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6294205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一、不定向选择题 (30分) 1、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由( )这几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A、学习过程 B实践过程 C、教学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20世纪60的年代以来,随着控制论功能模拟思想向心理学的渗透,终于找到了确立心智技能操作原型的( ) A、心理模拟法 B、检验修正模型 C、探究合作法 D、实验控制法 3、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 ) A、动机原则 B、结构原则 C、程序原则 D、强化原则 4、属于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的有(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探究性 D、独创性 5、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模式主要有(

2、 ) A、指导模式 B、治疗模式 C、发展模式 D、社会影响模式 6、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 )几个阶段 A、关注成绩 B、关注生存 C、关注情境 D、关注学生 7、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最早由( )提出 A、奥苏贝尔 B、班杜拉 C、马斯洛 D、陆钦斯 8、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经历( )几个阶段 A、认知 B、依从 C、认同 D、内化 9、学习策略的几种成分是( ) A、认知策略 B、调节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10、自我肯定行为主要表现在( )几个方面 A、请求 B、拒绝 C、能自我安慰 D、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11

3、、问题解决的特点有( ) A、目的性 B、认知性 C、序列性 D、独创性 12、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 )几类 A、道德规范的学习 B、知识的学习 C、技能的学习 D、行为规范的学习 13、影响心理健康的个体心理因素主要有( ) A、自卑 B、心理冲突 C、特殊的人格特征 D、刚愎自用 14、关于反思的方法,属于布鲁巴奇等人在1994年提出的有( ) A、反思日记 B、详细描述 C、交流讨论 D、行动研究 15、( )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起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 A、卡普杰列夫教育心理学(1877年) B、彼得罗夫斯基年龄与教育心理学

4、(1972年) C、布隆斯基(科学的心理学概论(1921年) D、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1903年) 16、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中,( )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A、感知运动阶段(02岁) B、前运算阶段(27岁) C、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D、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17、一位同学智力年龄为12,实际年龄为10,这位同学属于( ) A、正常儿童 B、智力超常儿童 C、弱智儿童 D、品德良好儿童 18、知道了“长方形的四个顶角都是直角”,而正方形是长方形一个特例,那就很容易理解“正方形的四个顶角都是直角”这种同化模式属于(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组合学习 D、推

5、理学习 19、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是( ) A、命题网络 B、产生式系统 C、图式 D、认识结构 20、属于操作技能的特点的有( ) A、内潜性 B、简缩性 C、展开性 D、客观性 21、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有( ) A、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B、替代经验 C、言语暗示 D、情绪唤醒 22、相同要素说是由( )提出,是对形式训练说的一种挑战 A、桑代克 B、伍德沃斯 C、奥苏贝尔 D、贾德 23、儿童多动综合征是小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征高峰发病年龄为( ) A、46岁 B、68岁 C、810岁 D、1012岁 24、( )心理问题的现象包括反

6、复玩弄手指,摇头,走路时喜欢反复数栏杆、触摸路旁的灯柱、踩路沿走等 A、儿童多动综合征 B、学习困难综合征 C、儿童厌学症 D、儿童强迫行为 25、全身松弛训练中“紧张松驰”对照训练是最常见的一种,由( )创立 A、罗森塔尔 B、弗洛尹德 C、雅各布松 D、皮亚杰 26、俄国教育家( )于1867年1869年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这本著作被认为“奠定了俄国教育科学的科学研究基础” A、乌申斯基 B、赞可夫 C、维果斯基 D、卡普杰列夫 27、影响创造性的因素主要有( ) A、环境 B、智力 C、个性 D、天赋 28、概念就是用某种符号所代表的一类具有某些共同关

7、键特征的事物一般包括( ) A、实例 B、名称 C、内涵 D、外延 29、就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而言,智力活动一般要经过( )几个基本环节 A、审题 B、构思 C、联想 D、课题类化 30、以有意义学习和认知同化的观点为基础,属于奥苏贝尔提出的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的有( ) A、最近发展区 B、逐渐分化 C、整合协调 D、先行组织者 二、填空题 (15分) 1、( )被认为是创造性思维中的核心方法 2、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 )两个方面构成 3、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 ) 4、心理辅导的目标:第一是学会调适,这是基本目标,包括调节与适应;第二是( ),这是高级目标 5

8、、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叫做( )迁移 6、对学习迁移现象最早做出系统解释的是( ) 7、加涅按学习结果分类为言语信息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 )的学习,态度的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 8、学生的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 )的差异 9、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而皮亚杰采用的是( )故事法 10、概念学习有两种主要方式即( )和(概念同化) 11、桑代克根据实验提出的学习定律中,( )是最重要的学习规律 12、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

9、论常被称为( ) 13、陆钦斯的( )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14、皮亚杰认为,适应包括( )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 15、( )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人格的核心 三、判断对错并做简要说明 (25分) 1、 态度与品德实质相同,没有区别 2、 根据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一定能产生相应的效应 3、 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4、 高智商不是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是必要条件 5、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是无心理疾病 四、简答题(20分) 1、什么是微格教学?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教师进行那些角色创新? 3

10、、说明头脑风暴训练的基本思路与做法? 4、学习策略的特征是什么? 5、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是什么? 五、论述题 (30分) 1、 结合实际情况,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2、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008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小学教育心理学)参考答案 一、不定向选择题 (30分) 1、ACD 2、A 3、ABCD 4、ABD 5、ABCD 6、BCD 7、B 8、BCD 9、ACD 10、ABD 11、ABC 12、BCD 13、BC 14、ABCD 15、D 16、C 17、A 18、B 19、A 20、CD 21、ABCD 22、AB 23、C 24、D 25、C 26

11、、A 27、ABC 28、BCD 29、ACD 30、BCD 二、填空题 (15分) 1、类比思维 2、诱因 3、经验反思=成长 4、寻求发展 5、具体 6、形式训练说(或官能说) 7、认知策略 8、思维水平 9、对偶 10、概念形成 11、效果律 12、认知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说) 13、量杯实验 14、同化 15、性格 三、判断对错并做简要说明 (25分) 1、 错误二者实质相同,但有一定的区别(1)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涉及的范围较大,其中只有涉及道德规范的稳定的态度才能称为品德比如我们常说某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但这并不等于他品德不良(2)价值的内化程序不同态度的内化水平由低到高:接受、反应

12、、评价、组织、性格化其中只有价值观念经过组织且已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的稳定态度才能被称为品德 2、 错误在实际的教育情境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并不一定会发生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因为教师期望效应的发生,既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因素,也取决于学生的人格特征、原有认知水平、归因风格和自我意识等众多心理因素 3、 正确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既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但又有其特点:首先,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其次,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第三、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4、 正确创造性与智力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

13、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即高智商不是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是必要条件 5、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四、简答题(20分) 1、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

14、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2、一、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型教师转到“激趣、启思、导疑”型教师二、由命令主导型教师变为指导帮助型教师三、由被动阐释、执行型教师转向主动研究、决策型教师四、由单一学科型教师转向综合专家型教师 3、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具体应用时,应遵循四条原则:一是让参与者畅所欲言,对提出的方案暂不作评价或判断;二是鼓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观点;三是以获得方案的数量而非质量为目的,即鼓励多种想法,多多益善;四是鼓励提出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可以先由教师提出问题,然后鼓励每个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集体讨论可以拓宽思路,产生互动,激发灵感,进而提高创造性 4、四个特征:第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第二、是有效学习必需的;第三、是有关学习过程的;第四、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5、(一)准确地示范与讲解(二)必要而适当的练习(过度学习是必要的,但注意有时引起学生疲劳也不好)(三)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四)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五、论述题 (30分) 1、一、有效的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