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二年级语文上册《三个小板凳》说课稿 长春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6284938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二年级语文上册《三个小板凳》说课稿 长春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2年二年级语文上册《三个小板凳》说课稿 长春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2年二年级语文上册《三个小板凳》说课稿 长春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二年级语文上册《三个小板凳》说课稿 长春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二年级语文上册《三个小板凳》说课稿 长春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二年级语文上册三个小板凳说课稿 长春版一、教材概述:三个小板凳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记叙了爱因斯坦小时候做小板凳的事,在叙述时,课文主要以人物对话为主,在人物对话中体现爱因斯坦强烈的自信心和做事坚忍不拔的精神。二、学习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文的14个生字,认识部首“”和多音字“教”(2)继续学习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2、过程与方法:尝试以课文文本为中心的初步的自主、合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读课文,初步感受爱因斯坦从小做事认真,肯花力气,不怕失败的精神。教学媒体: 投影机、投影片、计算机课前准备:配合课文的录像片 、 电脑教

2、学重点:朗读课文,体会老师为什么改变了对爱因斯坦的看法。教学难点:感受到爱因斯坦做事肯花时间肯花力气的精神。教学时间:一课时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班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的灵活性都不是很强,而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又是据学生生活年代久远的,可能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在教学中我巧妙的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让学生在读中体验,读中感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围绕中心议题“为什么老师改变了对爱因斯坦的看法?”进行讨论、交流、汇报。学生通过与文本交融、碰撞,实现了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自我建构。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六、教学程

3、序:(一)揭题1 、简介爱因斯坦的生平。2、读题,学习“凳”:你想问什么?(谁的小板凳?为什么有三个?)(二)学习生字新词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自己分析理解。教师巡视。2、自主学习生字。3、小组合作学习:组长抽查每个同学认读生字、正音情况。4、全班交流自学生字情况: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形声字识字法,部件组合法,加、减偏旁法,字谜法等。5、用生字组词。6、检查巩固:开火车式读字词。(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自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课文的第几段告诉我们的?2、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指生读文,指导评价。(四)自读课文,独立思考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爱因斯坦

4、小时候是什么样的孩子?教室里为何会静悄悄的?老师开始认为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孩子?后来呢?你最想和爱因斯坦说些什么?结合具体的句子或段落讲一讲。(五)小组合作学习。共同交流探讨:理解“糟糕”理解“强”,“它”指什么?“这两只”指什么?1、训练用因为所以说话。2、指导朗读爱因斯坦的话,体会爱因斯坦当时的心情。(体会爱因斯坦认真、努力、不怕失败、不怕嘲笑的品质。)(六)小结为什么我们不去研究爱因斯坦的伟大成就,而要学他小时候做的三只板凳呢?编一编,演一演,训练表达和想象的能力;(七)作业指导,完成作业。收集科学家小时候努力做好每一件事的故事。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给爱因斯坦写封信。七、教学评价设计教学

5、中除了要评价学生的表现,还要和学生一起评价爱因斯坦的表现,这样更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解决本课教学的难点八、总结和反思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采用边读边思的方法来读文,再尝试采用讨论的形式来解决问题,在讨论中不急于求成,不以唯一的答案去衡量学生要求学生,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与赞赏,这样调动了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附送:2022年二年级语文上册上天的蚂蚁教案设计教案学案上天的蚂蚁这篇童话,是通过一只小小的蚂蚁立志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从通天树爬到天上的故事,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为了实现远大志向而一往无前的精神。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以下三方面的处理:一、内容更简约

6、这是一篇结构很完整的童话,篇幅相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比较长,如果按照一段一段地讲解,平均用力,一课时就很难完成。根据教学目标,我深钻教材,对这篇比较长的童话故事做了取舍,最终把重点内容确定为8-13段,通过品读小蚂蚁和白胡子爷爷的对话,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对于前面的内容只抓住描写树高的句子和“连连告退”这个词,感受上天有多么困难,为后文理解小蚂蚁的精神作一个铺垫。在教学中,我既突出重点,又注意整体把握。让学生从整体感知课文入手。读完描写树高的单个句子后,我把这四个句子放进故事情境中,师生合读,再次感受树的高。指导读好小蚂蚁的话后,全班分角色读完8至13段,最后再将课文

7、通读一遍。既做到了点面结合,又做到了取舍适度。二、环节更简便第一,课前我精心挑选要出现的生字、生词,这些词与文意密切相关,能展现文章的脉络,为接下来孩子们讲述故事提供帮助。第二,精读课文。在精读课文时,我将设计分成三大版块,清清爽爽,一目了然。第一个版块抓住“树高”,体会上天很难。第二个版块通过师生对话,巧妙地理解了“连连告退”,体会巨人的懦弱,为下文反衬蚂蚁的坚强毅力作铺垫。第三个版块围绕“蚂蚁能爬上天吗”这个问题进行开放性、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培养边读书边思考的学习惯。三、方法更朴实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本堂课,我抓住描写树高的句子、巨人和小蚂蚁的话,小蚂蚁和白胡子爷爷的话,用默读、自读,师生配合读,分角色读,引读等方式,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理解文意,感悟情感,发展语言,培养语感。上完课以后,我感觉学生学得还不够主动,在引导学生想象:“你认为小蚂蚁和巨人比较,谁更容易爬到树顶”这一问题时;大部分学生局限于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而缺乏自己的想法,使这一环节的矛盾冲突不够明显,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怎样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大的思维想象空间,让教真正做到为学服务,这我需要要思考、努力的方向。通过上这堂课,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简单教语文,实在是不简单,需要我像这只小蚂蚁一样,下大力气进行不懈的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