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第八单元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6314394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第八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二年级语文第八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二年级语文第八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二年级语文第八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二年级语文第八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第八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第八单元(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第八单元教材分析板桥中心学校 马翠花一、单元内容: 本单元由导语情境图、课文晏子劝齐王诺亚方舟三借芭蕉扇(一)三借芭蕉扇(二)和语文百花园八三部分组成。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四篇课文中,两篇精读课文是晏子劝齐王诺亚方舟、两篇略读课文三借芭蕉扇(一)三借芭蕉扇(二)这些课文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古代传说,有的是神话故事。主要讲晏子、诺亚方舟和孙悟空的聪明机智、忠诚勇敢等。四篇课文中编排有4幅精美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进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三、教学目标:1、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会认字39个,会写字15个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古代传说

2、中人们的忠诚和勇敢。4、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书写习惯及独立识字的能力。呢5、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话能力。四、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1、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会认字39个,会写字14个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古代传说中人们的忠诚和勇敢。解决措施 :1、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习惯方法识记汉字。2、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自己当做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五、计划课时:12课时六、教学策略本单元的单元导语简单介绍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3、并激发和引导学生来读读诺亚方舟和孙悟空的故事,了解他们的聪明机智、忠诚勇敢、热爱生活的品质。结合导语还配有一幅精美的图画,生动的反映了小朋友善于思考,活泼向上的精神面貌,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单元课文故事性强,生动有趣,适宜学生阅读。教学时,在重视识字教学的同时,要紧紧抓住情感教育的内容,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阅读实践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变得更加聪明机智、忠诚勇敢。1、晏子劝齐王 (1)指导学生认真读几遍课文,做到读正确,读通顺,要特别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如“水、庄、山、神、受”等。教师也可通过范读,告诉学生朗读课文要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学会朗读

4、。(2)在指导朗读时,要启发学生带着对晏子敬佩的心情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好晏子劝说齐王时几次对话的内容。其中“求山神有什么用呢?”“难道山神不想下雨吗?”“那么去求河神吧!”“求河神也没有用啊!”“那我该求谁呢?”“求我们的人民哪!”要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这些句子所表达的语气。(3)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的重点是先分好角色,再让学生找出自己应该朗读的内容,想一想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读出什么情感等。2、诺亚方舟本篇是记叙性课文,故事性强,学生乐意朗读。首先要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再做朗读指导。朗读13自然段时,速度应较为缓慢,语调也平缓一些,要具有叙述

5、性。朗读第4自然段时,感情要有所变化,“啊,水已经往下退了,地面露出来了!”要读出惊喜之情,“欢呼”要重读,表现出十分高兴的心情。朗读第5、6自然段,“勃勃生机”“和平与希望”要重读,表达出充满生命力,充满希望。3、三借芭蕉扇(一)首先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读正确,特别注意读好几个长句子。然后指导学生读出语气,教学时,可让学生先读好课文里的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问句如:“当时正是深秋,为什么这么炎热呢?”“可是,在熊熊的大火里,就是铜脑袋,铁身子,也要化成水。怎么才能过去呢?”感叹句如:“这铁扇公主我知道,她的丈夫牛魔王还是我的结拜哥哥呢!”祈使句如:“他一边用金箍棒敲打洞门,一

6、边高声叫喊:开门!开门!老孙借扇子来了!”。另外,引导学生注意对话前面的提示语也很重要,它提示了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如:“心想”“故意说”“高声喊”“眼珠子一转说”等。4、三借芭蕉扇(二)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着重了解的内容是:孙悟空二借芭蕉扇和三借芭蕉扇的经过。并引导学生体会、感悟孙悟空在借芭蕉扇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性格特点。5、语文百花园八,让学生联系旧知探求新知,拓宽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通过观察、思考、实践、体验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题30、晏子劝齐王计划课时2授课人武淑君教学内容分析课文是一篇历史故事,记叙了春秋时期,齐国久旱无雨,齐王决定向山神求雨

7、,聪明的晏子用自己的才智劝齐王不要求山神/河神应该求老百姓。齐王接受了劝告,让全国各地多挖水井灌溉农田,齐国的庄稼不再枯黄,百姓也不在饿肚子了。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生字了解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2、认读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生字3、自由朗读课文,感悟晏子的聪明才智。4。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难点1、认读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生字了解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2、认读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生字。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尊重学生的个性

8、,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与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同时读文时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总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 备一、创设情境,设疑自探二、解疑合探感悟课文内容。三质疑再探四拓展运用(一)讲故事导入1、古代有一个个子很矮,他是齐国的人臣,有一天,他去出使楚国,楚国国王想捉弄他,便在国门的旁边挖了一个矮矮的小门,请晏子进入。晏子心知楚国人想侮辱他,便心生一计,针锋相对道:“我今天是出使狗国,要钻狗洞。”楚国人十分尴尬,只好灰溜溜地打开大门,晏子大摇大摆地进入。2、师生共同板书3、同学们,读了课题

9、,你们有什么疑问吗?4、梳理问题5、出示学习提示1、学习生字与词语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1、晏子为什么劝齐王? 2、晏子怎样劝说?3、晏子与齐王百姓做什么?4、求百姓现齐王做什么?5、求白姓的结果是什么?(三)学习生字词语。过渡:词语我们认识了,还有生字宝宝也想和大家交朋友,看谁先和他们成为朋友。1、出生字卡片,会的站起来大声读。指读。2、练习组词。3、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四、指导书写。1、学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2、你还有什么疑问吗?1、听老师讲故事后回答问题。2、齐读课题。3、提出问题4、指名读学习目标5、自由读学习提示1、按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自主

10、识字。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认字。3、汇报朗读,自评1、自由汇报认读生字。2、用自己喜欢的字组词3、交流记字方法。1、出示生字2、识字生字3、教师范畴写4、学生书写1、谈本节课的收获。2、提出存在的疑问。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把学生的自学落到实处,并培养学生从小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自我评价使学生对自己能正确认识,互相评议会使学生学会接受别人的意见。通过交流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 备一、朗读指导第二课时一、分角色前的语句指导二、分角声前的语感

11、指导、三、分角色朗读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1、正确、流利地齐声朗读课文。2、指名分角色、小组分角色朗读。3、加动作分角色朗读。4、自由朗读体会。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的阅读为主,学生可以自读、自悟,学会主动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增加学习的兴趣。板书设计30、晏子劝齐王 河干,庄稼枯黄 (聪明机智) 晏子劝齐王有什么用呢? 求河神也没有什么用求山河求百姓听从求谁不再也不再作业设计1、 1、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2、2、书写生字。3、看拼音写词语。教学反思板桥中心学校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课题31诺亚方舟计划课时2授课人马翠花教学内容分析这是一篇传说故事。讲的是很久以前,

12、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大洪灾,把高原和山脉都淹没了。一个叫诺亚的年轻人造了一条巨大的船,人们躲到船上在茫茫 的水面上漂流。暴雨一连下了四十天,雨停后,诺亚放出鸽子,很快鸽子叼着一条橄榄枝飞回来,人们知道水已经开始退了 ,平安已经到来。所以鸽子和橄榄枝作为和平的象征。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生字,认识一个新部首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认识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生字,认识一个新部首。教具学具准备字卡、小黑板、课件。教学设计思路识字教学时,要鼓励学生探究识记生字的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识字。在合作中探究、感悟并借助附属不断增加语言积累,尊重学生的体验,朗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体会并读出人物不同的感情。本课课文和插图都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因此,理解感悟要指导学生读会课文理解诺亚的高贵品质。教学环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 备 一、设疑自探二、解疑合探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