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中学09-10年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6278027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瑞安中学09-10年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瑞安中学09-10年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瑞安中学09-10年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瑞安中学09-10年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瑞安中学09-10年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瑞安中学09-10年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瑞安中学09-10年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瑞安中学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命题人:孙 戟 林慧镜 审题人:金晓涛 曾郁梅说明:第一题答在“答题卡”上,第二、第三、第四题答在“答题卷”上,第五题答在“作文纸”上。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题卷和作文纸一并上交。一、选择题(3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炽热(ch) 婢女(b) 负隅顽抗(y) 斐然成章(fi)B涔涔(chn) 铁臼(ch) 长歌当哭(dng) 暴虎冯河(png)C嗜好(sh) 槛阱(kn) 献媚谄笑(xin) 莞尔而笑(wn)D多舛(chun) 龟裂(jn) 殒身不恤 (x) 箪食瓢饮(

2、dn)2下列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针砭 萌孽 流殇曲水 不悱不发B厮守 酒撰 苍海桑田 狂狷之人C肇始 恸哭 桀骜不驯 披发左衽 D醴酪 老媪 悔人不倦 筐扶天下3下列横线处所用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极抱歉的是,由于篇幅的 ,我不能对于那些慷慨帮助我的自然学者一一表示谢意,其中有些是不相识的。默默之中,苦难 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何必用舞台上的绘声绘色,来掩盖生活中的无声无息。我国幅员广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产。适应风土, ,努力发展传统的生活,是切合实际的做法。A限制 磨砺 因势利导 B控制 磨砺 因地制宜C限制 磨钝 因地制宜 D控制 磨钝 因势利导4下列加

3、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白居易、元稹、张籍、李绅、王建等新乐府诗人切磋琢磨,努力实践,写下了大量的文质兼美的新乐府诗。B封建朝廷在征收法定税率外,还将保管和转运损耗也转嫁给百姓,而各级衙门风行草偃,都要在收粮过程中捞一把,百姓的负担就成倍加重了。C东汉末年,刘备从汉献帝刘协那里弄了个名正言顺的皇叔身份,但没有得到固定的封地,只好投奔同族刘表。D对于没落的八旗子弟而言,家业败了,可也甩了那些腐败的门风排场,断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命脉,此后倒可以洗心革面,重新做个有用的人。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我在皇家军舰上充当自然学者的时候,曾深深地被南美洲的生物分布的

4、一些事实以及该洲现存生物和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的一些事实所打动。B面对社会悲剧,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感支撑着我们,我们相信自己在精神上优越于那毁灭乃至迫害我们的恶势力。C研究规模的改变带来了实验室及实验方式的改变,同时也带来了对领头科学家的素质,工作人员的团体精神提出了新的要求。D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知道自己要死亡,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6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君子质而已,何以文为(修饰) 回虽不敏(聪明)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 年饥,用不足(收成)子行三军,则谁与(统率) 愿无伐善,无施劳(讨伐) 吾妻来归(出嫁) 下流多谤议(

5、地位卑微,名声不佳)7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其被发左衽矣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B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C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告诸往而知来者D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8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风乎舞雩C饭疏食,饮水 D觚不觚,觚哉,觚哉9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C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D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 10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甚矣吾哀也!久矣

6、吾不复梦见周公! 我衰老得多么厉害啊!我不再梦见周公已经很久了!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运用道德来治理国政,就好像北极星一样,安居其位,而其他星辰都环绕着它。C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真的过分悲痛了吗?不替那个人的死感到过分悲痛,还替谁感到过分悲痛呢?D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怎么能像普通男女那样地去轻信别人,自己从沟壑里经过也不知道危险。 11下列文学常识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被金圣叹赞为“千古妙文”的西厢记是元代作家王实甫的作品,其曲词古典优雅,提出了“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理想,表现了反抗封建压迫的斗争精神。B司马迁的历史见识,在古代历史

7、学家中堪称绝无仅有,选自史记的报任安书中作出的关于生之价值与死之意义的思考,突破了前人,具有积极的进步的意义。C逍遥游行文挥洒,不拘一格变幻无穷,打破了世俗观念世俗形式的限制,是庄子绝对自由精神的外化,与诸子散文大相径庭。D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及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典籍,章与章、篇与篇之间没有严密联系,只是大致以类相从。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12对下列诗句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天边落落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表现了秋天的典型特征,“天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还引起诗人韶光易逝、美人迟暮的感伤。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8、。 借助语言的音韵和生动的比喻摹写音乐。大弦小弦“嘈嘈”“切切”,大小弦和鸣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将视觉形象、听觉形象联合起来,使得弹奏如在耳边。C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又”字点出了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的无限感慨。月明中的故国如今是怎样的物是人非呀,故国的衰亡与天地的变化紧密联系,亡国之恨,溢于言表。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词人好不容易借助酒力忍痛分别,但酒意很快散去,醒来之后,满目凄清。作者实写了“杨柳相挽,晓风相拂,残月冷然”的景象,借景抒情。13对课文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读了“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实在无法理

9、解,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荔枝肉像冰雪那样洁白,不是更可怪吗? 引用诗句,充当反面例子,告诫大家说明事物应准确描绘特点,不能仅用比喻,否则会让人产生疑问。B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运用反复的手法,强烈地抒发了鲁迅深沉、激越的感情。“不在就在”表示摆在眼前的路只有两条,非此即彼,从而激励大众起来反抗。C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将三种激情比作飓风,形象表明它们是自己在追求过程中的原动力,而“苦海”和“绝望”则表明这些激情在给他带来了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不安和痛苦。D我充分相信,物种不是不变的。 双重否定句用得很

10、有表现力,不但加强了语气,肯定了物种变异这一认识,而且增强了文章论辩的力量,“不是不变”是对“不变”论的有力批驳。14下列是对论语中几个句子的理解,评述有误的一项是( )A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施政者要求下面的人服从自己,首先要考察自己是否值得他人服从,只有自身足够优秀,他人才会愿意服从。所谓“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说的应该就是这个意思。B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士”并非喜欢“恶衣恶食”,是因为“乐道”从而能够“安贫”。嘴里说自己心中充满“道”,却时时以粗衣淡饭为羞耻,这不是典型的伪君子吗?C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

11、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怎么能“以德报怨”呢,这不是助长了为恶者的气焰吗?所以对“怨”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至于恩德,是用来回报恩德的。只有这样,才能端正社会风气。D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这与比。” 做个君子应该是不偏不移,不厚不疏,中庸端正。那么,怎样才算是“中庸端正”呢,评价的标准应该是看其行为是否合乎“义”。15先贤古圣虽已辞世,但后人思念景仰之心,一刻也没有停止,历代留下了许多悼念之作。其中写给孔圣人的一句是( )A两表酬三顾,一对足三秋;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B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C青灯观青史,着眼在春秋二字;赤面表赤心,

12、满腹存汉鼎三分。D齐家治国平天下,信斯言也,布在方策;率性修道致中和,得其门者,譬之官墙。二、阅读题(28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10分)开放:现代城市的本质顾 土 “人并不绝对需要一座都城。”这是19世纪法国一位作家的话。 我也并不需要非住在都市里,我也不大愿意住在熙熙攘攘、满怀欲望、急功近利、互不相识的都市,但是,既然已经生活在一座城市里,而且还是自诩正在向现代化大都市靠近的城市,我又不能不期待早日遇见现代城市所蕴涵的一些优点,或者叫做长处。 在现代城市的长处中,我最喜欢的大概是开放,这也是现代城市的本质,因为没有开放就不可能孕育城市的现代化。 国际,是当今我们四周最常见

13、的称呼。但是,我在世界上的很多城市游览,很少见到国际这样的称呼,只是当机场分国际国内航线时才冠以国际。有些国家的人似乎还不大喜欢国际这个叫法,大约国际和开放是那里的本性,好比吃饭喝水一样,用不着刻意提示,他们更愿意强调自己的本土性传统化和地域特色,在他们的眼里,本土、传统、地域与开放互不排斥,而且越是如此越足以吸引别人。 村寨可以是封闭的,本乡本土,同宗同族,除了兵荒马乱、流民迁徙、入赘招亲,难得有外人进来。前现代的城市也可以是半封闭的,交通不便、安土重迁、自给自足,直至管束式的户籍制度、警惕式的生人政策、匮乏式的票证管理,都让城市处于排他的状态。现代城市则不同,任何一座城市,踏入现代门槛的标

14、志就是多半人口来自外地,来自乡镇,来自其他国家和种族。吸引他们走进一座城市,是工作机会、商业机会、教育机会、居住机会、享受机会、服务机会、信仰机会,促发了欲望。只要不是短暂旅游的游客,当他们进入这座城市那天起,就成为这个城市的自然居民。 这种开放,基于人们对平等的普遍认同,平等对待一切外来事物甚至异己,只有私人品评没有公共拒绝,只有个人判断没有社会排斥;这种开放也来自于人们对多元的信任,多元文化只会带来生机带来活力带来发展;这种开放还源于人们对自由的向往,自由选择居住地,自由迁徙,自由就业,这些可以增加人的生活热情和对品质的期盼。 真正的开放是尊重所有进入这个城市的人。可是,尊重别人,特别是尊重陌生人、异己的人,并不是简单容易的事情,这种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