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生产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628127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农业生产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现代农业生产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现代农业生产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现代农业生产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现代农业生产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农业生产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农业生产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现代农业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方案序言农业既是人类社会的“母亲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只能加强。湖南是农业大省,湘潭是农业强市。湘潭生物机电学校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坚守中等农业教育阵地,是全省现存唯一的农业类普通中专。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紧密对接本地农业,以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为“母本专业”引领农业类专业发展,学校成为省级示范性中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现代农艺专业成为国家重点支持专业,

2、以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及其所属的农业专业群为依托、以校园和校办农场为载体的现代农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已初具规模。为把现代农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化和示范性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更好地服务本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促进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的通知(湘教发2014176号)等文件精神,参照本省、本市“十二五”规划,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特

3、制定本方案。一、 建设背景与基础(一)建设背景1.产业背景中国是农业大国,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提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优先地位。湖南省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水稻、茶叶、油菜和柑橘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近年来,湖南农业充分发挥传统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着力培育优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效益显著提升,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与此同时,新农村建设已由点的示范进入面的推广的关键阶段。 湘潭市粮食、生猪、竹木、湘莲和油茶等五大农业主导产业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年粮食总产突破150万吨,蔬菜总产量135.0

4、4万吨,水果4.92万吨,是全国第三个粮食亩产过吨的地市、全国生猪养殖大市、国家农业机械化示范区,水稻复种指数和单产居全省首位。湘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实施粮食增产工程、湘米提质工程、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和生态养殖工程”,建设5大现代农业园区和2大农业科技研发示范基地,建设100万亩优质稻、60万亩双低油菜、40万亩优质高产油茶、20万亩蔬菜、10万亩花卉苗木、10万亩湘莲、4万亩葡萄和2万亩中药材等八大农产品生产基地,辐射示范带动和提升湘潭市农业现代化水平,实现“农业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和“无公害、绿色、有机等农产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55%”。目前,湘潭市正在全

5、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新格局。2.人才需求农业产业调整升级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人才。据测算,“十二五”期间,全省需培养农业技术技能人才25万名,培训农民65万人次,其中湘潭市需培养农业类技术技能人才2万名,培训农民4.5万人次。随着农业产业化的飞速发展,已经并将继续出现大批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一条龙企业以及农业专业化服务合作社。“十二五”期间,长株潭三市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用工需求120万人,其中大米、棉麻、油料、果蔬、茶叶、湘莲和竹木加工达40万人。湖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整个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核

6、心是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重点是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在飞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中,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和新生代农民工对土地的“陌生”,农村有效劳动力呈现总量相对不足、整体素质偏低、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谁来种地”、“怎样种地”以及由此引发的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等问题引人关注和忧思。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作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2011年教育部等九部门专门发布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2012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提出“振兴发展农业教育”、“加快培养

7、农业科技人才”、“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首次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将成为农业科技成果的承接者和使用主体,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力量源泉。2013年,教育部制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应运而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任重道远。(二)建设基础1.学校建设基础湘潭生物机电学校是由湘潭市人民政府举办、由原湘潭农业学校(曾更名为湘潭生物科技学校)和湘潭农机学校(曾更名为湘潭机械电力学校)合并组建的一所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原湘潭农业学校创办于1956年,2004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原湘潭农机学校创办于1973年。半个多世纪来,两校一直是湘中地区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和经营管

8、理人才的核心基地,先后输送了4万多名各类实用人才,近3年毕业生4742名,培训学员16080人次。湘潭市80%的乡镇干部、农技人员、农村创业带头人和科技示范骨干曾是本校学生,400多人走上县处级领导岗位,数以千计的毕业生创业致富。世纪之交,当全省原有的农业学校和农机学校纷纷合并升办高职时,两校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坚守中等职业教育阵地,在市政府支持下,于2007年合并,成为全省唯一由两所普通中专合并后继续办中职的学校、全省现存唯一的农业类普通中专。学校现有占地面积13.02万,建筑面积7.598万,固定资产1.02亿元,实训设备总值2280万元;现有在校学生3012名,其中农业类专业2484名

9、;现有专任教师154名,其中本科以上学历96.58%,中高级职称79.9%,专业教师69.5%,“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82%,省级专业带头人7名,由全国劳模、省级技能大师领衔的兼职教师队伍汇集了38名能工巧匠。学校已成为省市两级最重要的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基地、涉农培训基地和农业技术服务基地,2004年被评为国家星火计划农民培训学校,2008年被评为湖南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2012年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单位,先后被湖南省教育厅、农业厅、原劳动人事厅评为各种涉农培训基地。学校担任湖南省中职农林牧渔专业教学委员会理事长单位,并牵头组建了湘潭市现代农业产学联盟。2.专业建设

10、基础学校以农林牧渔和加工制造为重点建设专业大类,现设专业12个。涉农专业为学校传统优势特色专业,其中,畜牧兽医专业为省级精品专业、示范性特色专业;园林技术专业为省级精品专业、特色专业;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和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为市级示范专业。前四个专业均为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重点支持专业。目前,涉农专业学生2484名,占在校生总数的2/3。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是由农学、农艺、园艺、种植、植保等专业整合发展而来,创办于1956年,一直是学校的主体专业,已输送毕业生6483名,举办培训班数百期,现有在校学生332名,专任教师13名,兼职教师3名,省级专业带头人1名,湘潭

11、市科技特派员6名、优秀科技骨干2名。近年来,探索实践了“按季换岗、能力渐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步构建了产教合作、校企联动专业建设机制,基本形成了任务引领、项目载体的课程体系,实践了行动导向、工学整合的教学策略,形成了“双师”为主、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了系统配套、功能互补的实习实训环境,开发了“三层五库”、开放共享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毕业生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稳步上升,近三年,学生参加种子质量检测和手工制茶技能比赛获国家级三等奖4个、省级二、三等奖各2个,毕业生“双证”率99.12%,当年就业率96.5%,对口就业率87.6%;专业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创业人才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三年

12、共计5000多人次,常年开展的送教下乡、送科技下乡活动促进了农民创业致富。2011年被评为市级示范专业,2012年进入国家示范学校建设项目重点支持专业。3.基地建设基础学校现有实训楼3栋,实训室70间,教学工厂3个,农场、养殖场、园林基地及农机作业训练场各1个,创办了湘潭市腾飞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腾飞公司),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职教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和实训基地各1个。共计实训场地面积5.8万,建筑面积2.73万,设备价值2280万元。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有化学、植物生理、土壤肥料、作物栽培、植物保护、作物遗传育种和农产品贮藏加工等实验实训室7个,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仪器设备712台套件,

13、设备价值215.16万元。现代农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是一个以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及其所属的现代农业专业群为依托,以校园和校办农场为载体的农业类实训基地。校办农场地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中试基地、湘潭市“两型社会”建设规划中的花园三益现代农业园区、“隆平论坛”农业科技研发示范基地,与校园相距350m,占地23976,建筑面积5637。基地共有指导教师35名,其中“双师型”教师31名,高级职称8名,省、市专业带头人各4名;除学校充足的公共生活设施外,独有培训楼一栋,床位260个;国家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1个,鉴定范围包括农业类工种10个。为扩大基地规模、提升基地品位、增强服务能力,学校已与湘潭市花园

14、种业中心(以下简称花园种业)、湘潭市三益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益葡萄)、湘潭市原种场蔬菜种苗中心(以下简称湘潭市原种场)签订合作共建协议,约定今后三年,学校投资100万元,花园种业、三益葡萄和湘潭市原种场共计投资150万元,共同建设基地。现代农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组成与现状见表1-2-1、表1-2-2。表1-2-1现代农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办农场)现状(一)功能区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产品工位(个)主要服务专业设施农田11000超级杂交稻及其稻种、油菜200农艺、农机菜园2865绿色与特色蔬菜100农艺水塘2000鱼类(兼顾灌溉)50农艺、牧医生态养殖场53303700生猪80牧医全自动

15、化温室666500秧苗、菜苗、蔬菜40农艺基础设施21151437合计239765637470表2-2-2现代农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园区)现状(二)功能区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工位(个)主要服务专业植物苗木生产区4000100园林技术花卉生产区130060农艺技术、园林技术园林景观区280060园林技术生态养鸡场100030040畜牧兽医农机作业实训场200040060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食用菌出菇试验室100060040农艺技术智能温室1500100040农艺技术、园林技术合计136002300400二、建设思路与目标(一)建设思路对接现代农业,依托农艺技术专业及其所属的现代农业专业群,以学校及校办企业腾飞公司为主体,联合毗邻学校及校办农场、具有长期合作关系的花园种业、三益葡萄、湘潭市原种场三家现代农业品牌企业,以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为突破口,创新校企双主体建设模式以及专业(群)、基地、企业三位一体建设模式。以校办农场为载体,建设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核心区;将校园内现代农业生产性实训场地设施纳入本项目;充分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