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葛解肌汤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6273894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柴葛解肌汤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柴葛解肌汤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柴葛解肌汤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柴葛解肌汤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柴葛解肌汤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柴葛解肌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柴葛解肌汤(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柴葛解肌汤柴葛解肌汤(辛散苦泄法)明陶节庵伤寒六书石膏 柴胡 羌活 白芷 黄苓 芍药 桔梗 甘草 葛 根加姜枣,水煎服。【主治】治三阳合病,头痛发热,心烦不眠,嗑干耳聋,恶寒无汗,三阳证同见,脉浮而洪者。【方论选萃】清王旭高:此汤以羌、葛、柴胡并用,而石膏、黄苓等为 佐,乃统治三阳经表证,寒将化热之法。若谓太阳、阳明 合病,则柴胡尚不宜用,而节庵用之,何也(王旭高医书 六种)。清吴谦等:陶华制此以代葛根汤。不知葛根汤,只是太 阳、阳明药,而此方君柴胡,则是又治少阳也;用之于太 阳、阳明合病,不合也。若用之以治三阳合病,表面邪轻 者,无不效也。仲景于三阳合病,用白虎汤主之者,因热 甚也。曰汗之则

2、澹语遗尿,下之则额汗厥逆,正示人惟宜 以和解立法,不可轻于汗下也。此方得之葛根、白芷,解 阳明正病之邪,羌活解太阳不尽之邪,柴胡解少阳初入之 邪。佐膏、苓治诸经热,而专意在清阳明,佐芍药敛诸散 药而不令过汗,桔梗载诸药上行三阳,甘草和诸药通调表 里。施于病在三阳,以意增减,未有不愈者也。若渴引饮 者,倍石膏加栝萎根,以清热而生津也。若恶寒甚无汗, 减石膏、黄苓加麻黄,春夏重加之,以发太阳之寒。若有 汗者,加桂枝以解太阳之风,无不可也(医宗金鉴删补名 医方论)。清吴仪洛:寒邪在经,故以羌、柴、芷、葛散之;寒将为 热,故以黄苓、石膏、桔梗清之;以芍药、甘草和之也 成方切用)。近代何廉臣:陶氏柴葛解

3、肌汤加减,虽为伏湿化疟之初 方,然必因风发者,始堪暂用以发表。其柴胡一味,必须 川产,乃有轻清疏达之妙用,否则易青蒿脑可也(重订通 俗伤寒论)。【近代验证】例一 丁学屏治风温伤寒(病毒感染)案(选自丁学屏 临证笔记)。周某某,男,27岁,工人。1975年10月30日因发热、咽 痛、咳嗽五天入院,住院号:8320。愿者于10月26日开始发热,体温39.5C。,伴咽疼,咳 嗽,厂保健站给青霉素肌注,并服退热药,热仍弛张,体 温37.8C39C,曾呕吐二次,无腹痛及腹泻。10月29 日来院急诊,体温39.2C,血液化验白细胞17900,嗜伊红 细胞88%,予留院观察,给青霉素及柴胡注射液穴位注 射,

4、扑尔感冒片口服。次日热仍未退,体温40C。,以高热 待查入院。体检:T39C, P88次/分。神志清楚,全身情况尚可;全身 皮肤无出血点,颈软;咽充血,扁桃腺无肿大,心率88次/ 分,律齐,心尖区可闻及吹风样杂音,性质柔和,肺(-),腹软,无压痛点,肝脾均未触及;神经系统检查未 引出阳性病理反射。予X线胸部透视,无阳性发现。血液化验白细胞5950,嗜伊红细胞66%,淋巴细胞32%,嗜酸性细胞2%,拟诊病毒感染,予输液,中药治 疗,一剂后热退。初诊:1975年10月31日,形寒头痛,壮热无汗,咽疼 口干,咳不畅扬,舌嫩红、苔薄、尖光剥有裂纹,脉浮滑 数。伏温自内蕴发,风寒从外搏束,而为内热外寒之

5、证, 俗称寒包火者是也。今宜轻扬疏达,清温解毒,以为表里 双解之图。荆芥穗9克青防风6克粉葛根9克软柴胡4.5克紫 苏梗4.5克炒牛蒡9克银花12克连翘12克板蓝根 9克 大青叶15克 净马勃3克(包) 制僵蚕9克 一 剂复诊:11月1日,形寒头痛已解,身热已净(体温 36.8C);惟咽疼未瘥,略作咳呛。表邪虽解,里热未除,今宜轻清气热。清水豆卷12克 冬桑叶9克 炒牛蒡9克 嫩苏梗4.5克 金银花12克连翘壳12克大青叶15克板蓝根9克 净马勃3克(包) 制僵蚕9克 二帖药后诸症向安而出院。例二 丁甘仁治湿温案(选自思补山房医案)。邹女,湿温九天,身热午后尤甚,口干不多饮,头痛且 胀,胸闷不

6、能食,腑行澹薄,舌苔薄腻带黄,脉象濡数, 左关带弦,温与湿合,热处湿中,蕴蒸膜原,漫布三焦, 温不解则热不退,湿不去则温不清,能得白x,而邪始有出 路,然湿为粘腻之邪,最难骤化。恐有缠绵之虑,故拟柴 葛解肌以去其温,芳香淡渗而利其湿。软柴胡八分葛根七分清水豆卷三钱赤苓三钱泽泻 五钱银花炭三钱连翘二钱鲜藿香、佩兰各一钱五分 神曲二钱大腹皮二钱通草八分荷叶一角甘露消毒 丹四钱包二诊 湿温十二天,汗多身热虽减,而溏泻更甚于前,夜 有十余次之多。细见所泻之粪水,黑多黄少,并不臭秽, 唇焦齿垢,口干欲饮,饮入肠鸣,小溲短少,而赤舌边 红,苔干黄,脉象左濡数右濡迟,趺阳之脉亦弱,此太阴 为湿所困,清气下陷

7、,粪水黑多黄少。黑属肾色,是少阴 胜趺阳负明矣。况泻多既伤脾亦伤阴,脾阳不能为胃行其 津液,输运于上,阴阳津液亦不上承,唇焦齿垢,职是故 也。书云自利不渴者属太阴,自利而渴者属少阴,少阴为 水火之脏,为三阴之区,少阴阴阳两伤,上有浮热,下有 虚寒,显然可见。脉证参观,颇虑正不敌邪,白X不能外 达,有内陷之险,欲滋养则碍脾,欲温暖则伤阴,顾此失 彼,殊属棘手,辗转思维,惟扶正祛邪、培补中土,冀正 旺则伏邪自达,土厚则虚火自敛,未识能戈获否。人参须一钱 米炒于术二钱 清水豆卷四钱 云苓三钱 生甘草二分怀山药炒三钱炮姜炭三分炒扁豆衣三钱 炒谷芽、苡仁各三钱干荷叶一角陈仓米一两煎汤代水 三诊 湿温两候

8、,前方连服三剂,泄泻数次已减,所下粪 水仍黑黄夹杂,小溲短赤,口干欲饮,齿缝渗血,舌边红 苔干黄,脉象濡数,尺部细弱,白X布于胸膺脐腹之间,籽 粒细小不密,伏温蕴湿,有暗曳之机,然少阴之阴,太阴 之阳,因泻而伤清,津无以上供,泄不止则正气不复,正 不复则邪不能透达,虽逾险岭,未涉坦途也,仍宜养正崇 土为主,固胃涩肠佐之。吉林参一钱 米炒于术二钱 生甘草三分 云苓三钱 炒 淮药三钱 炒川贝二钱 禹余粮三钱 炒谷芽三钱 橘白 一钱炒蕙仁三钱干荷叶一角四诊 湿温十七天泄泻已减七八 粪色转黄,亦觉臭秽。太阴已有外运之渐,白X布而甚多,色亦显明正胜邪达之佳 象,口干而腻,不思谷食,睡醒后面红,稍有澹语,

9、逾时 而清,脉濡数而缓,舌质红苔黄。良由气阴两伤,神不安 舍,余湿酿成痰浊,留恋中焦,胃气呆顿。今拟七分扶正 三分祛邪,虚实兼顾以善其后也。人参须八分 炒干术四钱 炒川贝二钱 云苓神辰砂拌各 三钱远志一钱炒淮药三钱橘白一钱炒苡仁谷芽各 三钱清水豆卷三钱佩兰四钱清炙枇杷叶二钱 例三 郑大正治三阳合病案(选自新中医1979.1) 某某,女,53岁,突然头痛欲裂,以左侧眉棱骨为著,畏 寒、发热已两天,口渴甚、喜冷饮,得冷饮方觉安适,须 臾又痛楚依然,胸窝部嘈杂,饥饱难辩,口苦欲呕,体温 摄氏39.5C。,前医曾用庆大霉素、四环素及其它退热止痛 药两天,罔效,邀我诊治,痛楚表情,双手抱头,呻吟不 止,

10、时时泛呕,脉洪大,舌质敛老、色红、苔薄白,偏左 稍腻,此邪热留恋三焦所致,予柴葛解肌汤减桔梗,加半 夏、川连,其中生石膏用180克,一剂后体温降至 38.4C,头痛大减,再进一剂,体温降为37.2C,渴亦止。 再诊时,只见微咳嗽,其余症状皆除,此是余邪由太阳经 出的征兆,再以桑菊饮之轻剂,而获痊愈。嘱其多饮水及 汤水类调理。例四 丁学屏治新凉引动伏暑案(选自丁学屏临证笔 记)。周某某,男,34岁,工人。1975年10月7日因头痛、腹 痛二天,发热一天入院。住院号:8147。患者于三天前即感全身不适,似感冒,但无咳嗽,服克感 敏后好转。昨晚饭后觉头痛,腹部胀痛,自服感冒冲剂 后,症状仍未改善。今

11、上午九时许觉发热,38C。,伴恶 心,乏力。门诊血液化验白细胞15500,中性93%而入 院。入院体检:T39C, HR76 次/分,Bp88/40mmHg。神 清,面色苍白,巩膜皮肤未见黄染。心脏(-),两肺闻及 啰音,肝脾均未触及,腹软,脐周及剑突下有触痛,全身 皮肤均未见出血点。胸透:阴性。尿、粪检无异常,大便 培养阴性,肝功能正常。诊断为沙门氏菌感染。予输液, 中药治疗,二天后热退。初诊:10月7日,新凉引动伏暑,挟湿滞互阻,肺卫失 宣,胃肠又失和运。形寒壮热无汗,头痛骨楚,略作咳 呛。腹痛便泄,泻下如水,欲恶泛漾。舌微红、苔薄腻, 脉形濡细。今拟辛凉宣散,和运肠胃之治。清水豆卷12克

12、粉葛根9克藿苏梗各9克青防风9克 小川连3克淡吴萸0.6克杭白芍9克煨木香3克银 花炭12克 炒枳壳4.5克 青皮6克 焦六曲12克(包) 帖。二诊:10月8日,卫分不达,形寒身热(38.5C),未得汗 解;胃肠较为和运,腹痛便泄得减。仍从原意追迹治之。原方去青皮,加柴胡6克二帖。药后热退,泻止,腹痛获弭。【按语】柴葛解肌汤,亦为表里双解之法治。吴谦言之极是。然寒 邪在表,势必化热入里。方为表症未罢,里热已炽者而 设,勿斤斤于三阳合病也。羌、芷、柴、葛味辛气温,疏 风散寒,石膏辛寒清气,黄苓苦寒直清里热,二味相合, 清肺胃气分之热;芍药、甘草和营敛阴,柔肝缓急,制 羌、芷、柴、葛之辛散太过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