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hua)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6331107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5.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hua)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hua)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hua)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hua)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hua)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hua)》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hua)(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实验一 显微镜使用与植物细胞观察一、实验目的:1、学会正确使用与保养光学显微镜。2、学会临时装片法。3、学会绘制植物细胞图的基本技术,能绘出植物细胞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4、了解显微镜的类型、构造及简要的工作原理。5、通过实验理解植物细胞的概念、结构及作用。二、仪器用品及实验材料:1仪器用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0.03%中性红、1 mol/L硝 酸钾溶液、4mol/L (24%)尿素溶液备用、稀甘油、稀碘液、氯化锌碘试液、去离子 水、吸水纸。2. 实验材料:洋葱、马铃薯三、实验内容:(一)显微镜的类型:略(二)光学显微镜的结构: 光学显微镜是由光学部分和机械

2、部分两大部分构成。1 、光学部分:主要包括物镜、目镜、反光镜和聚光镜四个部件。2、机械部分:主要由精巧的金属零件组成,作用是支持光学部分,使其充分发挥 效能。主要有镜座、镜臂、镜筒、载物台、物镜转换器和调焦装置等六部分。(三)显微镜的使用 每台显微镜一般都配有低倍、高倍、油镜三个物镜头,在观察物体时,要先在低 倍镜下观察,因低倍镜的视野范围大,容易找到观察物,然后转换高倍镜观察, 若需要再放大时,再到油镜下观察。低倍镜的使用 取镜对光放置载玻片调焦 高倍镜的使用 由低倍高倍低倍(四)显微镜的使用、保护的注意事项1 、 显微镜应放在干燥的地方,避免强烈的日光照射。2、拿取显微镜时,应右手握镜臂,

3、左手托住底座,使镜身直立,切勿左右摇晃, 以免碰伤或目镜滑出。3、保持显微镜的清洁,用擦镜纸擦拭镜头,不可用手或毛布擦物镜和目镜;用 绸布或纱布擦机械部分。4、观察时应由低倍到高倍再到低倍,决不可先用高倍物镜,以免损坏玻片而影 响观察。(五)植物细胞的结构(1)用尖头镊子撕取洋葱(玉葱)鳞片内表皮薄片(0.3X0.3cm),浸到0.03%中性 红溶液中(载玻片上)1015min进行染色。观察:1.1 将染色后的植物材料放到载玻片上,盖好盖玻片,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无离子 水(或pH略高于7.0的自来水),另一侧放吸水纸吸干,以洗净撕片外粘附的中性红溶 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出液泡染成樱桃

4、红色;原生质层(细胞质和细胞)则 无色透明紧贴细胞壁(在细胞的角隅上可以看见)。1.2在第1项观察后,接着从盖玻片的一边滴2滴1mol/L硝酸钾溶液,在盖玻片的 另一边用吸水纸吸盖玻片下的水,将硝酸钾溶液引入盖玻片下浸渍植物材料,并立即镜 检,可以看到细胞很快发生凸形质壁分离。1.3 在第2项观察后,接着在盖玻片的一边加入23滴无离子水,在另一边用吸 水纸吸去硝酸钾溶液,使质壁分离剂(即高渗的硝酸钾溶液)被基本上洗吸掉。立即镜 检可以看到带有液泡的原生质体重新吸水膨大,最后充满整个细胞腔,即质壁分离复原 (复原缓慢进行时,细胞仍可正常存活;如果进行很快,则会因原生质机械破坏而死亡)。(2)另撕

5、取内表皮少许,平展于载玻片的水滴上,加一滴水,加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低倍镜下观察细胞结构。细胞壁较透明,细胞质颜色均匀,细胞核扁球形,仔细观察可 见其内 1 3 个发亮的核仁。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从一侧滴加稀碘液,细胞质被染 成浅黄色,细胞核被染成深黄色。( 3)纤维素细胞壁观察:马铃薯块茎,徒手切片,滴加氯化锌碘试液,观察颜色反应 (蓝紫色)。四、实验报告:绘出洋葱内表皮细胞结构图,标明细胞壁、液泡、细胞质和细胞核。实验二 植物根尖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根尖的构造;2、区分根尖不同部位组织细胞的差异;3、领会根尖不同部分的生理功能;4、绘制根尖显微示意图。二、仪器用品及实验材料

6、:1、仪器用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刀片、清水。2、实验材料:洋葱根尖。三、实验内容:1. 用刀片取洋葱根尖1.2 cm (含根毛区),沿中轴切开,取其中一半置于载玻片上,纵切面朝上,制临时切片。2. 显微镜观察不同部位组织细胞的形态。四、实验报告:绘制洋葱根尖的纵切面图。实验三植物细胞后含物的鉴定一、实验目的:1、识别细胞主要后含物的种类及鉴别方法。2、学习徒手切片和组织粉末装片法。3、通过实验理解后含物的概念、种类及在鉴定药材中的意义。4、绘出不同类型淀粉粒、结晶的形态图。二、仪器用品及实验材料:1、仪器用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斯氏液、稀碘液、苏丹III试液、水合氯 醛、稀甘油。

7、2、实验材料:马铃薯块茎、小茴香粉末、杏仁(或蓖麻)、党参粉末、无花果叶、 半夏粉末、大黄粉末、黄柏粉末。三、实验内容:(一)贮藏物:与淀粉鉴别1、淀粉粒观察:刮取马铃薯块茎组织少许,加斯氏液制作临时装片,镜下观察淀 粉粒类型。加稀碘液,观察淀粉粒颜色变化。2、糊粉粒观察:观察小茴香粉末(需透化),制临时装片。观察胚乳细胞的糊粉 粒。加稀碘液,观察糊粉粒颜色变化(暗黄色)。注:还有无色的、不被染色的球 晶体,它不是蛋白质分子,而是无机磷酸化合物与钙、镁结合的盐类。3、油滴观察:杏仁(或蓖麻)徒手切片(浸泡后切面在载玻片上抹过),制临时 装片,加苏丹III试液,观察油滴颜色变化(橙红色)。4、菊

8、糖观察:党参粉末,首先浸于乙醇溶液 1 周,进行软化,然后加透化剂(水 合氯醛)加热透化,加热时须续加透化剂,至待观察样品透化清晰为止。观察菊糖 形态(类圆形或扇形)。图310马铃薯块茎淀粉粒A.单粒;B.C.D复粒;E.半复粒图311蓖麻种子的胚乳细胞示糊粉粒1.球晶体;2.拟晶体;3.无定形胶层;4.糊粉粒;5.细胞核(二)晶体1、取大黄粉末制临时装片,观察簇晶形态。2、取半夏粉末制临时装片,观察针晶形态。3、取黄柏粉末制临时装片,观察方晶形态。4、撕取无花果叶表皮,制临时装片,观察表皮细胞中的钟乳体。四、作业与思考: 植物细胞后含物(贮藏物)主要有哪些种类?产生和储藏的部位如何?如何鉴别

9、?五、实验报告:绘出不同类型淀粉粒、结晶的形态图。实验四薄层色谱制备及应用一、实验目的1、初步掌握簿层色谱法的实验技术。2、学会用薄层色谱法在生药学中的应用,了解薄层层析法分析单糖组分的原理和 方法。二、实验原理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或溶解性能(即分 配)的不同,或其它亲和作用性能的差异,使混合物的溶液流经该物质时进行反复的吸 附或分配等作用,从而将各组分分开。流动的混合物溶液称为流动相;固定的物质称为 固定相(可以是固体或液体)。根据组分在固定相中的作用原理不同,可分为吸附色谱、 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排阻色谱等;根据操作条件不同,可分为柱色谱、纸色谱、 薄

10、层色谱、气相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类型。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常用TLC表示,又称薄层层析,属于固一 液吸附色谱。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一种很重要的实验技术,属固液吸附 色谱,它兼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一方面适用于少量样品(几到几微克,甚至 0.01 微克)的分离;另一方面在制作薄层板时,把吸附层加厚加大,因此,又可用来精 制样品,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 质。此外,薄层色谱法还可用来跟踪有机反应及进行柱色谱之前的一种“预试”。三、实验仪器与材料常用薄层层析槽、薄层层析板、薄层层析点样管、展开剂(乙酸乙

11、脂:吡啶:无水 乙醇:水=8:1:1:2)、正丁醇:乙酸:水=4:1:5 (上层)备用、显色剂(苯胺 -邻苯二甲酸-正丁醇饱和水溶液)、单糖混合品、单糖标准品、硅胶、 0.5羧甲基纤 维素钠、电吹风、烘箱、铅笔(自备)。四、实验步骤1薄层板制备:称取硅胶5 g于50 ml烧杯中,加入用15 mL 0.5%羧甲基纤维素 钠(CMC)溶液,用玻璃棒慢慢搅拌至硅胶分散均匀,注意不能产生气泡。接着沿着板 中线把硅胶倒在玻璃板上,可以用玻璃棒引着溶液平铺在玻璃板上(注意:硅胶厚度以 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6 0.2mm 1.0mm为宜,玻璃板事先应洗干净,没有划痕,没有缺口,4个

12、角要健全)。 然后在实验桌的一侧轻轻颠震玻璃板,使薄层板表面平整,各个角落都布满。制备完毕, 放在平坦空处自然晾干。薄层板活化:取已制备好的薄层板于110 C烘箱活化1 h,备用。2点样:用点样管吸取样品点样于薄层板上,一般为圆点,点样基线距底边1.52.0 cm,点样直径为24mm,点间距离约为1.52.0 cm,点间距离可视斑点扩散情况以不影 响检出为宜。点样时必须注意勿损伤薄层表面。3展开:展开室如需预先用展开剂饱和,将点好样品的薄层板放入展开室的展开剂中浸入展开剂的深度为距薄层板底边0.5 1.0 cm (切勿将样点浸入展开剂中),密封室 盖,等展开剂前沿升至至离顶部1/3高度时,取出

13、薄层板,晾干(或电吹风吹干)。4.显色:凉干后的薄板。用喷雾器把显色剂喷在薄板上,置于85C烘箱内加热10分 钟即可显色。薄层显色后,将样品图谱与标准样图谱进行比较,参考斑点颜色、相对位置及 Rf 值,确定样品中有哪几种糖。五、作业观察结果,绘制薄层色谱图,计算Rf值。思考题:1、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为什么可利用 Rf 值来鉴定化合物?2、在混合物薄层色谱中,如何判定各组分在薄层上的位置?3、展开剂的高度若超过了点样线,对薄层色谱有何影响?附1. Rf 值的计算薄层色谱是在被洗涤干净的玻板上均匀的涂一层吸附剂或支持剂,带干燥、活化后 将样品溶液用管口平整的毛细管滴加于离薄层板一端约 1cm 处的

14、起点线上,凉干或吹 干后置薄层板于盛有展开剂的展开槽内,浸入深度为0.5cm。待展开剂前沿离顶端约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7人生有几件绝对不能失去的东西:自制的力量,冷静的头脑,希望和信心 8 1cm附近时,将色谱板取出,干燥后喷以显色剂,或在紫外灯下显色。记下原点至主斑 点中心及展开剂前沿的距离,计算比移值(Rf),公式如下:n 涪研忖楚吕液度中心辛也中-L?的心Kf_溶笊诉沿已旗丄中心的亞展solvent frontncA pgsilion of compguTidorigin2. 薄层色谱展开方式薄层色谱展开需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为使溶剂蒸气迅速达到平衡,可在展开槽

15、内 衬一滤纸。常用的展开槽有:长方形盒式和广口瓶式。展开方式有:(1)上升法 将色谱板垂直于盛有展开剂的容器中,适合于含粘合剂的色谱板。( 2)倾斜上行法 色谱板倾斜 1015角,适用于干板或无粘合剂软板的展开;色谱板 倾斜 4560角适用于含有粘合剂的色谱板。( 3)下降法 用滤纸或纱布等将展开剂吸到薄层板的上端,使展开剂沿板下行,这种 连续展开的方法适用于 Rf 值小的化合物。(4)双向色谱法 将样品点在方形薄层板的角上,先向一个方向展开,然后转动 90角 的位置,再换另一种展开剂展开。适合于成分复杂的化合物分离。3. 薄层色谱是否成功的关键薄层色谱的上样技术不良的上样是薄层色谱失败的主要原因:1 原点位置对样品容积的负荷量是极其有限的。2 上样环行色谱效应。3 供试液的溶剂在原点的残留。4 上样装置对薄层表面的机械损伤对色谱质量的影响。实验五植物色素的提取分离一、实验目的1、学习萃取的原理及方法,掌握分液漏斗的使用;2、学习柱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掌握用柱色谱法分离提纯有机物的操作方法。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