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一年级数学分类一课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6319996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分析-一年级数学分类一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案例分析-一年级数学分类一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案例分析-一年级数学分类一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案例分析-一年级数学分类一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分析-一年级数学分类一课(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级数学 第二单元 分类、认识物体(第一节课)案例分析 北碚区人民路小学 吴德全刘老师执教的一年级数学实验教材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分类,较好地理解了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理解了实验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新的数学教学理念融会于课堂教学之中,真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节课代表北碚区参加重庆市优质数学录象课大赛,荣获二等奖。一、 正确地把握了数学学科特点数学来源于生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单元主题图这一学习资源,让学生感悟到我们所学的“分类”知识来源于生活,要学好这些知识就要依赖于实践。教者在引导学

2、生观察主题图时,为了避免教材不但是两幅静止图,而且是黑白的,学生不便观察的毛病,充分利用了现代教学设备,制成了彩色的动画课件,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积极踊跃地表达自己对“小猴的书房”在整理前后的感受。难能可贵的是教者在教学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到商场摄制了一组售货员整理货架的镜头,准备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商品和架子,请学生观看了录象后,分成6人小组合作给商品分类整理装入货架,并请各组的代表评价本组的货架整理得怎样,然后请生互评,把摆放得不太合理的重新分摆过。这样,通过学生的一再实践,即观察、分类摆放、评价、再分类摆放,最后形成正确的分类摆放,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向生活、向社会学习的学习方法,体现

3、了数学学科的生活性、实践性特点。二、新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旧的学习方式是接受式学习,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运用模仿与记忆这种学习方式,相反,它还可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相辅相成,相互结合,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养。本节课,教者妙就妙在她能根据本课时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灵活选用新的学习方式。在引导给不同颜色的三角形和圆形分类时,分三步进行。(一)、请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一袋红白两色的三角形和圆形纸片),分小组交流:你想怎样

4、分?(二)、请小组合作,分一分,并在组内互相评价。这就具体体现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三)、请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在黑板上分一分,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的。再请分得不对甚至不知怎样分的个别学生模仿黑板上同学或同组其他同学的分法再分一分。教者能根据儿童的个性特点,合理灵活地运用了新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更巧妙的是,教者不是叫学生直接模仿老师的分法,而是组织了能力较强的学生指导相对较差的学生,引导学生来完成了新旧学习方式的完美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达到了全体学生都知道怎样分、都会分之目的。整个课堂没有一点华而不实的感觉,的确是一节非常实在的好课。三、活用了教材

5、,突破了教材的编排顺序,体现了教师的劳动具有创造性的特点本课教材只安排了一个例题。刘老师争对一年级学生特点,通过例题的探索,发现少数学生对给物体分类的认识还有些模糊不清,因此,灵活地增设了给铅笔分类的学习环节。请学生把自己文具盒里的铅笔全部拿出来,以小组为单位放在一起,然后小组合作给这些铅笔分类,老师参与在小组中,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教者在设计时,以学生为本,根据学法创设机会,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感悟,真正使全体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提高。教材中的“课堂活动”第2题是:整理你的书包,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刘老师根据课堂教学实际,认为这题在这时做不恰当,因为这时这节课远远没结束,还需要用学习用具,因此,她把这题安排到课的最后处理,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类知识,把自己的书包整理得整整齐齐的下课,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学到的数学知识也要运用于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