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9寡人之于国也优秀学生寒假必做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6272952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9寡人之于国也优秀学生寒假必做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9寡人之于国也优秀学生寒假必做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9寡人之于国也优秀学生寒假必做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9寡人之于国也优秀学生寒假必做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9寡人之于国也优秀学生寒假必做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9寡人之于国也优秀学生寒假必做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9寡人之于国也优秀学生寒假必做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9寡人之于国也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尽心(jn)鸡豚(tn) 饿莩(f)弃甲曳兵(y) B.鱼鳖(bi) 孝悌(t) 牲畜() 庠序之教(xin) C.寡人(u) 狗彘(zh) 数罟(sh) 数口之家(sh) D.米粟(s) 衣帛(b) 洿池(w) 养生丧死(sn) 解析:A项中“莩”应读“pio”;B项中“牲畜”的“畜”应读“”;C项中“数罟”的“数”应读“c”。 答案:D2.请给下列句式附上例句,并将例句译成现代汉语。 (1)或或 (2)直耳,是也 (3)是何异于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固定句式及翻译。“或或”一般翻译

2、成“有的人有的人”;“直耳,是也”一般翻译成“只是罢了,这”;“是何异于”一般翻译成“这与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参考答案:(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翻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2)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翻译:不可以(用跑了五十步来耻笑跑了一百步的人),(他)只是没有跑百步罢了,不过这也是在逃跑啊。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翻译:这和(用兵器)刺人并且杀死他却说“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有什么不同?3.你了解孟子和孟子吗?请试着填空。孟子,名_,字_,_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_之后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3、后常以_并称,元文宗时封他为_。他认为人性本善,主张行王道,施仁政,提出_的思想。孟子是记载_的书,由编成,全书共_篇,与_、_、_并称为“四书”。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作家作品的识记。 答案:轲子舆战国孔子孔孟亚圣民贵君轻孟子言行孟子及其弟子七论语大学中庸4.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_通_:_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_通_:_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_通_:_ 解析:掌握并积累课文中的通假字。 参考答案:(1)无毋不要。 (2)颁斑花白。 (3)涂途道路。5.本文以什么为行文线索?是紧紧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论述的? 解析:此题要求我们读懂课文,把握课

4、文的结构思路。 参考答案:本文以孟子和梁惠王的对话为行文线索,紧紧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河内凶() (2)寡人之民不加多() (3)弃甲曳兵() (4)谷不可胜食也() (5)树之以桑() (6)申之以孝悌之义() 解析:掌握并积累课文中的重点实词的含义。 参考答案:(1)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2)更。 (3)拖着。 (4)尽。 (5)种植。 (6)敬爱兄长。2.孟子主张行王道,施仁政,那么文中的“仁政”主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解析:孟子的“仁政”主张主要体现在课文的第五、六两节。 参考答案:(1)“不违农

5、时”合理发展生产,使老百姓“养生丧死无憾”实施仁政的开始; (2)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发展畜牧业,使“黎民不饥不寒”; (3)加强教化,“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行仁政的根本措施。3.熟读课文,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的? (2)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明确各节内容的主要意思,理清课文思路,以达到熟练背诵全文的目的。 参考答案:(1)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

6、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4.善用比喻是孟子的一大特点,本文用了哪些比喻?请举例说明其作用。 解析:善喻是孟子的一大特点。比喻既使语言生动形象,具有直观性,又含义丰富,具有提示事物本质的深刻性,突出论题。 参考答案:(1)“五十步笑百步”巧妙地指出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其实与邻国之政相差无几,本质上都是虐民暴政。要从根本上使国民增加,必须施仁政、行王道。 (2)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比喻“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讽刺力。5.

7、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1)王好战,请以战喻。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我们文言知识的综合能力。着重是虚词、实词与句式。注意(1)句中“请”,(2)“直”“耳”“是”“走”,(3)句中动词“树”“衣”,介词结构后置句“树之以桑”,(4)句中“然而”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宾语前置句“未之有也”,“王”()。 参考答案:(1)大王您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作比喻。 (2)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3)五亩大的住宅场地,把桑树种上,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品的衣服了。 (4)然而还不能统

8、一天下称王,是不曾有过的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67两题。 孟子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6.请写出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野有饿莩_ (2)且人恶之_ (3)恶在其为民父母也_ 解析:此题考查我们对文言文中实、虚词的理解能力。 参考答案:(1)饿死的尸首。 (2)厌恶。 (3)怎么。7.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2)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注意句(1)中的“饿莩”;句(2)中“恶”“为”。 参考答案

9、:(1)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尸首,这就像率领野兽吃人一样。 (2)这样怎么能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呢?曲谏 秦二世继位之后,想用油漆装饰咸阳的城墙,优旃说:“妙极啦,皇上即使没说,我也坚决请求干这件大好事!油漆之城墙光亮照人,滑溜溜的,敌人来了是爬不上去的。要做这件大事,也还容易吧,只是找不到那么大的房子,把城墙搬进去阴干。”秦二世听了,不禁开怀大笑,可是想一想,又觉得是对自己的批评,因此打消了这一念头。 30分钟训练(巩固类练习,可用于课后)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 时:季节。 B.非我也,兵也 兵:兵器。 C.填然鼓之 鼓:击

10、鼓。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犯罪。 解析:D项“罪”意为“归罪”。 答案:D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B. C. D. 解析:A.尽,胜利。B.读“wn”,大王,读“wn”,称王;D.兵器,军队。 答案:C3.请找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句子。 (1)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A.数罟不入洿池 B.每一字皆有数印 C.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D.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A.木直中绳 B.系向牛头充炭直 C.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D.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直好世俗之乐耳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11、 A.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D.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1)解析:A.读“c”,密;C.屡次;D.数目。 答案:B (2)解析:A.不弯曲;B.通“值”;C.竟然。 答案:D (3)解析:A.发射;B.长出;D.头发。 答案:C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弃甲曳兵而走 C.或百步而后止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解析:A.河,黄河。今泛指河流。B.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C.或,有的人,不定代词。今常用作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答案:D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文,回答58

12、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5.“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句中“黎民”的含义是什么?你能举出与这意义相同的另外一些说法吗?6.下列不属于孟子发展生产措施的一项是() 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B.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C.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 D.谨庠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