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混凝土楼板裂缝成因及预防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6272260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的混凝土楼板裂缝成因及预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常见的混凝土楼板裂缝成因及预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常见的混凝土楼板裂缝成因及预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常见的混凝土楼板裂缝成因及预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常见的混凝土楼板裂缝成因及预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的混凝土楼板裂缝成因及预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的混凝土楼板裂缝成因及预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的混凝土楼板裂缝的类型、成因及裂缝的预防和控制一、混凝土楼板裂缝的类型、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 混凝土收缩变形引起的裂缝混凝土收缩裂缝根据其形成的时间分为硬化前、硬化中和硬化后裂缝。初凝和终凝阶段是混凝土胶结硬化的重要过程,也是裂缝的多发期,其龟裂就是常见裂缝之一。同时混凝土因硬化而体积缩小,楼板四周受支座梁体的约束而不能自由伸展。当收缩引起板产生的约束力超过一定程度时,早期混凝土强度极低又不足以抵抗,就会在板应力相对较集中的板角处开裂,其走向与板的对角线相垂直。引起裂缝的原因包括:混凝土水泥用量、含水量、水灰比、坍落度等过大,骨料级配差;振捣不实或混凝土浇筑后气温高未及时养护或养护

2、不到位,风吹日晒后表面水分蒸发过快而急剧收缩开裂等。一般商品混凝土的收缩量要比现场搅拌混凝土大。现浇混凝土楼板未能连续浇灌而设置施工缝后,新旧混凝土间形成接缝,如处理不当也容易因收缩而发生裂缝。 2、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线膨胀系数约为10106/即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0,混凝土会产生0.01%的线膨胀或收缩,即热胀冷缩变形。环境温度变化影响了楼板及梁的变形与开裂,一般板的厚度远小于梁高,板全截面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而梁的截面高则大于板厚,温差变形则大大滞后于板,特别是急冷急热后尤为明显。如气温骤降或曝晒后突受雨淋冷却时,板收缩量突然变大而梁则大大滞后,使板收缩时受梁的限制产生拉应力而开

3、裂,板长度越大越易出现垂直于板长边的贯穿裂缝。而当气温急剧升高时板发生膨胀,而梁变形滞后则限制板的膨胀使梁受拉,致梁侧产生竖向裂缝,有时包围梁腹截面。梁裂缝也可常见于屋面板隔热差而板下通风良好,夏季时板面温度极高而板下温度较低这种大温差情况。3、 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由于沉降缝或伸缩缝的设置,往往给建筑物处理及使用带来麻烦,较容易引起渗漏,所以一些建筑物没有设置必要的变形缝。当基础沉降不均匀时,特别是对沉降相当敏感的框架结构,容易在不均匀沉降的相邻柱位处产生沉降裂缝,同时墙体也会在相应部位开裂。另外,转角角柱处也是不均匀沉降开裂的多发区。4、 应力集中引起的裂缝 主要出现在转角处或结构刚度突

4、变的地方。当平面布局凹凸较多时,转角也较多。转角处由于刚度突变形成薄弱部位,当受到混凝土收缩、温度变化或少许沉降差影响时,易产生集中剪拉应力而开裂,切角裂缝一般不会引起墙体开裂。5、 预埋管线引起的线管裂缝 一些地区习惯于将PVC电线管预埋于楼板结构中,且线管多层交差重叠,施工时为方便线管固定,将其绑扎在板底钢筋上,造成混凝土浇灌后钢筋与混凝土失去有效的结合。该处板的有效厚度大大减少,形成楼板的抗拉、抗弯薄弱点。在秋冬季节气温变化大、空气干燥、湿度低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下,混凝土收缩加剧,导致楼板产生较大的内拉应力,于是在电线管预埋处的薄弱位置发生开裂,使内拉应力得以释放。通常裂缝位于PVC线管

5、处,缝宽约0.21.2,且贯通板厚。 6、 荷载作用下引起的结构性裂缝 主要是结构受外荷载或自重作用下,材料承载力不足或不起作用,板受拉或剪切破坏而产生的裂缝。这种裂缝除结构设计不合理外,施工管理不善、支座处负筋下沉或板厚不足是导致结构裂缝的主要原因。当负钢筋下陷严重时,钢筋无法发挥抗拉作用。或是板厚严重不足时,则会导致结构抗力下降,结构抗力不足以抵抗拉应力或剪切应力而开裂。裂缝通常位于梁侧且平行于板长边,严重时也可环绕四周梁侧,此时板面将出现破坏性裂缝。二、裂缝的预防和控制 根据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多发部位情况,在工程设计中采用合理的措施,必然能预防及控制楼板裂缝的发生,从而加强混凝土楼板的抗裂

6、性。 1.建筑结构设计:平面布置上应尽量减少凹凸现象,必要时设置变形缝。减少结构在平面内和上下层间的刚度突变。避免由此引起板角等薄弱部位的剪拉力集中,造成板剪拉开裂。当不可避免时,应局部处理加强,逐渐过渡。 2.控制变形减少沉降量: 工程设计中往往重视结构承载力验算,而忽视变形和沉降,由于变形或沉降差,楼板才会发生沉降裂缝和切角裂缝。一些地基地质条件差,沉降变形大的建筑,产生裂缝的现象比地质条件好、沉降量小的多得多。如支承于持力层较好的强风化土或变形小的残积土等土层,或者以端承桩为基础的建筑,其沉降量很小,裂缝较少出现。而一些持力层较差的地质由于基础沉降量大,而易产生不均匀沉降,时常有楼板开裂

7、的现象发生。所以,对地基地质条件较差的建筑物,除应满足结构承载力要求外,控制沉降变形是基础设计应考虑的关键因素。 3.设置后浇带:后浇带是施工期间保留的临时性温度收缩变形缝,是一种专业留设的特殊施工缝。当楼板结构长度超过40m45m而不设缝,高低层相差大或地基变形大等可能导致沉降差时,适当设置后浇带,可以消除早期收缩和沉降差。对超长板后浇带间距宜控制在25m30m间,为消除沉降差而设置的后浇带,应根据功能性质,从首层到天面层逐层设置,有地下室的也应包含地下室剪力墙设置,并于主体结构(含砖砌体等主要荷载)完成后再浇筑后浇带。 4.刚体变化较大的地方增加负筋及板厚,在凹凸变化较大处或框剪结构的剪力

8、墙周围,特别是剪力墙的楼梯间或电梯井周边,其刚度远大于周边结构,极易因剪拉应力集中而使剪力墙周围板块产生剪拉开裂。采用周边板块加大板厚,加大配筋率、配置双层双向钢筋等技术措施,可有效抵抗刚度突变产生的剪拉应力,避免产生裂缝。 5.增加构造钢筋及合理配置钢筋,能明显改善混凝土性能及控制裂缝的产生和扩展。并对一些薄弱部位进行加强处理。 、在板阳角部分配置抗拉钢筋,以减少产生切角裂缝。板周边配置负筋,但不足以抵抗因变形引起的板角集中拉应力,在板角增加抗拉放射筋(面筋),位置与产生裂缝的拉力作用方向一致,以角柱外角为极点,成放射状布置,钢筋全部锚固于角柱内,可用98100或910100,长度可接近板的

9、中线,不宜小于2100,一旦太短,切角裂缝会外移至放射筋外围。如果角板跨度较小,也可配双层双向钢筋。 (2)、屋面板及梁由于受温差的影响较大,较易因温差骤变而产生温度裂缝。可适当减少板分布钢筋间距,如采用6200。另外,屋面框架梁腹板高大于300时,每侧应增加纵向构造钢筋,钢筋直径不小于12,间距不大于200,相应可减少屋面梁产生横向裂缝。 (3)、板面受力钢筋按小而密的原则布筋,可有效减小温差及收缩产生的裂缝。如某小区地下室顶板厚250,配双层双向12200钢筋,顶板上仅覆土40,出现数处裂缝;在小区的另一地下室顶板采用10140钢筋等置代换,顶板上覆土60,未出现裂缝。(4)、提高混凝土等

10、级和增加楼板配筋率。当经济条件允许或建筑物需要时,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增加板的配筋量,可大大提高楼板的抗裂能力。 (5)、施工技术措施。为了减少裂缝,施工中还应采取一些技术措施。如浇混凝土时应铺设临时道路,避免对面层钢筋的踩踏。另外,还应注意对楼面混凝土的养护,可以采用蓄水养护或覆盖麻袋保湿养护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干裂和塑性裂缝。 三、裂缝处理 虽然一般的非结构性裂缝对结构安全不构成威胁,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使用,对此可作修补。应根据裂缝的性质区分处理,确保修补后裂缝不再扩展,基本根治。对非结构性裂缝,为防止裂缝处钢筋受空气侵蚀,确保钢筋密封及使用寿命,可以使用封缝胶在板底封缝,再用高强结构胶进行灌缝(可视结构胶胶性进行自由渗透或压力灌浆),并根据需要在结构受力面粘贴高强碳纤维(宽400),可以达到标本根治。 总之,要提高混凝土楼板抗裂性能,预防和控制裂缝的发生,需要从混凝土采取措施给以控制,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