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全市电大系统基层电大转型发展的意见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6314404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推进全市电大系统基层电大转型发展的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推进全市电大系统基层电大转型发展的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推进全市电大系统基层电大转型发展的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推进全市电大系统基层电大转型发展的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推进全市电大系统基层电大转型发展的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推进全市电大系统基层电大转型发展的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推进全市电大系统基层电大转型发展的意见(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文件渝电大校发201457号关于推进全市电大系统基层电大转型发展的意见各区县(自治县)电大、电大分校、工作站,行业学院,学校各单位(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精神,根据教育部2014年度工作要点对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转型升级的要求,明确全市电大转型发展的思路和内容,加快各基层电大转型发展的步伐,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快筹建重庆开放大学,现就进一步推进全市电大系统基层电大转型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

2、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政府管、学校办、社会评”的教育发展新格局的要求,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以扩大开放合作为主要路径,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强化内涵建设为核心,引导和推进我市电大系统各基层电大的转型发展,加快筹建重庆开放大学,提高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战略,支撑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服务重庆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二)基本原则加强顶层设计,谋划综合发展。加强全市电大层面的顶层设计,增强转型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充分发挥各基层电大在转型发展中的积极性

3、和主动性,争取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促进基层电大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实现基层电大的全面发展。坚持需求导向,实施分类推进。按照重庆市发展战略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全市电大系统各基层电大要发挥“比较优势”,科学确定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分类发展、特色发展,提高适应社会对教育需求变化的能力、提升服务产业升级和区域发展的能力。鼓励先行先试,发挥示范引领。发挥好市电大的统筹指导作用,围绕重庆开放大学的建设目标,各基层电大在全面总结办学经验和工作基础之上,确定转型发展的思路,制定转型发展规划,开展先行先试,并逐步扩大试点效应,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三)总体目标力争用3年左右

4、的时间,全市电大系统紧紧围绕以转型发展为主题、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为主线,着力加强实体化建设,对接区域发展战略,加强开放合作和资源整合,创新办学模式,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使各基层电大的办学基本能力显著增强、办学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把区县电大分校(工作站)建设成为当地成人学历教育的主要阵地、应用型人才培养培训的主要基地、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骨干力量;把行业学院建设成为行业所需学历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的重要平台、学习型行业和学习型组织的支撑力量。二、主要任务(一)全面增强实体化建设能力。各基层电大要严肃和规范办学主体的资格,着眼于全面适应开放大学办学需要,

5、迅速提升教育管理和办学水准,改善软、硬件设施建设。在市电大统筹指导下实施“实体化建设达标”工作,取得当地政府或行业主管机构赋予的法人资格,有依法核定的机构编制和满足办学需要的人员编制,有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相对固定、独立的满足办公、教学、考试等业务工作需要的办学场地,其中区域中心的基层电大校园面积应不低于30亩,力争达到50亩左右,其余单位校园面积应达到10亩左右。要有满足电大远程教育教学要求的计算机网络设施,有独立的运行正常的基层电大网站,有完善的用于开展教学支持服务的设施设备,形成完备的信息技术支撑体系。要显著增强教学基本能力,增强办学承载力,夯实办学基础。(二)全面落实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6、。各基层电大要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强化全市电大系统统一的质量意识,加大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建设与改革、实践教学与改革、教学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加大教育教学投入。要利用当地或行业有效资源,具有能开展与所办专业相适应的技能训练、模拟操作实践和实习实训的稳定基地2个以上。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督导检查,加强对教学质量的追踪评价,建立内外部相结合的教育质量反馈机制,全面落实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增强远程开放教育、成人教育的办学实力和品牌效应,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三)着力打造对接区域战略的专业体系。要按照区域发展战

7、略和产业链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和国家职业资格要求,形成一批对接区域功能定位的特色专业,开发一批职业性的特色培训项目,更好地对接职业发展需求。基于自身办学优势开设专业,并将服务同一产业链的关联专业组织为专业群统筹管理。分校、工作站应努力打造23个重点建设的特色或优势专业,切实加强人、财、物的投入;在行业学院所开设的专业中,体现行业背景的专业学生数应占到本单位注册在校生人数的50%以上。要探索建立根据社会需求、自身能力和行业指导自主建设新专业的机制。集中资源建设好社会有需求、办学有基础的专业(群),逐步提高特色优势专业集中度。有条件的基层电大,要通过改造传统专业,探索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的对接

8、认证。(四)推动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各基层电大要建立信息化建设有效投入与保障机制,保证信息化投入与办学规模同步增长,将教育信息技术作为学校核心竞争力来打造。分校(区域电大、行业学院)有8个以上多媒体教室、用于教学的计算机200台以上;工作站要有4个以上多媒体教室、用于教学的计算机100台以上。要按照“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的要求,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深度融合,切实改变把信息技术仅局限于作为简单的、一般性辅助教学手段的问题。深入研究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推动新媒体、新技术的集成以及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推广应用,整合、建设一批特色的课程资源,完

9、善学习支持服务。全面推进基于网络的新型学习模式改革,不断探索开放灵活的线上及线下教学活动开展载体及多种学习方式的应用,营造与网络时代相适应、与新型学习模式相匹配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五)加强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要着力充实师资队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和支持服务能力。分校(区域电大、行业学院)的电大教育专职人员总数不少于20人,至少有3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网络管理和建设;工作站类的电大教育专职人员总数不少于10人,至少有2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网络管理和建设;各基层电大的教学管理、学籍管理、招生工作、考试工作均要有专人负责。各基层电大的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

10、)的人员比例原则上应达到30%左右,重点建设的特色或优势专业要有至少1名相同或相近专业背景的高级职称专任教师。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办法,引导教师专业化发展,支撑教育教学改革和特色专业建设。要将引进优秀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并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六)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和实践。要融合远程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探索出具有区域特色和单位特色的转型发展道路。要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与职业人发展为目标,积极开展远程教育和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点工作。根据人才

11、培养的类型、规格、质量要求,促进与普通高中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机制。探索完善与中等职业教育一体化的合作办学机制,整合优质中职教育资源。探索市电大、基层电大共同推进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合作机制和发展模式,面向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等合作开展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培训等项目,促进非学历、学历继续教育的沟通衔接。在市电大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的运行框架下,开展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试点。(七)加强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和合作办学。各基层电大要在区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以重庆开放大学筹建工作为契机,从夯实办学基础、构建终身教育大平台的前提出发,注重特色培育,先行先试,探索政府主管、学校主体、社会参与

12、、自主办学的新体制。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水平实施,合理高效地配置教育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高效聚集和优化整合,形成覆盖全市的远程开放教育办学网络,构建统一管理、系统运作、合作共建、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与行业企业、政府部门等在电大学历教育及非学历教育领域广泛开展办学合作,探索新型办学体系构建、共建行业急需的相关专业、资源建设共享、人才交流合作的基层办学模式,不断增强办学特色,形成竞争优势。(八)努力拓展社会服务及扩大社会影响力。各基层电大要根植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面向区域发展战略及定位,与产业升级相匹配,着眼于职业培养,努力拓展社会服务的范围和内容,不断增强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要积极拓

13、展电大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向基层特别是乡镇和社区延伸的路径,要积极推动社区教育学院、社区教育中心的建设,把优质教育资源送进社区、送到边远山区、送到百姓身边,成为当地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支撑者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有力推动者。要形成稳定的办学规模,其中,分校(区域电大、行业学院)的电大教育注册在校生规模应在2000人以上,工作站的电大教育注册在校生规模应在1000人以上。非行业学院类基层电大的电大教育办学规模应与区域常住人口协调发展,年度招生比例不低于万分之十。三、完善配套措施(一)建立转型发展扶持机制。市电大将设立基层电大转型发展专项资金,以成长激励项目的方式,鼓励和支持基层电大转型发展和先行先

14、试,分类促进基层电大发展,并加大对转型发展成效显著的基层电大的支持。建立全市电大系统各类管理干部、教师、技术人员培养培训制度。积极争取区(县)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加强基层电大班子建设和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影响力。(二)实施分类管理、分类考核机制。从加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内涵建设,实现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科学发展的要求出发,市电大将按照基层电大类型和所属功能区域等进行分类管理、分类考核,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办法,将实体化建设、内涵建设、办学成效、年度重点工作等转型发展实绩纳入电大教育年度考核范畴,完善有关激励政策和奖励机制,同时将考核结果通报所属区

15、县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三)实行动态建设、动态管理机制。按照教育部对远程开放教育的总体要求,落实对远程开放教育办学机构实施“准入退出”、动态管理的相关规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教委的支持和指导下,市电大积极探索并逐步实行对基层电大的动态建设、动态管理机制,落实“准入退出”机制。(四)完善支持服务工作机制。市电大将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电大的业务指导、管理和服务,培育基层电大对学习者的支持服务能力。各基层电大要防止和纠正“重规模轻质量、重管理轻教学支持服务”的倾向,强化办学职能尤其是强化为学习者提供优质服务的职能。形成市电大技术支持与资源支持为主和基层电大学习过程支持为主相结合

16、的支持服务系统,切实提高支持服务工作质量。四、完善工作推进机制(一)加强对转型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推进全市电大系统基层电大转型发展,是我市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是一项整体性、系统性的改革,涉及面广,工作周期长。各基层电大要积极争取所在区(县)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将基层电大转型发展纳入地方政府的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强舆论宣传,细化相关配套措施,形成转型发展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切实发挥好基层电大在当地高等教育格局中的主体作用。(二)研究制定转型发展规划。各基层电大要根据本意见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转型发展三年规划(2015年2017年)”,经当地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批复同意后,再制定详实的转型发展年度工作推进计划,确保“今年定规划,明年有建设,后年显成效”。市电大将对没有转型发展规划的基层电大实行退出机制。各基层电大应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