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630965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单元 电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目标】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教学过程】一、体验静电现象1、引入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体验静电现象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

2、的有哪些?二、认识电荷1、不一样的电荷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2、让电荷流动起来摩

3、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板书设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电荷能流动起来2、点亮小灯泡【教学目标】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教学重点】正确连接电路【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教学过程】 一、引入二、认识小灯泡等的结构1、小灯泡的构造1)小灯泡大家都看到过吧?你能画一画印象中的小灯泡吗?要求划出小灯泡的内部构造观察小灯泡。2)每组一个灯泡,观察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3)交流

4、观察结果,并对自己画的小灯泡作出修正。4)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用手指画一画。2、观察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三、让小灯泡发光1、点亮小灯泡1)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2)组织学生汇报:连接好的小组上台展示,并说说电是怎么流动的?它的方向是怎样的?没有连接好的也上台展示,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2、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1)还能用哪些方法点亮小灯泡,用实物图画下来哦。2)画出每一种连接方法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3)把连接图贴在黑

5、板上,在全班交流4)分析接亮的共同点3、出示实物图,分析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四、安全教育板书设计:点亮小灯泡小灯泡 导线 电池3、简单电路【教学目标】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教学重点】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二、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2、讨论: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

6、?3、请一生演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安装,教师可以做如下提示:(1)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3)导线怎么连?(指出弹簧接线头的最佳连接方法)4、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5、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1、再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2、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进行各种尝试,当尝试成功后,再去尝试其他的连接方法。3、教师提醒学生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4、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

7、池和一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5、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板书设计:3、简单电路电池 导线 用电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方法点亮小灯泡 4、电路出故障了【教学目标】1、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2、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教学重点】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检测电路做一个“电路检测器”,体验科学的检测手段将使我们更为迅速地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教学过程】一、观察导入:1、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让学生画出简单的电路图,并说一说电流是怎样流动的。2、说明:小灯泡发光是因为在这个电路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3、

8、提供一个出了故障的电路,并提出问题:小灯泡为什么不亮了?引出下面的探究活动。二、什么地方出故障了?1、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检查连接的方法,排除连接方法上的问题。2、引出新的问题:为什么连接方法正确而小灯泡却不亮呢?引导学生来整理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各种原因。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1. 小灯泡坏了;2. 灯座松了,没有连上;三、做个电路检测器:1、讨论,用什么办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一般有下面几种方法:检查法: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完好。(电池盒两端弹簧夹上的导线有没有夹紧;电池是否放好了;小灯泡拧紧了吗)替换法:用另外的灯泡、电池、导线等来替换电路中的材料,看看小灯泡是否能亮。2、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按教科

9、书中的提示做一个电路检测器。(电路检测器做法:把上节课连接过的简单电路中的小灯座上的一根导线头拆下来,另外再连上一根导线,这就是我们的电路检测器。)3、做好电路检测器后,试试灵不灵。4、根据教材10面的插图讲解检测电路和检测电路中各个部分的方法。5、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在检测电路时,应先把故障电路中的电池从电池盒中取出;(2)检测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是否有电,应采用取出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中的电池,将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放在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里,看看小灯泡会不会亮。6、制定检测计划。提醒学生用电路检测器查找故障产生的原因,要边检查边做记录;最后数一数电路中一共有几个地方出故障了。7

10、、利用排除法进行测试,找出故障的原因,要让学生再试一次,使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分组汇报。8、强调安全事项。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测简单电路,不能用来检测220V的电路。9、拓展:还有其他方法查找电路中的故障吗?板书设计:4、电路出故障了回路故障 电流中断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1. 小灯泡坏了;2. 灯座松了,没有连上; 5、导体与绝缘体【教学目标】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教学重点】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教学难点】认识到

11、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教学过程】一、观察导入: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么流的。2、讨论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3、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4、讨论:为什么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5、讲授: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导体;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绝缘体。(板书:导体、绝缘体)二、检测橡皮

12、是导体还是绝缘体1、提问: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2、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并做好记录。3、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4、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5、重复检测一次,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记录下来。6、得出结论:橡皮是绝缘体。三、检测20种物体的导电性:1、在材料盘中为学生提供20种供检测的材料,一张“我们的检测记录”表。2、在检测前,要求学生对每一种物体是否可以使小灯泡发亮做出预测,然后进行尝试实验,并做好检测记录。(活动中,要关注每组学生活动的参与性、兴趣的持久性,鼓励他们学会合作。)3、待所有的

13、检测都完成后,各组整理分析检测的结果。4、表达与交流:哪些物体能使小灯泡发亮,哪些物体不能使小灯泡发亮。5、在观察的基础上对20种物体进行分类,并从分类中发现一定的规律,由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做出自己的描述。(说明:对插头、卷笔刀等复杂物体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识别,知道许多物体构成复杂,有的部分能使小灯泡发光,有的部分不能使小灯泡发光。我们常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四、讨论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措施和进行安全用电教育。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哪些设施是绝缘体做的,哪些是导体做的。2、描述绝缘材料的用处,理解各种材料的作用。提醒学生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上的绝缘体部分,注意安全用电。3、概括:我

14、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板书设计:5、导体与绝缘体导体 导电性绝缘体安全用电 6、做个小开关【教学目标】1.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2.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观察手电筒的开关【教学难点】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教学过程】一、观察手电筒:1、观察组成手电筒的各种材料。讨论:在这些材料中,有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为什么有些地方要用导体,有些地方要用绝缘体?2、观察手电筒的构造。思考:电池和小灯泡是怎样安装的?电路中电流的路径是怎样的?试着标出电流的路径。3、观察手电筒的开关。观察并操作手电筒的开关,体验开关是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的。二、做个小开关:1、给每一组一个断开的电路,讨论怎样设计一个开关。重点讨论:用什么材料来做,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2、利用身边的材料,讨论并设计制作一个小开关,然后在全班展示交流。3、利用每组准备好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能交叉控制红绿灯的电路。推测一下,什么时候红灯亮,什么时候绿灯亮。(活动目的:用一个开关来控制红绿灯的亮与灭。)4、如果要在红灯变绿灯、绿灯变红灯的中间亮起一盏黄灯的话,应该怎么办?(方法:在一个开关控制两个电路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电路,用一个开关控制三个电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