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632904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下送东阳马生序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送东阳马生序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送东阳马生序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送东阳马生序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送东阳马生序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下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下送东阳马生序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下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2、积累一些文言词汇,学习翻译文言文。3、理解作者用自身体会劝勉后学的写法。教学重点:学习准确翻译文言文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用自身体会劝勉后学的写法。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方式一:视频导入O1视频播放金华浦江青萝山秀丽的山景,然后逐次出现被明太祖朱无璋亲赐 封江南第一家”的郑义门,以及相郑氏宗祠内相传为明代开国文臣宋濂亲手所栽 的九株古柏;O2东明书院:宋濂继吴莱而在此主讲二十余年,授经著书,与其 徒天台方孝儒,义门诸弟子讲学于此,有东明山精舍壁记。O3宋文宪公饲:位于东明书院西端,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原

2、址在青萝山。清咸丰丙辰,祠移至东 明书院西。内存 宋文宪公祠”石匾及宋文宪祠堂碑记。O4青萝故居景象; O5宋濂画像。(将上述四个方面的视频资料剪辑播放。)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送东阳马生序。方式二:动画导入根据文中冒雪求师”部分内容制作成动画,并以命运为背景音乐。动画情景:宋濂背着书箱,拖着破旧的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艰难地行走,凛冽的寒风呼啸着,地上的大雪足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都不知道,走到旅舍,冻僵的四肢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 热水(给宋濂)暖手暖脚,又拿被子裹在浑身瑟缩的宋濂身上教师导言:冈I才同学们看到的动画情景,就来自课文中相关内容,今天,请大 家一起走入课文送东阳马生序中去看个究竟

3、。方式三:幻灯片引入:O1出示宋濂的书法作品;请学生进行评价;O2出示宋濂的像片;O3显示宋濂的简介:明代文学家。字景濂,号潜溪。祖上是金华潜溪 (今浙江金华)人,后徙居浦江 (今属浙江)浦江(今属浙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明初三大家之一。幼年家 境贫寒,刻苦求学,靠借别人家的藏书来学习,有时外出百里去请教学问。元 末社会动乱,隐居为道士。后来受征聘出来辅佐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官 至翰林学士承旨。参加过元史的修撰,明初的许多重要文诰诏令都出自他的 手笔。朱元璋大兴党狱,受到牵连,被流放茂州 (今属四川),病死途中。有宋 学士集七十五卷。方式四:谈话引入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

4、男。”孟子也说:失天将降大任于 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板书课文标题)二、教与学(一) 整体感悟1初读课文,对照注释,读准字音和节奏。(1) 、学生自由读课文;(2) 、学生将不认识的字标示出来;(3) 、借助工具书注音;(4) 、抽生全班读课文,以订正字音;(5) 、播放配乐课文录音,学生跟读课文,巩固字音。2、再读课文,质疑问难。(1) 、学生快速自译课文,用笔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句;(2) 、同桌交流,并借助工具书释词;(3

5、) 、自己或同桌无法解决的字词提至全班进行讨论解决。(4) 、在全班同学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显示:生词注音及释义:嗜(sh)i喜欢,特殊的爱好。逾(y帀:越过、超过。俟(s):等待。衾(q 1 n)被子。烨(y :光彩照耀。叱咄(ch 1 duo训斥,呵责。皲(j 口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媵(yri人:原指陪送出嫁或陪嫁的人,这里指服役的人。容臭(xi力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负箧(qi )曳(y 屣(x :背着书箱,拖着鞋子。箧,箱子,这里指书箱。曳,拖。 屣,鞋子。)(注:先显示黑色生字;学生讨论后,显示红色拼音;学生释义后,显示蓝色 义项):难词难句释义:(1) 假借:假”借”在

6、这里是同义词连用,一般可当作一个复音词来对待。 假 借”就是借的意思。(2)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交往。(3) 先达:有地位有名望的前辈。(4) 门人弟子:门人” 弟子”也是同义词连用,指学生。(5)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等待。欣悦”高兴。请”请教。(6) 卒获有所闻”意思是终于听到了一些东西,获得教益。(7) 僵劲:僵硬。(8) 拥覆:围盖。(9)和:缓和(与僵劲相对来说)。(10) 无鲜肥滋味之享”:鲜肥”,好鱼好肉;滋味”,有浓厚味道的食物 享”,享受,享用。(11)绮绣:指绣花的丝绸衣服。(12)论辨:谈论道理。 辨”通 辩”。(13)其将归见其亲也”:全句意为,他将要回乡

7、探望他的父母。3、再读课文,自译课文,疏通文意。(1)、学生独立或合作口译课文;(2)、小组交流,并对不当之处进行商讨;(3)、小组代表在班上交流翻译课文情况;(4)、教师进行点评。4、通读课文,归纳内容,掌握结构。(1)、学生独立或合作归纳 课文内容要点;(2)、全班交流发言;(3)、订正,形成正确认识。一、嗜学、力学:1 .无书借书抄书T读书2. 无师远访先达教艰3. 求学过程艰苦得二、善学、勤学:师:辞色严厉,甚至叱咄1、师生态度对比勤生:色愈恭,礼愈至同舍生:衣饰华美,饮食鲜肥2、生活情况对比作者:緼袍敝衣,日仅再食昔日作者:借书抄书,奔走求师,生活艰辛,尊师力学3、学习条件对比今日太

8、学生:衣食丰足,学舍宽宏,有冋必答,应有尽有三、 写序目的 篇末点题,交代主旨。(注: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显示)借书抄书作者突出自学成才的艰 从师求学 难性(嗜学)旅途奔波生活艰苦无冻馁之患(批评)诸生强调主观努力的重无奔走之劳要性(力学)有司业博士书皆集于此流辈称其贤马生指导出勤学苦练的必 撰书辞畅达要性(善学) 论辩言色和少时用心专(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显示)(二)、自问自答:1学生各自研读课文,转绕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深入钻研,拟出问题的答 案。2、小组交流:同桌之间互问互答,对所拟问题及答案进行切磋、交流。进而 在小组内交流;3、各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发言;4、教师小结。

9、(三)、研读赏析1问题探究,加深理解:(1)、本文的中心是什么?作者是如何阐明这一中心的?:本文的中心是个 学”字。第1段写自己求学之难和用心之专。接着写成年之 后,如何慕道”第2段说明今之太学生衣食生活安定,老师在身边,书集于眼 前的优越条件。与第1段构成鲜明对照,从比较中得出结论:在昔日困苦中,能 业有所精,德有所成;处于优越条件下却不能有所精,有所成,不是天资低下, 就是用心不专。最后一段,点明了赠序的写作背景和意图。(2)、作者写作本文既是为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为什么在第1段里却要大谈 自己年轻时为学之难呢?又为什么在第 2段中把今日太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与当年自己学习的情况作对比

10、呢?:本文是长辈对晚辈的临别赠言。 作者既要使晚辈有所得益,又不宜板起面孔 说教,于是作者就采用了现身说法的形式, 历述自己当初得书的艰难,从师的苦 辛。这一段话既含教诲,又怀勉励,写来亲切感人,很有说服力。但光述自身经历,尚未涉及马生,还不足以激励马生苦学。于是作者进一步把 今日太学生之学习条件与自己当年情况作比,说明今日在学的太学生待遇丰厚, 条件优越,如果业有不精,德有不成”则是因为自身用心不专。虽然未直接提 到马生,但作为大学生之马生自然也能由此悟到其中的道理,受到教益。从结构上看,第1段叙述是基础,第2段则是发挥。两段分说今昔,层层相扣, 一一对举,第2段结束自然导出结论,令人信服。

11、(3)、第1段和第2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今昔对比的?这几个方面排 列次序是否一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第1段里,作者从两个方面写自己年轻时求学之 勤且艰” 一写得书之难。 幼年家贫,好读书而无从致书以观,只得借书抄录。二写从师之艰。成年以后, 因无名人指引,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小心谨慎,色恭礼至,反复 求教,方有所得。作者追忆当年深冬季节冒风雪远行外出求师的种种细节, 从衣、 食、住、行诸方面进行对比,淋漓酣畅地写出自 己从师求学所经受的历历苦辛, 并说明虽然生活清苦,仍然以求得学问为乐事。第2段列叙今日大学里学习环境和条件的优越。一无冻馁之患”二无奔走之劳”三无求师问难

12、之艰,四无借书手录之苦。内容与上一段处处形成对照, 不同的只是排列顺序稍有变化。明朝初年,思想统治十分严厉。宋濂写作本文, 在勉励马生的同时,仍不忘对皇帝歌功颂德一番。廩稍”之供出自官家,太学的种种设备和条件,当然也是皇帝 赐予,因此在排列顺序上作者特意先提 县官日 有廩稍之供”2、分析写法,明晰作用:(1) 、本文的记叙、描写、议论如何自然结合起来的?分析: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 更加具体生动。例如,写到趋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 门人弟子填其室”写了先达”的表现:朱尝稍降辞色” 遇其叱咄” 俟其欣 悦”对 先达”的庄重、严肃的态

13、度写得很有声色,写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写 出人物的神态。叙述和描绘的同时还适当穿插议论, 突出了文章的思想。在对比自己同那些被 绵绣、沃甘肥的同舍生之后,点出了甘于敝衣、粗粝的原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里的 足乐者”就是进德修业。这简要的议论表现了 人物的志趣。文章讲述了今之太学生的优越学习条件后,进而推论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这就是通过今昔对比揭示出的道理。(2) 、第1段中,作者说自己当年借书抄录,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 伸,弗之怠”这个细节描写

14、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分析:记叙缺少细节,文章易流于抽象、单调,而适当穿插细节描写,往往可 使文笔更为生动、形象,内容更为丰富、充实,课文的细节描写便有这样的效用。 天大寒,砚冰坚”是说天气大寒已到了滴水成冰的程度,砚上结有坚冰,书写极 困难,手指不可屈伸”换一个角度写执笔抄录之艰辛。但即使如此,作者当年仍 不敢懈怠,依然兢兢业业地抄写所借书籍,如期归还。寥寥数笔,即为读者勾勒 了一幅寒窗苦读的图画:一个家境清寒却又自幼嗜学的青年,在严寒季节正不畏 艰难伏案抄书。天寒地冻,尚且不肯放松,其余时日当可推想而知。作者正是借 助于这一动人的细节来表明自己一年四季抄书的艰苦, 来突出自己当年学习的勤 奋刻

15、苦。删去这一细节,上下文似仍可贯通一气,但表达效果显然大不一样了。3、深钻细究,涵咏评价:(1)、对宋濂早年不畏艰难,刻苦攻读的精神,你是怎样看待的?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创造性见解。分析提示:作者写此文目的是劝勉马生勤奋学习;那么作者以为最有说服力, 最富鼓动性的,莫过于自己年轻时的刻苦攻读,及至年长时终于获得功名利禄这 一事实。作者要马生以此为动力,勤奋学习。这种 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在长期 的封建社会里,广大知识分子奉为圭臬,而在今天看来,无疑是陈腐的,应予以 否定。但是,这篇文章也并非一无可取之处。我们否定的是作者学而优则仕”的学习 动机,至于他那种不畏艰难,刻苦攻读的学习态度,仍可让人得到启发。学习无 疑会遇到各种困难,古人如此,今人也如此,只有不辞劳苦,勤奋好学,才能有 所建树。(四) 、课堂活动1讲故事比赛:把你知道(或收集到)的古今中外的勤学故事讲给同学听;2、我喜欢的一句名言:将你收集有关勤学的名言推荐给同学们,要求将这则名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