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中央电大)小教专科《美学与美育》十年期末考试综合论述题题库(分学期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6341447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开(中央电大)小教专科《美学与美育》十年期末考试综合论述题题库(分学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国开(中央电大)小教专科《美学与美育》十年期末考试综合论述题题库(分学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国开(中央电大)小教专科《美学与美育》十年期末考试综合论述题题库(分学期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国开(中央电大)小教专科《美学与美育》十年期末考试综合论述题题库(分学期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国开(中央电大)小教专科《美学与美育》十年期末考试综合论述题题库(分学期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开(中央电大)小教专科《美学与美育》十年期末考试综合论述题题库(分学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开(中央电大)小教专科《美学与美育》十年期末考试综合论述题题库(分学期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开(中央电大)小教专科美学与美育十年期末考试综合论述题题库(分学期版)国开(中央电大)小教专科美学与美育十年期末考试综合论述题题库(分学期版) (马全力整理的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 说明:试卷号:2071; 资料整理于2021年10月2日,收集了2021年7月至2021年1月中央电大期末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2021年1月试题及答案 9.试结合形式美的基本特征举例阐述你对形式美教育特征的认识。 答:形式美是从各个具体的美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美,具有抽象性、相对独立性、装饰性和符号性等特性。由此可以见出,形式美教育的特征,主要也包括三个方面:普遍宜人性,符号直觉性和形式仿效性。

2、普遍宜人性,是指形式美教育具有普遍适用和乐于接受的特性。形式美广泛存在,并且适合人们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它的独立审美价值可以随时随地使人使人产生愉悦,自然而然地受到美育。 符号直觉性,是指形式美教育具有借助符号形式而获得当下直接领悟的特性。形式美是美的事物形式外观的造型符号,它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使人获得感性直观,经过形式美育的反复训练,提高人的审美感受力和审美素质,然后上升到审美直觉高度,加强人对形式符号所表达的情感和意蕴进一步的体验和领悟。 形式仿效性,是指形式美教育可使人通过对经典形式美的仿效而达到对形式美的创造性运用。形式美教育应以经典艺术为形式美的典范,同时让接受者进行模仿效法

3、,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在反复多次的练习中掌握形式美的规律和技巧,达到运用形式美,并能动地创造形式美。 20年7月试题及答案 9.如何理解“美是人类符号实践的产物”的观点? 答:“符号”通常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一件事物可以表达一定的意义,二是指一件事物暗示着另一件事物或某种意义。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认为,人的特点在于通过劳作制造“符号”,形成人类文化的世界,这就是“符号的宇宙”。正是符号提示了人的本质,符号化思维和行为构成人类生活中最富代表性的特征。 按照马克思观点,人类的符号活动归根到底是社会实践的具体形态,因而应当理解为符号实践,而美正是这种人类符号实践的产物。符号实践是指

4、人类创造和运用符号以便彼此沟通、共同生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它是美得以生成和显现的场所。这可以从如下四方面去理解:第一,创造和使用符号,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基本标志。第二,创造和使用符号也是人类实践的一个基本内容。第三,人类实践的“有意识”和“自由自觉”特点,总要通过符号表现出来。第四,人类所创造和欣赏的美,必定存在于具体可感的符号实践之中。 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9.艺术创作过程包括哪些主要环节?举例论述审美体验在艺术创造活动过程中与艺术的关系。 答:艺术创造过程一般分为互相关联、渐层推进的三个主要环节:兴发阶段、构思阶段和物化阶段。审美体验既是艺术创造活动的起点,又是贯穿整个过程的创

5、造性动力因素。 第一,审美体验是艺术兴发的根本动力。艺术兴发不是什么神秘力量的作用,而是审美体验酝酿而导致的精神爆发效应。“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的诗句生动地表明是对祖国眷念的情感体验、深沉的忧患意识的长期积聚和酝酿,激活了诗人诗歌创作的欲望和激情。 第二,审美体验是艺术构思的内在逻辑。艺术构思是主体在丰富体验的基础上,把客观物象变为审美意象的过程。艺术家深刻的丰富体验给艺术构思所带来的不仅是丰富的材料,最重要的是赋予艺术构思以内在的逻辑。这种艺术创造的特定逻辑就是审美体验的逻辑,或者说情感的逻辑、想像的逻辑,它们在根本上都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内在律动。 第三,

6、审美体验是艺术物化的终极根据。艺术物化,是指艺术主体把心灵中的审美体验创造性地转化为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的过程。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是曹雪芹“十年辛苦不寻常”,把人生的凄凉和辛酸、历史的没落与哀宛,化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苍茫命运和众多的人物形象。那是主体的审美体验在心灵中生成的审美意象的物化,它们的最后根据就在审美体验之中。 20年7月试题及答案 9.如何理解美的形象性特征?请举例对其进行具体论述。 答:美的形象性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指美通过符号形式而创造具体可感画面的特性。 从客体方面理解,美总是在符号形式中呈现为具体可感、丰富活泼的生动形象; 从主体方面来说,美依赖于主体对

7、形象的直觉。这主客体的交互作用造就了生动感人的美。 具体来说: 首先,美必须呈现为形象。形象是事物的形、色、声、味、态诸方面的统一体,是具体可感的生动存在方式。人的丰富情绪遭过形象而获得实在的质感。形象是美的呈现方式,离开了形象,美无影无踪,无从谈起。 第二,美的形象不依赖概念和推理,而依赖于人对对象的直觉。美的形象在主体和对象交互影响、召唤和应答中诞生和呈现。 第三,美的形象极富生命节奏和韵律,它往往是不停流动和变易,呈现生机勃勃的活力。 第四,美的形象以音乐为最高境界。按照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宇宙和心灵深处的深层音响显现为形象中内涵的节奏和韵律的跃动,而这正是音乐的审美特征。 20年1月试题

8、及答案 12.如何理解语言艺术的“语言修辞性”?结合实例具体论述语言修辞性的内涵。 答:语言修辞性是语言艺术重要的审美特征,是指文学中的语言通过自身蕴含的审美因素如语音、文法、辞格等,不仅创造出文学作品,而且本身就构成其美的组成部分。语言修辞性包括语音美、文法美和辞格美。 语音美是指文学作品中由节奏和音律组成的语音系统之美。节奏和音律是语音美的基本形态。如中国古典诗歌,格律严整,音韵铿锵,极尽节奏声韵之美。现代新诗虽然格律解放,但仍然视节奏为创作要素。 文法美是指文学作品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之美。体现为词(字)法、句法与篇法。 辞格美是文学语言中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美

9、。辞格有多种种类,常用的有比喻、对偶、倒装、排比、拟人、夸张、象征等。这些方式各具特别的表现力和美感,在文学中强化了审美感染力。 20年6月试题及答案 9.结合实例具体论述自然美的特征。 答:自然美具有自然性、形式性、变易性特征。 自然美的自然性,是指自然物的美具有非人为的天然属性。它的属性和形式是天然呈现着的,而不是人类主观意志所改造成的。同时,自然美的存在是一种现实的自然性存在,其本身不构成人类的社会关系。 自然美的形式性,是指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技美相比较而言,自然物的形式因素在自然美中具有主导作用。自然物作为审美对象而呈现,首先是以赏心悦目的直观形式吸引人的注意力、想象力和情感,而不是

10、它们的内在意蕴。而且,对人类来说,在特定的对自然的审美体验状态中,自然物的形式本身似乎就意味着意义。 自然美的变易性。这是指自然物的美具有变动特性。理解这个特征有一定难度,可以从三方面来把握:第一,自然事物本身充满活力。第二,自然事物唤起人的不确定联想。第三,人赋予自然事物以不同的意义。 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9.艺术美有哪些基本特征?请结合实例加以论述。 答:艺术美的基本特征体现在艺术符号的形式与意蕴、艺术创作中的创造与规范、艺术接受中的个体与社会的统一这三个方面。 首先,艺术作品是形式与意蕴的统一。这是艺术美的首要特征。艺术符号是有意蕴的,但它必须通过一定形式表现出来,二者是有机融合的整体

11、,而不是简单相加或彼此分离。 第二,艺术创作又是创造和规范的统一。创造性是艺术的重要特征,作为艺术家生命的个性表现,艺术美既必须接受艺术创作规范的制约,又应充分体现艺术家的独特创造精神,它应是对传统规范的挑战,这两方面的辨证统一方能形成艺术美。 第三,在艺术接受中观众的审美观照既有个体差异,而个体的审美愉悦又具有可普遍传达性,符合一定社会标准,在个体差异和社会标准之间保持动态统一。 20年7月试题及答案 9.结合实际情况论述艺术教育对于青少年发展的意义。 答:艺术是审美最集中最典型的形态,承载着最丰富的人类审美文化。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和重要实践形态,它以情感教育、人格素质教育为特色,以促

12、进审美发展来推动青少年理性和感性的全面协调发展,对于青少年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首先,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和发展青少年的艺术素质。例如通过欣赏艺术的活动,可以增强青少年的形式感,可以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感悟能力。而亲身投入一些艺术创造活动,则会直接在创造实践活动中提高和发展他们的艺术体验和艺术表现能力。多欣赏中国书画,可以深切领悟中国文化的“线的艺术”之美妙,经常欣赏音乐、舞蹈,对节奏、韵律会有更准确的把握。 其次,艺术教育可以启迪和培养青少年的人文精神,艺术作品具有的丰富人文内涵,会对青少年的心灵塑造和精神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风景画使人领悟自然的美妙及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描写

13、人物的优秀文学作品可以启迪对于人性、人生、社会的认识,艺术可以激励青少年感悟生活的真谛,帮助青少年自我审视,发现和了解自我情感和内心意识,促进心灵境界的提升。 同时,艺术教育可以发展感性,从而全面促进青少年审美能力的发展。艺术符号具有表情性特征,它可以承载和激发人类共同的审美情感,对于每个个体来说,通过对艺术的直觉体验和情感交流,能够促进感性能力的生成和发展,实现理性与感性的协调和融合。 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9.试结合形式美的基本特征,举例阐述你对形式美教育特征的认识。 答:形式美是从各个具体的美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美,具有抽象性、相对独立性、装饰性和符号性等特性。由此可以见出,形式美教

14、育的特征,主要也包括三个方面:普遍宜人性,符号直觉性和形式仿效性。 普遍宜人性,是指形式美教育具有普遍适用和乐于接受的特性。形式美广泛存在,并且适合人们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它的独立审美价值可以随时随地使人产生愉悦,自然而然地受到美育。 符号直觉性,是指形式美教育具有借助符号形式而获得当下直接领悟的特性。形式美是美的事物形式外观的造型符号,它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使人获得感性直观,经过形式美育的反复训练,提高人的审美感受力和审美素质,然后上升到审美直觉高度,加强人对形式符号所表达的情感和意蕴进一步的体验和领悟。 形式仿效性,是指形式美教育可使人通过对经典形式美的仿效而达到对形式美的创造性运用

15、。形式美教育应以经典艺术为形式美的典范,同时让接受者进行模仿效法,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在反复多次的练习中掌握形式美的规律和技巧,达到运用形式美,并能动地创造形式美。 20年7月试题及答案 9.如何理解“美是人类符号实践的产物”的观点? 答:“符号”通常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一件事物可以表达一定的意义,二是指一件事物暗示着另一件事物或某种意义。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认为,人的特点在于通过劳作制造“符号”,形成人类文化的世界,这就是“符号的宇宙”。正是符号提示了人的本质,符号化思维和行为构成人类生活中最富代表性的特征。 按照马克思观点,人类的符号活动归根到底是社会实践的具体形态,因而

16、应当理解为符号实践,而美正是这种人类符号实践的产物。符号实践是指人类创造和运用符号以便彼此沟通、共同生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它是美得以生成和显现的场所。这可以从如下四方面去理解:第一,创造和使用符号,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基本标志。第二,创造和使用符号也是人类实践的一个基本内容。第三,人类实践的“有意识”和“自由自觉”特点,总要通过符号表现出来。第四,人类所创造和欣赏的美,必定存在于具体可感的符号实践之中。 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12.如何理解语言艺术的“语言修辞性”?结合实例具体论述语言修辞性的内涵。 答:语言修辞性是语言艺术重要的审美特征,是指文学中的语言通过自身蕴含的审美因素如语音、文法、辞格等,不仅创造出文学作品,而且本身就构成其美的组成部分。语言修辞性包括语音美、文法美和辞格美。 语音美是指文学作品中由节奏和音律组成的语音系统之美。节奏和音律是语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