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奋的传导传递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6347769 上传时间:2023-11-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兴奋的传导传递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兴奋的传导传递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兴奋的传导传递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兴奋的传导传递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兴奋的传导传递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兴奋的传导传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奋的传导传递(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兴奋在纤维上的传导1静息电位:未受刺激时,神经细胞膜内 外流,细胞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内外。2动作电位:受刺激部位神经细胞 内流,细胞膜两侧电位变为内外。3兴奋的传导: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由于存在而发生移动,形成,再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将向前传导。4兴奋在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的形式进行,特点是具有向性。(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的结构组成突触2兴奋由神经纤维神经末梢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扩散通过上的特异性结合突触后膜变化新的。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特点是,是由于只存在于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释放,然后作用于上。突触的类型及简化图:a4在下图标出刺激

2、a点,兴奋的传播情况(三)达标练习1.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突触小体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 A、电信号电信号电信号 B、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化学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D、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2.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A内负外正 B内正外负 C内负外负 D内正外正3.静息时和产生兴奋后,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电位分别是 ( )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 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推荐精选4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

3、的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5分别刺激下图、四处,不能引起肌肉收缩的是A B C D1兴奋的传导在体内只能是单向的,下列对这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小泡中有递质B.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使另一种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突触后膜中突触小泡内的递质不能向前膜传递D.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另一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2在一条离体的神经纤维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则A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B邻近的未兴奋部分表现为膜内正电、膜外负电C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

4、树突末梢方向传导D兴奋部位的膜外由正电变为负电,膜内由负电变为正电d ecba3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以一强刺激,则能测出动作电位的位置是A a和b处 B a、b和c处 C b、c、d和e处 D a、b、c、d和e处4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则这种药物的作用效果是A. 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 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 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 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5、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

5、:(1)图2的结构名称是 。结构的名称是 。(2)神经纤维B在A中的细小分枝叫做 。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 ,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 。(3)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 。(4)如果在图2中和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处发生的变化是 (兴奋、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 的变化。推荐精选1、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2、决定反射时间的长短的主

6、要因素是()A刺激强度的大小B感受器的兴奋性C中枢突触的数目D效应器的兴奋性3、下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乙图是甲图中(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2)的名称是_。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供能量的细胞器 _。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 。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3)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4)结构的名称是_。在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该处细胞膜膜_(填内或外)为负电位。1下列有关神经信号的传导与传递,说法正确的是

7、()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不需要消耗ATP的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局部电流完成的2、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足球赛时,球员踢球瞬间,在突触小体上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A电信号电信号B电信号化学信号C化学信号化学信号D化学信号电信号3、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A B C D4、右图示神经元局部模式图。当人体内兴奋流经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内外的电流方向是 ()A都是由左向右 B都是由右向左推荐精选C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5、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

8、,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6、下图中处能发生神经递质活动的是A和 B和 C和 D和7、在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不可能由() A轴突树突细胞体 B轴突细胞体树突C树突细胞体轴突 D细胞体树突轴突8下图所示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 ( )A在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B在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C在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D以上说法都对9. 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媒介() A酶 B激素 C带电离子 D递质10、下

9、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11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 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 D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12、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B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方式形成突触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D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13、下

10、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接B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D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14、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推荐精选B兴奋由c传导到e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C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D电表不偏转,电表偏转两次15、下图为一

11、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b点,bc段膜外电流方向为bc B刺激b点,c、d同时兴奋C刺激b点,a、c均会兴奋 D刺激b点,必定会引起B神经元的兴奋16、右图表示神经调节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A结构的存在使相邻两神经元之间的兴奋单向传递B神经冲动传到处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C处兴奋时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D若刺激处,则在和处可以检测到电位变化17、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可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则该药物()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

12、成 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缘故18、肉毒杆菌素是从肉毒杆菌中提取的一种细菌毒素蛋白,它能阻遏乙酰胆碱释放,从而起到麻痹肌肉的作用。美容医疗中通过注射适量的肉毒杆菌以达到除皱效果。肉毒杆菌毒素除皱的机理最可能是()A抑制核糖体合成乙酰胆碱 B抑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C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阻遏与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被清除D与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阻止肌肉收缩19、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 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 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20、25、下图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