语言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指导思想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平等对话,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水平。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1、与月相关的古诗句的积累。不同形态的月:“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范仲淹)撩拨满腹愁绪的月

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包含瑰丽想像的月:“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2、简介作者及历史背景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急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和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影响。背景简介:这两篇作品写于1942年,时间相隔一天。当

3、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纷纷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胜利的到来。二、初读感知一、学生领读课文,思考:谈谈你读了后的感受。三、研读赏析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在日一文中,作者要突出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明确:(光和热)2、在日一文,引用了哪两个故事?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飞蛾长得既丑又渺小,又不自量力,为何作者却对它大加赞美?“夸父逐日,渴死旸谷”,作者为什么却异常的“怀恋”?明确:(从飞蛾到夸父,从渺小到伟大,他们都是为

4、了追求光明,为了一种热量,而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赞美飞蛾,怀恋夸父,实则赞美为追求理想而不惜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精神。)3、题目是日,可作者并没有具体描绘太阳,却去写飞蛾扑火和夸父逐日,并且是赞赏他们。你怎么理解。明确:(太阳是光和热的象征,飞蛾、夸父的行为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写飞蛾和夸父是为后文“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作铺垫。)4、在月一文中,月亮给我们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找出具体的句子来朗读。5、4、既然“月的光是死的光”,作者在末尾处为何引用“姮蛾奔月”的传说?(提示:对照日比较)明确:(“冷光”“死的光”应是对当时现实的影射,“姮娥奔月”应是作者所不屑的孤寂凄冷的生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对照两文可看出);但结尾处作者用“难道吗?或许”表达了作者对生者的期望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姮娥奔月”的传说作者用疑问的语气寄托了自己的理想。)6、文中三次出现“某某人”“某某人”“什么人”,请结合两文和历史背景分析,“某某人”究竟指什么人呢?明确:(指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不惜牺牲生命的人。(“某某人”可能有多种理解,不要求形成一致答案,但依据要充分。教师引导时要着重分析当时的背景,以便学生形成清晰的思路。)7、两文的主题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你有什么启示?明确:对光明的追求和向往四、课堂小结(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