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6292433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当孩子刚接触到新课文的时候,总是非常感兴趣。怎样有效地利用第一课时孩子的新鲜感、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成了教师努力的方向。下列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希望对您有所帮忙。一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1?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情节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在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当然还存在着很多缺乏的地方,但自己感觉也有成功的地方,就上我能充沛利用教材特点,以读为本,课堂上充斥了朗朗书声。一、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根据低年级孩子特有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爱思考,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我在读课文前首先给他们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者是让

2、他们自己读题质疑。让他们在读书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如教学本课时,出示课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问学生看了题目有什么感想。孩子们争先恐后表白之后,我顺其自然以是啊!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他们是怎么找*的?他们找到妈妈了吗?你们提出的问题能不能在课文里找到答案呢?我们赶紧来读读课文吧!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以兴趣为前提,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读书,去预习,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再辅助提一些读书的具体要求,收到的效果非常明显。孩子们通过自已的朗读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都会兴奋不已,这种自我鼓励的效用是无限的。在获得成功发现的同时,孩子们往往又会发现新的问题,培养了他们的探索与创新精神。二、以读悟情。读出感

3、情是朗读要求中的难点,而要读出“情必须先悟出情,语文课程规范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在朗读指导中,我不拿自已的规范去要求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已去理解,去感悟,去体会读。示例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课时,有许多对话,如:当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了妈妈时,乌龟笑着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到那边去找吧。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谁呢?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事,做一只真正的狮子!孩子们在读时出现了不同的争议。有的孩子认为应读得慢一点,因为他认为乌龟是个慢性子,说话肯定速度很慢的。有的孩子认为乌龟是一种温和的动物,说话时亲切一些,语气要和

4、善一些,温柔可亲一些。有的孩子认为这儿乌龟是他觉得小蝌蚪居然会把自己当成了他们的妈妈,有点好笑,但乌龟也肯定没有讥笑小蝌蚪的意思,因为乌龟知道小蝌蚪的妈妈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带孩子,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没有见过呢!不认识也是正常的,所以乌龟就笑着告诉小蝌蚪关于他们*的信息。这些体验都反映了孩子们对文本的不同理解,而且也都是可以成立的,有什么比独特的情感体验更珍贵的呢!三、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让学生自豪地说“我会读。1、用鼓励性的评价在学生心理上搭建展示的舞台。新课标提出:“朗读评价应采用鼓励性的评语,尽量以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别,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开展。朗读评价的目的在于促

5、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要切实针对孩子朗读的情况,正视孩子们水平的差别,采取多激励、少批评的原那么,多一些观赏的目光,少一些苛刻的指责。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课时,我运用了许多不同的评价语言“你读得真不错,让我们觉得这些小蝌蚪真的很快活。“听了你的朗读,我们真的感觉到这些小蝌蚪是则的着急。“读得真不错,如果再稍稍响亮一些,就更完美了。这样的评价语言并不是泛泛地一味褒扬,而是褒扬中指出缺乏,提出了希望,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热情,使孩子心理上得到了展示,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2、多种形式的朗读,为学生搭建朗读展示的舞台。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朗读的时机,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如

6、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课时,让学生进行个别读,分角色朗读,还提出让学生表演,要想表演好,读好课文是前提,而读好课文必须是在理解故事内容的根底之上完成。这样一来,读中感悟、悟中激情,这些生动、活跃的形式都会令孩子兴致盎然。总之,教师只有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凭借教材的优势,发明性地进行教学,才能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根底。相信,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用心去引导,孩子们一定会喜欢阅读。一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2?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童话,内容生动有趣,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上课倾听的能力,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下列几个特点:一、以猜谜语的办法导入,激发学生

7、学习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上课伊始,我神秘地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那么谜语,想不想猜猜?同学们异口同声说:“想。老师说出了谜语,学生猜出是小蝌蚪。然后,直接进入课题。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二、读、说、讨论学文,丰盛语言的积累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1初读。我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并要求学生仔细听。a、老师范读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根底。我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

8、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我侧重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适时分角色朗读并表演。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1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参加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3、讨论形式多样,深入引导学生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了许多爱护的措施。增强了学生爱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许多遗憾。比方:学

9、生读懂了课文,但对学生理解课文的办法总结的不及时、不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坚持把读的权利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3当学生刚接触到新课文的时候,总是非常感兴趣。怎样有效利用第一课时学生的新鲜感、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成了我努力的方向。本课的开始我以看图说话的形式引入,这对那些没看见过蝌蚪的同学也起了感性了解的作用,而看到过的同学就会边看图边说出很多关于蝌蚪的知识。这其中当然包括书本中没有的知识,拓宽了学习资源,也促使学生多读课外书。在学生说了很多关于蝌蚪的信息后,抓住蝌蚪的外形,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我激励孩子们进行朗读比赛,看谁把小

10、蝌蚪读得可爱,让大家喜欢。受到了老师的激励孩子们都跃跃欲试。这样先说后读,把学生的口头语言自然地过渡到书面语言,积累了叙述能力和语感,也加深了对课文文字的理解。老师的言语在课堂上也深深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在朗读了第一段课文后,我用富有童话韵味的语言引导,“小蝌蚪们在水里快活地游玩着,有一天他们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就决定去找自己的妈妈了。我们一起跟着他们去找好吗?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开始了“寻找蝌蚪妈妈的历程朗读。读着读着,他们就发现了很多问题。比方“小蝌蚪们原来是在快活地游来游去,为什么忽然想到要找妈妈了呢?“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到那边去找吧!可为什么小蝌蚪看见乌龟就去叫妈妈,乌

11、龟的嘴巴并不宽啊!孩子们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表明他们已经沉浸在课文里,思维活泼,作为一个探究者的角色在积极的学习了。这也让我非常拜服孩子们的眼力,这是一群多么爱动脑筋而可爱的孩子啊。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我并没有马上给他们答案,而是顺水推“舟,让学生继续读课文,然后在小组讨论,看看能不能自己解决这些问题。不能解决的再一起来全班讨论。结果学生都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比方“小蝌蚪是在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时,想到也要找自己的妈妈;而当小蝌蚪看见乌龟,是因为他们太想找到自己的妈妈了。从哪里看出来呢?“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妈妈、妈妈!相信孩子,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四十分钟的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