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体育游戏教学策略与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6329807 上传时间:2024-03-0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儿体育游戏教学策略与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少儿体育游戏教学策略与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少儿体育游戏教学策略与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少儿体育游戏教学策略与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少儿体育游戏教学策略与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少儿体育游戏教学策略与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儿体育游戏教学策略与设计(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体育游戏的教学策略与设计一、小学体育游戏的教学目的 (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2)培养基本活动能力,掌握生活技能,劳动技能,学习体育动作技术战术打基础。(3)培养课堂常规遵守,养成礼仪习惯。二、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特点一、小学生的生长特点一般指从6岁13岁阶段称为小学期。1、小学生的生、心理特点。 (1)儿童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兴奋与抑制不均衡,兴奋点易转移,故注意力不易集中。 (2)有意注意正在开始开展,无意注意还占主导地位。 (3)身体发育处于骨化阶段,肌肉松弛,呼吸深度不够,体能,耐久力均处于较低阶段。二、小学生教学特点(一) 年级形式特点 小学低年级:指一二年级,年龄段在78岁。 小

2、学中年级:指三四年级,年龄段在9-lO岁。 小学高年级:指五年年级,通常称之为高小,年龄段在1112岁。(二)教学内容与形式特点 小学低年级:以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为主,作为选择游戏的基本活动动作。如:跑、跳掷、攀登、爬越、钻、悬垂、摆动等。选择有情节的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大多不分队或有引导人的游戏。教学形式:主要是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教学注意:注意适当的练习负荷量与强度不宜过大。 小学中年级:选用一些简单的体育运动技术为游戏素材。教学形式:田径:起跑。篮球:传、运。简单体操动作:前滚翻,简单跳跃障碍练习等。教学注意:注意适当的练习负荷量与强度不宜过大。小学高年级:一是选择有情节的全队竞赛性分队游

3、戏。二是表现个人能力的内容,如追拍游戏。一是人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动作仍应占一定份量。二是该时期是奠定体育运动的技术基础的黄金期,应将体育运动中的基本技术动作放在重要地位。三是安排一定的素质练习和培养敏性协调性的练习。以衔接少儿运动素质敏感期的发展。教学形式特点:一是男生喜爱较为激烈的分队竞赛性对抗较为激烈的游戏。对具有一定惊险性的游戏又情有独钟,有较强的刺激性,又能充分展示他们的机智勇。二是女生仍保持对那么不怎么“野”的分队竞赛游戏的喜爱。但由于女性的发育,她们更偏爱那些带有韵律性,动作比较优美,细腻的游戏,(节奏明快,柔软协调,富有美感)。三是运动项目的过渡性游戏增多。但仍喜爱那些采用一些假设

4、与虚构方法来渲染游戏气氛(如:拉网捕鱼、长江追黄河)增加游戏趣味性的游戏。 游戏特点 形式特点 小学 二年 级 7-8岁 1、主要运用故事性、形象性、模仿性、具有表演情节的游戏。 2、游戏的基本动作设计,以基本活动能力为主。 3、规则少而简单或在游戏中仅提出某些要求即可。【角色游戏】 1、一般没有竞争性,以身体活动为主。 2、不分队或有引导人的游戏。(即老师为引导人,如老鹰捉小鸡) 3、活动与休息交替进行,主要考虑低年级学生的体力与耐久力的不足。【运动强度小】 小学 三四 年级 9-10岁 l、在低年级的游戏基础上增加象征性情节的游戏。他们对象征性的表演要比直接模仿形象动作要感兴趣。(如模仿人

5、物、动物 等) 2、规则有所增加。 3、游戏结构动作设计,多为基本能力各种动作组合式同伴之间配合动作。【表演游戏】 1、开始出现竞争、分队游戏直接对抗。 2、对轻重量的投掷游戏更感兴趣(由掷准过渡到掷远)。 3、游戏时间有所增加。【运动强度逐渐加大】 小 学 五 年 级11-12岁 1、故事性、模仿性等,有情节化游戏已不适应,喜欢具有表现个人能力,敏捷机智与主动精神的游戏。如:冲过火力网。 2、动作设计多为各运动项目与基本活动能力相关的技术动作(如拍球)。 3、仍不易做力量过大,耐久力过强的游戏。【体能游戏】 1、全队竞争为主。 2、球类游戏项目,如篮球简单动作(拍、传、接)明显增多,这些专项

6、运动辅助性游戏多为单个动作的运用。 3、女生的喜好开始表现不为强烈。如:估美协调,韵律感强,具有平衡能力表现的游戏。【运动强度与个性选择】三、小学教学方法:(一)多采用直观的方法 儿童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也就是说对直观现象有审视的能力,通常讲的模仿能力是少儿期的能力特点之一。利用示范,游戏图解使学生们了解游戏的方法与路线。(二)语言要生动形象 1、讲解应简短,主要因为无意注意的有意注意更为持久与集中。2、语言生动形象,采用,启发式,提问式的方法,促使他们动脑筋,培养能力,也有助于有意注意能力的培养与集中。(三)游戏的规则 1、学龄前儿童因第二信号和没有建立起来,一般没有规则或仅有极简单的

7、规则。 2、13年级小学生游戏规则简单易明确,理解与执行,仅为保证游戏有序地进行便可。从4年级开始逐渐提高规则难度,以符合少儿的素质敏感期。3、心理上往往对自己估计过高,好表现自己,情绪不稳定。逆反性高,喜表扬,对抗批评。四、教学注意事项(一)少年期学生由于生心发育不够完善下列练习不宜进行:l、负重过多的练习。 2、大强度的力量练习。 3、较长时间的耐力性练习或重力练习。 4、较长时间的激烈运动。 原因:一是骨骼发育,骨富于弹性,不易骨折,但容易发生变形,严重的长时间站立与负重,会造成下肢骨的弯曲变形及产生扁平足。 二是不要做经常做憋气,肌肉过分紧张以及运动负荷过大的练习。如:举重。三是不要做

8、较长时间的耐力练习。原因:(1)呼吸节奏快弱浅。 A心血官发育不完善,心缩力弱,心率快(90-100),心每搏输出量小。B心脏力量弱,易产生过度疲劳,受到损害。D血乳酸合量增长快,无氧化能力低。(二)女孩12-13岁开始例假,期间不宜激烈运动。但仍可进行一些运动量不大活动性练习。(三)掌握儿童少年身体素质“敏感”发展期的规律。儿童少年身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平衡的特点,在不同年龄阶段会出现某些身体素质增长特别快的现象。平衡力6-8岁,反应速度9-12岁,移动速度男7-14岁,女7-12岁灵敏协调性10-12岁。如,8-9岁可多做一些灵敏反应的练习;10-12岁增加速度和协调性练习; (四)少年期

9、随年龄增长,智力已适应较严密的游戏规则,运用严密规则的游戏,既易于评判又能增加游戏的趣味性。(通常规则24条为宜)。 (五)教师组织游戏,应顾及到亢奋情趣和消极情趣现象的发生,用适当的方法控制游戏的运动负荷量或运用有趣味的手段组织学生做好游戏。本章作业: 1、少儿做体育游戏教学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在组织少儿做体育游戏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三、小学体育游戏的教学设计1.表演游戏促进少儿语言与身体等素质发展。2.角色游戏认知社会伦理,形成社会道德操守。3.体能活动性游戏增强体质、体能,发展活动能力(一)内容的设计1、2年级角色游戏、表演游戏 3、4年级合作游戏5、6年级运动能力游戏(二)小学游

10、戏的学习分类与指导表1 游戏教学学习性质 教学方式学习性质年级自由游戏 有引导的游戏 有指导的游戏 诱导性学习游戏 辅助性学习游戏发现学习 有引导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 导入式学习 直接式练习小学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初高中 初高中表2 游戏教学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学习性质年级模仿性游戏 基本体能游戏 简单体能与技术游戏 复杂体能游戏 专项技术游戏发现学习 有引导的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 导入式学习 直接式练习小学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初中 高中表-3 少儿游戏学习的基本过程社会学习再探究再游戏探究游戏表4 不同学段身体健康素质与身体运动能力发展的示意图学段水平小学水平一小

11、学水平二小学水平三初中水平四高中水平五高中水平六运动技术教学要求提高基本活动的素质形成基本活动能力学习基本的运动技术形成基本技术运用的能力形成专项运动技能运用能力形成高水平运动技能专项化图-1小学的游戏和学习的关系经验扩展丰富修正重新结构探究认知自然人社会人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 身体健康素质身体运动能力图-2 不同学段身体健康素质与身体运动能力发展的示意图表519年级体育课标学习目标对各水平段球类教学内容的建议水平段运动技能教学内容建议教学要求水平一能够在小篮球、小足、乒乓球等球类游戏中有所认识于积极参与。形成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行为与意识水平二初步掌握小篮球、小足球、乒乓球等球类活动的基

12、本技能与方法。初步掌握基本技能与方法水平三基本掌握小篮球、小足球、软式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活动的基本动作组合与方法。基本掌握技术动作的组合水平四初步运用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毽球、珍珠球等技术技能参与活动。能初步运用基本技术技能活动小学12年级的教学设计注意事项:1、自由游戏 自由游戏是不带任何教学任务,以娱乐为倾向。(可由少儿自由选择、自主决定的活动,包括玩什么、怎么玩、和谁一起玩等。)自由游戏也有规则限制和规定的时间等。注意在自由游戏中帮助少儿发现学习的意义,也是游戏的目的。 2、有引导的游戏 在有引导的游戏中,少儿虽然还是拥有选择和决定的自由,但是必须注意到外部的一些社

13、会性规则和要求,例如游戏方式方法的适宜性、安全、分享等。通常,是教师在特定的时段开展特定的一些游戏。教师关注游戏活动朝向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在有引导的游戏中少儿的学习活动的特点是:通过享受体育快乐,形成热爱体育活动的习惯。 小学34年级的教学设计注意事项:把教育目标物化于游戏环境之中,使少儿的游戏成为有“社会文化内容”的学习活动,不要老是安排模拟“童话与动物”一类的游戏。所以,游戏的安排与创设要符合时代对少儿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的、反映出教育目标的要求。1、有评判的游戏。在经过自由游戏学生运动能力提高后,少儿就必须遵循由教学制定的规则。学习的性质是教师依据教学需要,给游戏设计了许多外部的因素与要求,使少儿在游戏玩中认识“真理”。在这种游戏中,教师要注意少儿的个别差异,游戏的难度要适合少儿的发展水平;持良好的心理氛围,把失败和冒险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程度。在有指导的游戏中,少儿学习活动的特点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体育运动兴趣。 2、结构游戏。即以学习面目出现的诱导性学习游戏。 以学习面目出现的游戏,是以学习任务为定向的活动,虽然本质上不具有游戏的自由性,但是通过把枯燥的学习教材转化为有趣味性学习活动,在教学中能引发学生兴趣。注意发挥少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或游戏的“三内特性(新颖性、难度性、趣味性)。学生学习活动的特点是注重练习的技能和记诵式学习的知识。小学56年级的教学设计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