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路上的点滴心得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6295480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工作路上的点滴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德育工作路上的点滴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德育工作路上的点滴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德育工作路上的点滴心得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德育工作路上的点滴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工作路上的点滴心得(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育工作路上的点滴心得 自2008年毕业以来,已经从教四年多了,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做班主任。我觉得教学生知识,往往没有教会学生做人来得重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真的是千年真言。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以前说过:“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可塑性”。作为一名班主任,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应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批评或表扬都要深浅有度,积极寻找突破口,因材施教。也许就是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能在不经意间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亲和关系,达到心灵的

2、沟通,获得学生的信任,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一、对于小学生来说,面对他们所犯的错误,老师要在严爱中把握好批评的艺术与方法,尽可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捕捉学生“闪光点”,对“问题”生来说,他们的心灵深处同样蕴藏着进取奋发的心理需要。班主任应主动地抓住或创设条件,诱发他们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哪怕仅仅闪电般的那么一瞬间,也往往是“问题生”转化的最佳时机。而这个时机,往往可能改变学生的一生! 二、爱学生要甚于自己的子女。班主任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正在成长中的个体,任何一次过火的指责、无意的歧视,都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心理阴影。尤其是对个别学习成绩差、行为表现散漫的后进生,一怒之下甚至会例数学生

3、的很多缺点,新帐旧帐一起算,将学生批个一无是处,心毁意冷。其实班主任更应关心和爱护他们,对他们不嫌弃、不歧视,不疏远。在处理班级事情时,面对后进生,应谨慎对待,不能简单粗野地呵斥和指责,也不能过早地“盖棺定论”,应以诚相见,循循善诱,和他们交朋友,促膝谈心,消除他们心中的隔阂,让学生对老师敞开心扉,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批评和教育,自觉地去转变自己。试想,如果你把他们看作自己的子女,是不是更应该给他们一些理解和宽容,尝试走进他们的内心,然后春风化雨,滋润他们的心田呢?老师们,请相信吧,有时候爱的力量更优于责罚! 三、多表扬,少批评。利用榜样的力量贯彻班级学生的德育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

4、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鼓励他们独立工作,实行创造,获取成功。”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是:严字当头、爱字为首。批评要积极肯定学生的优点,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短板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桶能装水的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对犯了错误甚至是很严重错误的同学耐心的做工作裁决时“糊涂”些,营造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记得2010年做六年级班主任的时候,班里一名二胎的男同学,从小一直深受父母溺爱。特殊的成长环境加之家长的教育方法简单放纵,致使他性格很怪癖,不善于交际,同学关系不好,因小事经常与老师、同学发火。有时甚至故意给班干部出难题,在不喜欢的课上恶作剧。一次竟与班里多名同学因一点小事闹得不

5、可开交。我多次找他谈话,做思想工作,从小事着手关心她,用事实说明学会宽容的重要性,并对他体育训练积极,肯于吃苦,积极参加劳动等优点予以肯定。有时候我故意“糊涂”地安排一些好事给他做,上课只要发现他哪怕一丁点的进步就表扬他,协助他重树信心,给她创造充分发挥自己特长和潜能的锻炼机会,引导他学会与人相处,鼓励她融入集体,并要求班干部不计前嫌主动协助他、关心他、团结他,使他终于有了转变,树立了信心,逐步融入了集体。在小升初考试中,原来错字连篇的他我任的语文课考出了75分的成绩。 诚然,教育学生善于发现自身优势与长处,更应该教育他们看到自身的不足,方能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生

6、活,如何做人。 四,严为心声,爱是雨露,严爱适时、适度;批评时“糊涂”些,批评学生应持有爱心,批评方式应因人而异。更多的时候能够选择和出现问题的学生谈话,做个小约定,然后逐渐将他们引导到德行优秀的道路上来。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期,他们中的个别同学因为从小养成的散漫习惯,加之缺少良好家教,有时难免给班级扣分抹黑。老师此时一定十分生气。与其你去大声的训斥他们,不如找他们谈话,让他们自己找出自身不足,违纪的根源所在,千万不能因为他们给班级扣了分,而对他们厌恶、歧视甚至恶语相讥,那样做的结果只会导致:师生间的矛盾将会僵化,学生也会我行我素,破罐破摔。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

7、己的心奉献给他们。”教师只有倾注全部爱心才能感化学生。在我去年的班里有一位学生,其学习和行为都存有严重问题,他从小一直受老师和家长的批评,遭同学嫌弃,一入学就有点自暴自弃的想法,故意表现出对什么都满不在乎,家长也对他不抱任何希望。我清楚这样的学生内心很痛苦、很无奈,实际上他内心深处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在一个寒冬的早晨,他迟到了,他想,这下可要被狠狠批评一顿了。出乎他意料,我并没有疾言厉色地责问他,而是假装糊涂,和颜悦色地关心他今早吃饭了没有。当我了解到他的父母都还没有起床,他连早饭都没有吃就赶到了学校之后,我受到很大震动,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我暗示他不该迟到,但又表扬他有较强的自理能力,课间买

8、了面包让他吃,鼓励他学会自理、凡事早行动。他深受感动,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进步很大。但是,学生的进步难免是有反复的,虽然这位同学仍有违纪现象,但我从中深深地体会到:“这样的学生就像体弱的树苗,更需要我们班主任给予更多的阳光,更多的呵护、更多的关爱,不断教育,耐心细致地做工作。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恒心去唤醒一个孩子的上进心”,从而促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不断进步。现在他成了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批评学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所悔悟,并在短期内改正错误。批评的目的能否达到,取决于班主任的批评方式。针

9、对不同性格,不同脾气,不同思想的学生应因人而异。严爱适度,批评学生应权衡利弊得失。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应循循善诱,对于脾气暴躁,自我意识强的学生,教师应用“交流式”的批评,批评时糊涂些。例如我班一位性格内向的女同学,一次月考前被某科老师严厉批评,她一气之下,该学科的卷子只写了名字,以不答试题来宣泄心中的不满,以此来报复老师。原因是老师得罪了她。第二天,我并没有去找她谈话,我把“惜”字写在黑板上,我对同学们说:“对于“惜”这个字我想谈谈个人的想法。已经晚了的时候,我们惋惜。怕它晚的时候我们珍惜。而后,我又对学生说:“我希望大家在一起的时候,要珍惜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幸福,同时也要珍惜身边的伙伴

10、、朋友、亲人的生命以及和他们的缘分。我希望大家多珍惜少惋惜,身边的一切。课后她主动地来找我谈心,说出了许多心里话,也和任课老师“握手言和”了。看来老师在批评学生时应对症下药,把握好批评的分寸,严爱适度,恰到好处的适度批评,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对他的批评,引导其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别人,认识顾全大局的重要性,认识自己的问题所在,并激发其不断完善自己的内动力。我们千万不要认为学生幼稚无知,就随意地践踏学生的人格和自尊。爱心,是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照亮学生未来的灯烛。 五、德育教育要重视学生的性格缺陷,锻炼学生与人交流的胆量,使特殊学生融入到集体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信

11、是最好的法宝,而老师的鼓励是两者最好的粘合剂,在日常德育工作中一定要德育教育要重视学生的性格缺陷,锻炼学生与人交流的胆量,使特殊学生融入到集体中。最后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六、“一加一不等于二”,提升班集体的合作意识和凝聚力。 新教法提倡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很多时候,教师真的应该只做好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而在这个过程中,也是进行班级德育工作的良机。比如,在教授二年级上册第七组第28课浅水洼里的小鱼时,学生先通过自学自主的讲解出生字的偏旁、结构、笔顺、又为生字组词,观察了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情况。之后,我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展开合作探究,其他学生为讲生字的学生做了许多有益的补充,比如:强

12、调注意“被”字中“皮”的笔顺;补充“捡”还有形声字,如“脸、检”等。很多知识有学生自身去发现,印象会更深刻。也就是说,当把学生打动起来,人人都是小老师的时候,一加一将会发挥更大的力量。而在这个过程中,班集体的合作意识和凝聚力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升!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即是理性的研究者更是感性的实践者。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身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更大。人们常说:什么样的班主任带什么样的学生,这话不无道理。常言说得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育学生又何尝不是这样,面对性格各异、个性鲜明、可塑性强、一个个活生生的中学生,班主任工作中切记:凡事要本着对学生的一生负责的态度,教育批评学生要尊重学生、“在严爱中把握好批评的方法与艺术”。这是每一个热爱班级管理者值得探究的问题。“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虽无痕,却有着惊人的力量;润物虽无声,但能“于无声处听惊雷”。我们每位德育工作者都要通过唤醒、引导、鼓舞等手段来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信其道乃受其教”,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负责。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用我的满腔热情,与全部所学继续努力,相信有一天,终将会将德育工作做得更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