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一)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6322365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一)一、 积累和运用(共小题,计16分) 古诗文默写。(分) (1)必做题。(分)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选做题(任选两题,如果多做,以两题为准)。(分)陶渊明饮酒一诗中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句是: , 。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 。孟子二章中强调“人和”是克敌制胜首要条件的句子是: , 。请写出古诗文中表现民风淳朴的句子: , 。 下面语段中,第句各有一个错别字,第两句有语病。请用所给的修改符号(不必全使用)直接在原文上进行修改。(分) 读书铸就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国家的富强和腾飞必然要以知识疑聚力量,而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在知识经济社会,读书是创

2、造力和活力的起点,是文化底缊的基石。一个国家是否有广泛的大众阅读,是否有乐于读书的社会风尚,决定了人们主动吸收各种文化的营养,在潜移默化的滋养中,提升国民素质,营造文明氛围,发展先进文化。 文学名著阅读。(分)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一一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 ,作品的主人公是 。 (2)从整部作品看,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语言运用。(分) 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

3、请你拟一条富有创意的手机短信给妈妈,表示节日的祝福。二、综合性学习(分) 5西安市“牵手文明、共建和谐”文明礼仪传递活动全面启动。学校是传播文明礼仪的重要阵地,作为一名中学生,有义务积极参与这项活动。请用简略的语言叙写一则你所搜集的文明礼仪历史故事。(3分) 请指出校园内的一种不文明现象,并提出整改措施。(2分)不文明现象: 整改措施: 为了发挥班级在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中的作用,班委会决定开展一次以“文明礼仪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假如你是这次班会的主持人,请你写一段话作为开场白。(4分) 三、 阅读(共13小题,计45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13分) 古今中外,对水的比拟甚多。一句“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说最高尚的品德像给万物带来益处而不求回报的水一样,可谓把对水的比拟推向某种极致。近读有关新解“上善若水”的文字,感念世事人生,不觉便生出感慨:以水为镜,可映鉴人生,人生如水,方潇洒一世。 平和心态静如水。唐代诗人刘禹锡感叹“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人心虽不如水,但不等于不可以达到。水从高处来,只向低处流,乃至归入大海,贵在平静低调。人生如是,遇事当有平常心:知足者常乐在名利问题上,没有奢望,就没有失望,更不会绝望;能忍者常安除非大是大非,少争我高你低忍耐、忍让一下也就海阔天空、心平气和了;老实者常在不做亏心事,当个老实人,行得端、立得稳,有时眼前可能吃点

5、亏,但最终不吃亏。 正直为人明如水。水无颜色,晶莹剔透,清澈见底。为人处事若透明如水,则一生光明磊落。东汉名臣杨震在任时,旧部王密夜晚怀揣十金拜见,并称:“暮夜无知者。”杨震严辞拒绝:“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这“四知”足见杨震磊落的胸襟! 轻看名利淡如水。人生于世,若能学水的清澈本性和“利万物而不争”的品格。则不仅精神居于高处,人生也将进入开阔处。要达到如此境界,最需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须知名利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若淡泊名利,不为名利而争,人生必甚畅意。这正如晋代大诗人陶渊明,虽身处闹市,耳畔却无车马之喧,超然物我之外,可谓人生一种境界。 笑对坎坷韧如水。“黄河之水天

6、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坚定者是水;“抽刀断水水更流”,坚韧者是水。人生道路犹如九曲黄河,曲折坎坷不平坦。“不如意事常八九”,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困难,面对坎坷,需有胸襟,更需坚定、坚韧。无论自然界的灾害,还是生活上的挫折,当淡泊从容,沉着应对,宠辱不惊。若此,则“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人生,当如水之静,如水之明,如水之善,如水之韧。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6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7选文第、第两段位置可否互换?为什么?(3分) 8选文第段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9选文第段加点词“如此”指代什么?(3分)(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3题。(1分

7、)永 恒 的 坐 标终于来到奥林匹亚。没想到这个全人类的体育圣地会有这么好的风景,在快要到达之时就已经是密树森森、清溪浅浅,道路、房舍也变得越来越齐整,空气中洋溢着一种不知来自何处的自然的清香。一脚踏入圣地,你一定会猛然停步,因为被一种阵势吓着了:无数苍老的巨石,不管是当年的楼础、殿基还是雕塑,全都从千年的颓废或掩埋中踉跄走出,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大道两旁。就像无数古代老将军烟尘满面地站立着,接受现代人的检阅。这条大街看不到尽头,只知道它通向一个最简单的终点:为人类的健康。见到了宙斯神殿和希拉神殿,搞清了古代每次运动会前点燃圣火的路线,抬头仰望昂首云天的无数石柱,不能不承认,健康是他们的宗教。走进

8、一个连环拱廊,便到了人类黎明期最重要的竞技场。跑道四周的观众看台是一个绿草茵茵的环行斜坡,能坐四万人。中间有几个石座,那是主裁判和贵宾的席位。漫步在奥林匹亚,我很少说话,领受着不轻的文明冲撞。我们也有灿烂的文化,但把健康的概念如此强烈的纳入文明,并被全人类接受,实在是希腊文明值得我们永远仰望的地方。古代希腊追求人的双重健康:智力的健康和肢体的健康。智力的健康毋须多言,正如一些西方学者所说,在哲学、伦理学、逻辑学、数学、美学、医学、法学等等领域,我们至今仍是用希腊的基础话语在思考;肢体的健康更有一系列强大的证明,例如今天全世界还在以奥林匹克和马拉松的名义进行体育竞赛,希腊的人体雕塑至今仍是人类形

9、体美无可企及的标本。把智力健康和肢体健康发挥到极致然后再集合在一起,才是他们有关人的完整理想。我不止一次看到出土的古希腊哲学家和贤者的全身雕像,大多须发茂密,肌肉发达,身上只披一幅布,以别针和腰带固定,上身有一半袒露,赤着脚,偶尔有鞋,除了忧郁深思的眼神,其他与运动员没有太大的差别。别的文明多多少少也有这两方面的提倡,但做起来常常顾此失彼,或流于愚勇,或流于酸腐,或追慕骑士,或仿效寒士,很少构想两相熔铸、两相提升的健全状态。因此,奥林匹亚是永恒的世界坐标。我历来认为各种伟大的文明都自成结构,很难拆开了作局部比较,但在奥林匹亚,我明确无误地感受到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差距,而这个差距的产生,不是由于局

10、部,而是关及人的整体。中华文明较少关注个体意义和机体意义上的自我,在人际关系上做了太多的文章。结果,真正的健全缺少标志,缺少赛场,只有一些孤独的个人,在林泉间悄悄强健,又悄悄衰老。 (摘自余秋雨千年一叹)10从全文看,为什么说奥林匹亚是“永恒的世界坐标”?(3分) 11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6分)(1) 一脚踏入圣地,你一定会猛然停步,因为被一种阵势吓着了。希腊的人体雕塑至今仍是人类形体美无可企及的标本。12简要分析段画线部分描写在文中的表达作用。(3分) 13在最后一段,作者说:“我明确无误地感受到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差距”,这个“差距”具体表现在哪里?(6分) (三)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418题。(14分)义海习琴兴国中,琴待诏朱文济鼓琴为天下第一。京师僧慧日大师夷中尽得其法,以授越僧义海。海尽夷中之艺,乃入越州法华山习之,谢绝过从,积十年不下山,昼夜手不释弦,遂穷其妙。天下从海学琴者辐辏,无有臻其奥。海今老矣,指法于此遂绝。海读书,能为文,士大夫多与之游,然独以能琴知名。海之艺不在于声,其意韵萧然,得于声外,此众人所不及也。注释过从:来往,交往。 辐辏(f cu):形容人或物聚集像车辐集中于车毂一样。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1)昼夜手为释弦 (2)遂穷其妙 (3)指法于此遂绝 (4)士大夫多与之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