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分事故案例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6292404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分事故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空分事故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空分事故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空分事故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分事故案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空分事故案例!2008年 6 月25 日凌晨 4时 22 分左右,七氧调压站发生氧气管道燃爆事故,造成送炼铁的氧气专管停运。8 时,氧气公司召开专题会, 讨论恢复生产及送氧方案。通过堵板隔断受损管道将七氧调压站前没有受损的氧气管道恢复运行,送炼钢管网。12 时 20分,氧气调度室 通知I台氧压机压氮气对恢复的氧气管道进行吹扫,13时20分,氧气管道吹扫完毕后,关闭15#和19#阀门。14时10分,氮气压力升 至1.5MPa,氧气公司调度室安全运行五车间向管道送氧,同时通知二车间管维班班长王智军稍微开启19#阀,A号、B号阀,用氧气置 换氮气。15时55分在A点化验结果含氧量97%。16时15分

2、左右,班长王智军通知班员曾繁昌、黄贝一起前往万立制氧机区域大门口, 并安排曾、黄二人上氧气主管道阀门操作平台,检查19#阀门的开度,并要求将操作19#阀门的F型扳手从阀门上拿下来。16时20分, 曾、黄二人在平台上用F型扳手操作阀门时,氧气管道发生燃爆,二人均被烧伤,曾繁昌从约8米高的平台坠落,黄贝从操作台的直梯 爬下。事故发生后,两人被迅速送往武钢二医院急救。曾繁昌头部严重挫伤,耳鼻口多处出血,身体皮肤大面积烧伤,经医院全力抢救 无效,于16时47分死亡。 17时5分,黄贝经武钢二医院紧急救治,全身85%面积皮肤烧伤,后被及时送往武汉市三医院继续治疗。 事故发生后,我公司迅速成立了事故调查组

3、,对事故现场进行了勘察,对事故原因进行初步分析如下:1. 用氮气对管道进行吹扫时,管道内残渣未吹干净,新投产的I台制氧机德方调试人员(制氧机系德国进口,故有德方人员负责调试工作) 未经允许擅自将系统压力从2.14 Mpa升到2.65Mpa,导致管道内压力波动过大,而此时管网维护工曾繁昌和黄贝在接到班长王智军检查 19#氧气阀门开度时,擅自操作氧气阀门,导致残渣与管道阀门产生摩擦,造成管道燃爆。2. 送氧方案未严格执行,安全措施、安全确认制未落实。一起空分开车冰堵事故的判断与处理安阳钢铁集团公司信阳钢铁公司KD0N1500/ 1500III型制氧机系90年代初产品,为切换板翅式换热器流程,上、下

4、塔分开,主冷在下 塔顶部,靠液氧泵与上塔联接。该制氧机配置一套加温系统,大加温时由两只干燥器产生的干净空气通过罗茨风机加压后送人空分系统 进行加温,在整个大加温过程中,两只干燥器需相继投入使用。1 事故经过2000 年 6 月底以来,该制氧机运行很不正常,现象是冷损增大,经常靠两台膨胀机运行来维持冷量平衡,氧产量大幅度下降。根据有关 现象怀疑液空吸附器泄漏,停车检查,发现两个硅胶排放口法兰漏,处理好后,进行大加温,然后重新启动。启动后运行至第二阶段时,发现氧液化器阻力增大,有冻堵的现象,随即板翅式换热器氧通道也被冻堵。于是停车后对氧液化器和板翅 式换热器进行单体加温。吹通后,继续开车。下塔产生

5、液空,液空节流进上塔,上塔底部液面至16 米时,启动液氧泵,主冷开始工作, 空气大量进塔,下塔阻力由4kPa增至lOkPa,但上塔底部阻力一直满表(大于25kPa),主冷氧侧压力达0. 07MPa,居高不下,不久上塔 底部液位急剧下降,只得开大旁通阀,加大回流量,以维持液氧泵运转。此时,主冷氧侧压力降至0. 03kPa,下塔阻力降至4kPa,进塔 空气量减少,主冷停止工作,上塔阻力仍满表,再过不久,上塔底部液位又涨高,主冷恢复工作,但不久主冷又停止工作,约 4 分钟波 动一次,这是典型的上塔液悬现象,因处于开车阶段,主冷液位低,所以对下塔工况影响较大。2 事故原因分析、判断 开车至此,感觉问题

6、严重,无法运行下去。首先,板翅式换热器中部温度紊乱,无法调整,说明氧通道仍堵塞;其次,上塔底部塔板堵 塞,严重液悬。对于塔板堵塞物,要么是冰、干冰,要么是硅胶粉末等杂质。联想氧液化器、板翅式换热器氧通道冰堵,认为冰堵的可 能性大。原因可能有三种:(1) 开车第一阶段操作不当,造成含水空气进入精馏系统,然后在第二阶段冻堵。(2) 干燥器硅胶失效或有效工作时间缩短,加温气带水。(3) 板翅式换热器氧通道内漏(投产以来板翅式换热器多次出现问题),致使开车第一阶段大量带水空气漏进氧通道,进入氧液化器与上塔。 而进入开车第二阶段,再被冷却、结冰,冻堵这些地方。加温吹通后不再冻堵,说明氧通道内漏处在冷端,

7、渡过水分冻结区后,漏进的 空气不再含有水分。 我们分析认为第一种可能性不大,因为这套制氧机自投产以来,多次开车,操作工每次都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顺利出氧达产。第二、 三种可能性比较大,但无法确定是哪一种。另外,这次开车,冷损仍很严重,说明设备仍存在着外漏点。3 扒塔检查及事故原因确定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认为有必要扒塔进行彻底检查,找出原因,排除故障。于是停车、排液、扒塔,清扫干净后,进行如下检查工作:(1) 板翅式换热器四个氧通道检查结果不漏。(2) 氧液化器氧通道检查,内有大量积水,检查结果也不漏。(3) 上塔底部、中部开孔检查,塔板上干净无杂质。(4) 主冷与上塔排放阀均有水分排出。(5)

8、板翅式换热器冷热端联接管道多处裂缝。 根据以上检查结果,我们确定了这次事故的原因是空分系统进水。进水是加温空气带水造成的。进入6月份以来信阳地区高温多雨,气温高达36C,空气湿度很大。根据计算,36C时空气的含水量要比 30C时多岀30%。而这次大加温仍按常规加温13小时,实际上己超过干燥器有效工作时间,这样大量高温含有水分的空气进入空分系统, 温度降低后,水分不断析出积聚在塔板上、换热器和氧液化器通道翅片上。开车进入第二阶段,预冷精馏系统时,积聚的水分结冰,冻 堵翅片通道及塔板。而冷损偏大的主要原因是板翅式换热器冷端外漏。4 问题处理 事故原因确定后,我们进行了如下处理工作:(1) 氧液化器

9、为叉流式,氧侧封头有大量积水排岀,故在封头底部开孔加一小排水阀。(2) 因没有配置氩净化系统,塔内制氩设备投产以来一直没有运行,这些设备增加冷损及泄漏隐患,利用这次扒塔机会,把所有与主塔联 接部分切除、断开、封死(注意不能留有易存死水的封头)。(3) 增加冷箱密封气(原设计有但没安装),以防止珠光砂结冰增加冷损(这次扒塔发现主塔内结冰严重)。(4) 补焊所有漏点,保证不漏。(5) 大加温时间改为 9小时,保证加温空气干燥无水。(6) 对易存死水的地方,开车时重点吹除。 这样处理后,再次开车,顺利岀氧,运行正常,各参数达设计值。5结语 对这次事故,我们的判断、分析比较准确,处理得也比较 *,仅用

10、六天时间就恢复供氧。另外,天气热空气含水量大,大加温时干燥器 负荷大,希望有同样制氧机的单位对此予以重视,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高晓宁,男,1968年8月生,1991年毕业于天津商学院制冷专业,工程师,现任安钢集团公司制氧厂一车间副主任。 五起特大事故,主要分两大类:一是空气透平压缩机事故,二是空分设备爆炸事故。空气透平压缩机事故有二起,分别发生在湖南湘潭钢铁公司和湖南涟源钢铁公司, 97 年 2 月 28 日,湘钢一万四制氧机刚刚检修完 毕,第一次启动过程中,突然发生一声巨响,高速旋转的一级叶轮破碎,飞岀的碎片打穿了空压机的蜗壳,并使在场的两位同志受伤。 事故发生后,各方专家到现场进行勘察

11、,但对事故的具体原因,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有人认为是空压机制造质量问题,也有人认为是空 压机的检修质量问题。 98 年 5 月 1 日,涟钢一万制氧机正在稳定运行中,突然发生一声巨响,操作工立即进行停车,发现低速轴在齿轮 根部断裂,一级蜗壳破碎,轴瓦严重损坏,机座变形,压缩机组除冷却器尚能使用外,其它机体部分,需全部更新。到目前为止,还没 有看到具有权威性的分析结果。由于沈阳鼓风机厂正巧有一套DH80空压机(那是通化定做的),还没有发货,经协商,涟钢高价买走。 98 年7月 15 日安装完毕。空分装置的爆炸事故有三起,分别发生在江西新余钢铁公司,抚顺石化公司和马来西亚石油公司。 96年3月2日凌

12、晨3:44,新 余 6000 制氧机在不发现异常征兆的情况下,空分塔突然发生爆炸,空分塔保冷箱被炸开,并且整体倒向主操作室厂房,将厂房局部损坏。 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97年5月 16日9:05,抚顺石化公司进口6000制氧机空分塔发生剧烈爆炸,空分塔保冷箱钢结构框架倾斜, 冲击波波及方圆500米,造成4人死亡, 31人受伤。 97年12月 25日,马来西亚滨鲁图壳牌石油公司从法国进口的 73000制氧机发生爆 炸,爆炸碎片崩飞到周围100米,爆炸声传播200公里, 5公里以内的门窗玻璃被震碎,事故没有造成人员死亡,受伤情况不详。 纯化系统运行事故分析 分子筛吸附剂对水、二氧化碳及碳氢化合物

13、的吸附是物理吸附,吸附剂表面存在大量柱状真型小孔,根据小孔直径的不同,在低温状态 下对吸附组分的分子链长短,其吸附效率也不相同。分子筛纯化系统净化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空分装置的运行,对相同的设备,如 果操作不当,也可能影响净化效果,降低生产效率。所以说,只有保证纯化系统运行的稳定,才能保证整个空分系统的正常运转。事故分析1、分子筛纯化系统带水事故分析:带水事故一,预冷系统冷却泵、冷冻泵循环水量太大,造成空冷塔布水器处理水量超限,即布水器液面太高淹没气体通道,水以气液夹 带进入分子筛吸附器。特点:带水快,一般几分钟就有大量水带入,由于水量大使分子筛表面粉化,强度降低,分子筛微孔大量堵塞, 吸附

14、容量减小。靠再生已无法使分子筛吸吸附效率达出厂标准。须更换工作中的一罐分子筛。带水事故二,循环水加药不当造成低温结晶,结晶体堵塞布水器水通道 、空冷塔水冷塔填等,空冷塔冷却水流不下来,漫过空冷塔气体 管道,水逐渐以气液夹带进入分子筛吸附器。结果和带水事故一基本相同。带水事故三,空冷塔下部液面计失灵(大部分出在液面计正压管堵塞),实际液面远高于 DCS 上显示液面,操作人员又没有及时发现, 使液面漫过空冷塔气体管道,水逐渐以气液夹带进入分子筛吸附器。结果和带水事故一基本相同。带水事故四,预冷系统冷却泵、冷冻泵启停频繁或冷却水、冷冻水调节幅度太大,使空冷塔内形成液悬。水以气液夹带进入分子筛吸附 器

15、。结果和带水事故一基本相近。带水事故五,空冷塔上部冷冻水水量过小,布水器水道通气使水雾化,水以雾状进入分子筛吸附器。特点:带水速度较慢,发现时一般 带水量不是太大,再生两三个周期,分子筛吸附剂还可以使用,但分子筛吸附剂寿命已降低。带水事故六,预冷系统冷水机组岀现故障,冷冻水温度升高,使空冷塔岀口空气温度升高,当温度大于15C时,饱和空气含湿量大于分 子筛吸附剂处理能力,水慢慢地在分子筛吸附器聚集。结果和带水事故五基本相同。带水事故七,空压机压力波动大且频繁造成空冷塔处理空气量忽的忽小,流速也忽大忽小,空冷塔内冷却水受到气流冲击,将水带入分 子筛吸附器内,结果和带水事故五基本相同。带水事故八,水

16、冷塔下部液面计失灵(大部分岀在液面计正压管堵塞),实际液面远高于 DCS 上显示液面,操作人员又没有及时发现,液面漫过污氮气进口管,水倒灌到正在再生的一罐分子筛吸附器里。特点:带水速度较快,电加热器温度上不去,小于110C。严重时, 需要更换再生的一罐分子筛,较轻时,先排管道中的水,再再生两三个周期,分子筛吸附剂还可以使用,但分子筛吸附剂寿命已降低。带水事故九,空压机停车后,忘关水冷塔补水阀,或空压机开车前,没关水冷塔补水阀,水冷塔液面漫污氮气进口管,水倒灌到须再生 的一罐分子筛吸附器里。结果与带水事故八基本相同。2、分子筛纯化系统 CO2 超标事故分析:C02超标事故一,分子筛带水C02超标。C02超标事故二,恶劣环境造成CO2超标,厂区空气中含有大量的酸性气体,如:硫化氢、氧化硫、氧化氮等,或总循环水成酸性导致 进分子筛纯化器的气体成酸性,在吸附过程中分子筛吸附剂与水和酸性气体发生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