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 上学期平面区域问题例题解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6291894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数学 上学期平面区域问题例题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二数学 上学期平面区域问题例题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数学 上学期平面区域问题例题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数学 上学期平面区域问题例题解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数学 上学期平面区域问题知识点分析在直角坐标平面内,直线l可以用二元一次方程Ax+By+C=0来表示,点P(x0,y0)在直线l上的充要条件是Ax0+By0+C=0;若点P不在直线l上,则Ax0+By0+C0或Ax0+By0+C0,二者必居其一.直线l:Ax+By+C=0将平面划分为两个半平面Ax+By+C0和Ax+By+C0,位于同一个半平面内的点,其坐标必适合同一个不等式.要确定一个二元一次不等式所表示的半平面,可用“特殊点”法,如取原点或坐标轴上的点来检验.另外,还可证明如下结论:(1)若A0,则Ax+By+C0表示直线l:Ax+By+C=0右侧的半平面,Ax+By+C0表示直线l左

2、侧的半平面.(2)若B0,则Ax+By+C0表示直线l:Ax+By+C=0上方的半平面,Ax+By+C0表示直线l下方的半平面.例1在直角坐标平面上有两个区域M和N.M是由y0,yx和yz-x这三个不等式确定的.N是随t变化的区域,它由不等式txt+1的确定,t的取值范围是0t1.设M和N的公共面积是函数f(t),求证:f(t)=-t2+t+.导析:这是一个基本问题,关键是确定M和N的公共部分的形状.可先让学生自行画出M、N这两个区域,然后再作判断.如图所示,依题意,区域M是图中AOB,区域N是直线x=t与x=t+1(0t1)之间的带形域.M和N的公共部分为图中的阴影部分五边形ACDEF(包括

3、边界).关于五边形ACDEF面积的计算,可引导学生从下面三个途径去考虑:(1)AOB的面积减去RtODC、RtBEF的面积;(2)过A作x轴的垂线,将其划分为两个直角梯形来计算;(3)连结CF,将其划分为一个直角三角形CAF和一个直角梯形CDEF去求解.例2已知实数x、y满足2x+y1,求u=x2+y2+4x-2y的最小值.导析:注意到所求式的结构特点,学生容易想到将其作如下的配方变形.u=(x+2)2+(y-1)2-5显然,(x+2)2+(y-1)2表示点P(x,y)与定点A(-2,1)的距离的平方.由约束条件2x+y1知,点P(x,y)在直线l:2x+y=1的右上方区域G.于是,问题转化为

4、求定点A(-2,1)到区域G的最近距离.由图知,点A到直线l的距离为A到区域G中点的距离的最小值.d=d2=.故umin=d2-5=-.说明:这是一个条件最值问题,由于所求式呈现出两点间距离的特点,所以我们应用了等价转化的思想,应用解析法使问题得到巧妙地解决.例3设实数x、y满足不等式组(1)求点(x,y)所在的平面区域;(2)设a-1,在(1)所求的区域内,求函数f(x,y)=y-ax的最值.导析:必须使学生明确,求点(x,y)所在的平面区域,关键是确定区域的边界线,可从去掉绝对值符号入手.(1)已知的不等式组等价于解得点(x,y)所在的平面区域为所示的阴影部分(含边界).其中,AB:y=2x-5;BC:x+y=4;CD:y=-2x+1;DA:x+y=1.(2)f(x,y)表示直线l:y-ax=k在y轴上的截距,且直线l与(1)中所求区域有公共点.a-1,当直线l过顶点C时,f(x,y)最大.C点的坐标为(-3,7),f(x,y)的最大值为7+3a.如果-1a2,那么当直线l过顶点A(2,-1)时,f(x,y)最小,最小值为-1-2a.如果a2,那么当直线l过顶点B(3,1)时,f(x,y)最小,最小值为1-3a.说明:由于直线l的斜率为参数a,所以在求截距k的最值时,要注意对参数a进行讨论,方法是将直线l动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