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规范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6307159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推拿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针灸推拿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针灸推拿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针灸推拿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针灸推拿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灸推拿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推拿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规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针灸推拿科应急预案针灸推拿治疗虽然比较安全,但如操作不慎,疏忽大意,或犯刺禁,或针刺、推拿手法不当,或对人体解剖部位缺乏全面的了解,在临床上有时也会出现一些不应有的异常情况,常见者有以下几种:1晕针 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的晕厥现象,这是可以避免的,医者应该注意防止。 原因 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疲劳、饥饿、大汗、大泻、大出血之后或体位不当、或医者在针刺时手法过重,而致针刺时或留针过程中而发此症。 症状 患者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多汗、心慌、四肢发冷,血压下降,脉象沉细,或神志昏迷,扑倒在地,唇甲青紫,二便失禁,脉微细欲绝。 处理 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

2、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即可恢复。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预防 对于晕针应注重于预防。如初次接受针刺治疗或精神过度紧张,身体虚弱者,应先做好解释,消除对针刺的顾虑,同时选择舒适持久的体位,最好采用卧位。选穴宜少,手法要轻。若饥饿、疲劳、大渴时,应令进食、休息、饮水后再予针刺。医者在针刺治疗过程中,要精神专一,随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神色,询问病人的感觉。一旦有不适等晕针先兆,可及早采取处理措施,防患于未然。2弯针 弯针是指进针时或将针刺

3、入腧穴后,针身在体内形成弯曲,称为弯针。 原因 医生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过速,以致针尖碰到坚硬组织器官或病人在针刺或留针时移动体位,或因针柄受到某种外力压迫、碰击等,均可造成弯针。 现象 针柄改变了进针或刺入留针时的方向和角度,提插、捻转及出针均感困难,而患者感到疼痛。 处理 出现弯针后,即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如针柄轻微弯曲,应慢慢将针起出。若弯曲角度过大时,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起出。若由病人移动体位所致,应使患者慢慢恢复原来体位,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将针缓缓起出,切忌强行拔针以免将针体断入体内。预防 医者进针手法要熟练,指力要均匀,并要避免进针过速、过猛。选择适当体位,在留针过程中,

4、嘱患者不要随意更动体位,注意保护针刺部位,针柄不得受外物硬碰和压迫。3断针 断针又称折针,是指针体折断在人体内。若能术前做好针具的检修和施术时加以应有的注意,是可以避免的。 原因 针具质量欠佳,针身或针根有损伤剥蚀。进针前失于检查。针刺时将针身全部刺入腧穴。行针时强力提插、捻转,肌肉猛烈收缩。留针时患者随意变更体位,或弯针、滞针未能进行及时的正确处理等,均可造成断针。 现象 行针时或出针后发现针身折断,其断端部分针身尚露于皮肤外,或断端全部没入皮肤之下。 处理 医者态度必须从容镇静,嘱患者切勿更动原有体位,以防断针向肌肉深部陷入。若残端部分针身显露于体外时,可用手指或镊子将针起出。若断端与皮肤

5、相平或稍凹陷于体内者,可用左手拇、食二指垂直向下挤压针孔两旁,使断针暴露体外,右手持镊子将针取出。若断针完全深入皮下或肌肉深层时,应在X线下定位,手术取出。预防 为了防止折针,应认真仔细地检查针具,对认为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针具,应剔出不用。避免过猛、过强的行针。在行针或留针时,应嘱患者不要随意更换体位。针刺时更不宜将针身全部刺入腧穴,应留部分针身在体外,以便于针根断折时取针。在进针行针过程中,如发现弯针时,应立即出针,切不可强行刺入、行针。对于滞针等亦应及时正确的处理,不可强行硬拔。4血肿 血肿,是指针刺部位出现的皮下出血而引起的肿痛。 原因 针尖弯曲带钩,使皮肉受损,或刺伤血管所致。 现象 出

6、针后,针刺部位肿胀疼痛,继则皮肤呈现有紫色。 处理 若微量的皮下出血而局部小块青紫时,一般不必处理,可以自行消退。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青紫面积大而且影响到活动功能时,可先作冷敷止血后,再做热敷或在局部轻轻揉按,以促使局部瘀血消散吸收。预防 仔细检查针具,熟悉人体解剖部位,避开血管针刺,出针时立即用消毒干棉球揉按压迫针孔。5皮肤灼伤(起泡)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无需处理。如因施灸过量,时间过长,局部出现小水泡,只要注意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毒的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或用注射针抽出水液,再涂以烫伤油等,并以纱布包敷。如用化脓灸者,在灸疮化脓期间,要注意

7、适当休息,加强营养,保持局部清洁,并可用敷料保护灸疮,以防污染,待其自然愈合。如处理不当,灸疮脓液呈黄绿色或有渗血现象者,可用消炎药膏或玉红膏涂敷。6针刺性气胸原因 针刺胸背穴位时针具穿透胸腔,伤及肺组织,导致气胸。现象 轻者胸痛气闷妨碍呼吸;重者伴有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出汗心率加速血压下降等,甚则休克。X线检查可以确诊。 处理 要求患者镇静,消除恐惧心理,半卧位休息,严密观察,给予镇咳、抗生素防止感染及对症治疗。一般胸腔积气少的可自然吸收。积气量大的应行抽气减压,必要时给予抢救治疗。这是比较严重的伤害,要求医生严格操作规程,绝对避免发生这样的情况,也告戒患者提高警惕,针灸一定要找接受过严格训练的

8、针灸师治疗。预防 凡针刺背部第10胸椎以上侧胸部第8肋骨以上前胸部第6肋骨以上锁骨上窝部的腧穴时,必须思想集中,选择适当体位,严格掌握进针深度。提插幅度不宜过大,胸背部可采用斜刺或横刺。7刺伤重要内脏原因 施术者缺乏必要的解剖知识,对腧穴和脏器的部位不清楚,以至进针过深造成。处理 轻者卧床休息后可自愈。重者需立即进行抢救治疗,以免延误抢救时机。8刺伤脑脊髓原因 针刺脑脊髓附近穴位时进针过深或方向不当造成。处理 轻者安静休息,重者请神经科会诊,及时进行抢救治疗。9感染很少发生,现在都进行消毒和使用一次性针灸针,针刺的伤口又极小,出针后立即闭合了,一般不会出现感染,就是有也不过是局部发红有点痒罢了

9、,但有糖尿病者,水肿者,感染机会增加。皮肤过敏的人,针眼常会发红,多是对消毒的酒精过敏引起。有时针刺到了血管,不是引起感染,而是引起血管的过度反应,血管收缩发青,但不是炎症,有时输液时也会发生,热敷就行,不必慌张。至于怕感染肝炎,爱滋病等是多余的,根本不可能,一次性针灸针的使用已使针灸成为一种非常安全的治疗手段。10针刺时低血糖反应 现象 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4.0mmol/L称为低血糖,但血糖低于更低的水平才会导致一些症状的出现,叫低血糖症,低血糖症是指,血糖低于一个特定水平,并导致一系列症状出现出现。低血糖早期症状四肢发冷、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心慌虚汗、脑晕、心跳加快、眼冒金花、颤抖

10、、饥饿感、无力、手足发麻、说话含糊不清、烦躁、定向障碍、昏迷。处理 1绝对卧床休息,迅速补充葡萄糖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及时补糖将使症状完全缓解;而延误治疗则出现不可逆的脑损害。因此,应强调在低血糖发作的当时,立即给予任何含糖较高的物质,如饼干、果汁等。重症者应注意误使食物吸入肺中呛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肺不张。 2能自己进食的低血糖患者,饮食应低糖,高蛋白,高脂肪,少食多餐,必要时午夜加饮糖料一次。 3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l是低血糖抢救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若病情不严重,尚未造成严重脑功能损害,则症状可迅速缓解,神志可立即清醒。11意外事件的预防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

11、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12晕厥晕厥是一种突发性、短暂性、一过性的意识丧失和昏倒,系由于广泛性脑缺血致大脑皮层由原来常态供氧情况下,迅速陷入缺氧状态而引起,在短时间可自然恢复。现象在推拿过程中,如果病人突然感到头晕、恶心,继而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出冷汗,神呆目定,甚至意识丧失而昏倒,可判断为病人发生晕厥。原因推拿时发生晕厥,主要可能是病人过于紧张、体质虚弱、疲劳或饥饿的情况下,因推拿手法过重或时间过长而引起。处理一旦病人出现晕厥,应立即停止推拿,让病人平卧于空气流通处,头部保持低位,经过休息后,一般就会自然恢复。如果病人严重晕厥,可采取掐人中、拿肩井、合谷、按涌泉等方法,促使其苏醒,也可配合针刺等方法。如属于低血糖引起的晕厥,可让受术者喝些糖水。13破皮现象在使用擦法时,因操作不当有时可导致受术者皮肤破损。处理此时应做一些外科处理,且避免在破损处操作,并防止感染。不使用擦法时,不可硬性磨擦。 14皮下出血 现象若病人局部皮肤出现青紫现象,可能是由于推拿手法太重或病人有易出血的疾患。处理出现皮下出血,应立即停止推拿,一般出血会自行停止,23天后,可在局部进行推拿,也可配合湿敷,使其逐渐消散。15 骨折原因推拿手法过重或粗暴的患者。处理对怀疑有骨折的病人,就立即请骨伤科协助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