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塔器制作安装施工设计方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6266691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塔器制作安装施工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常用塔器制作安装施工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常用塔器制作安装施工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常用塔器制作安装施工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常用塔器制作安装施工设计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用塔器制作安装施工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塔器制作安装施工设计方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塔器制作安装施工方案:我公司承建贵公司的塔器的制作安装工作,已进入施工准备阶段,根据目前现场基本条件和设计要求,特编制施工方案如下,请审议。工程概况: 我公司主要负责现场制作安装项目, 总重量为Kg , _-年月日止年月的工期日,塔内件为不锈钢和碳钢组合件。一、 现场制作安装基本程序1、 塔体下料和预制按照设计和设计标准进行下料。筒体料预制, 预制前视管口位置对钢板进行排列。取筒体直径展开长度,加工艺留量下料,并单边开设30 坡口,预制的单片弧板应与筒体的弧度相同。2.下料时应保证每块板的两边要平行,对角线相等。3、 安装正装工具对基础进行放线, 检查对角螺栓的位置,用经纬仪测 量标高是否正

2、确,用标高为依据调整基础的水平度,并打出基础基准十字线。所有塔器现场安装采用正装,由底座逐步向上制作安装,采用每4-6 米为一段向上组对主筒体。在空中作业进行组对和焊接时,汽车吊作为主要的施工工具,现场施工的台塔用25 吨吊车将筒体吊之塔高20 米左右, 然后再用50 吨吊车进行吊装工作,距塔顶10 米 左右时用110吨吊车进行起吊,施工临时工作平台与工位祥见附图。二. 吊装注意事项在每段筒体制作完成后,用吊车把上部塔体吊装到下部塔体上,由于起重重量较大并且是高空作业,在吊装前应做好以下工作:a、 对下部塔体的上口水平找正,以确保整个塔体的垂直度,并焊接导向板,使上部筒体.正确就位。b、 下部

3、塔体的上部搭焊临时平台其标高应低与腰缘1100mm左右,宽度不小500mm便与施焊。c、 吊耳,吊耳厚度不小于40mm , 宽度应大于300mm ,四点吊装,保证吊装安全。超过额定负荷不吊(必须吊的物件,经有关部门研究审批,采取有效措施,方可吊运);d、信号不明,重量不明,光线暗淡不吊;e、和附件捆缚不牢,不符合安全要求不吊;f、上站人或工件上浮放有活动物的不吊;三。塔内件的制作与安装1.塔内的填料支撑板、分布盘等塔内根据图纸要求在本公司厂内制作完成,运至施工现场,在基础座焊接完成后,利用卷扬机进行塔内件的安装,安装时严格按图施工,确保水 平度及相对尺寸。2.人孔、接管的开设与焊接作业程序焊接

4、施工过程包括对口装配、施焊和检验等几个重要工序。 每道工序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多层多道焊时,每一层都需清理焊渣和自检,否则禁止下一层焊接。施工作业程序:见(下图)组对点焊返修清理焊接自检外观检查无损检测不合格验收技术记录注: *当需要时四施工作业前的准备和要求1. 焊件在组装前应将焊口表面及附近母材内外壁每侧10-15mm范围内的油、漆、垢、锈等清理干净,直至发出金属光泽。2 . 按图纸要求检查装配尺寸,焊缝一般应做到内壁齐平,局部错边量基本可达到不大于 3mm 。.3.对接焊缝焊接外观成型美观,焊道均匀。.4. 焊条焊丝须有质量保证书,若对其有怀疑,应抽检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焊条使用

5、前应按质保书要求,用保温筒领装,焊丝使用前应用砂纸打磨干净。5. 检查所使用的电焊机运转是否正常,接线是否正确可靠。6 .焊前须经技术人员技术、质量、安全交底,熟悉图纸对焊缝的要求。7. 焊接场所应做好挡风、防雨、防雪、防寒等措施。五焊接工艺1 . 现场塔器Q235-B与 Q235-B及与20R之间焊接采用J422焊条,具体焊接工艺见焊接工艺卡。母材材质Q235-B 20R 20#,20G、 J422焊条3.2 、4.0 、5.0 焊丝J5072.5 3.2 TIG-J502.5 1Cr18Ni9Ti A1322.5 3.2 H1Cr19Ni9Ti2.52. 异种钢焊接时,焊条(焊丝)选低档级

6、,但两侧之一为奥氏体钢时,选不锈钢焊条(焊丝)。3. 焊接电流取值范围一般为:2.5焊条: 60-90A , 3.2 焊条: 90-120A 。焊接不锈钢时电流要适当减小。4 . 点固焊应与正式焊要求相同,焊点均匀分布在焊口四周,点固焊后应检查各个焊点质量,如有缺陷应立即清除,重新进行点焊5. 打底焊应确保根部熔透,也要防止产生焊瘤或焊丝头留在焊缝内, 焊条电弧焊打底层厚度一般在3mm左右,打底焊完成。后应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焊接次层。6. 施焊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接头和起收弧质量,因为很多缺陷都容易出现在此部位。接头应完全,弧坑应填满,层间接头应错开。7. 不锈钢管焊接时宜以窄焊道、运条不摆动的

7、短弧操作,并以小电流快焊速进行多层多道施焊方法为宜。8. 焊接完成后应仔细清理表面熔渣、飞溅物等,检查表面质量,如发现超标缺陷,立即消.除。六工艺要求1 . 焊缝过渡应圆滑、匀直,接头良好。焊缝表面不允许有裂纹、未融合、气孔、夹渣等缺陷。2 . 每条焊缝焊接结束后应及时清除焊渣及飞溅物。七焊缝返修7.1 焊接接头内部有超标缺陷时,可采用挖补方式进行返修,用机械方法去除缺陷,但焊缝同一部位返修次数不得超过三次。7.2焊缝返修应由相应合格项目的持证合格焊工担任。7.3返修前应分析缺陷性质、缺陷长度和宽度,确认缺陷的部位。7.4返修前应彻底清除缺陷, 当采用火焰吹割法时,需将吹割后的坡口表面磨去淬硬

8、层或过热组织,坡口应尽量规则,避免坡口底部有尖角、轮廓突变及毛刺等。7.5 返修的焊接工艺应与正式焊接工艺相同。7.6 返修完毕,按不低于原焊缝质量标准对补焊区进行检验,发现有不允许缺陷时,应重挖补返修。7.7 在每块板组对焊接完成后,以基础十字线为基准严格按照图纸设计的角度、方位、高度进行人孔、接管的划线、开孔、焊接,确保法兰口的位置正确,便于管件对接。7.8 、清理、油漆在焊接工作全部结束后,应将塔体内外的临时设施及杂物拆除、清理干净,并根据要求喷漆防锈。7. 9 、 密性检验会同贵公司根据图纸要求进行气密性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八施工质量保证措施施工中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任何单位和个人

9、均无权修改设计,凡需要变更的设计或材料代.用必须有设计院确认。8.1质量信息反馈必须快速、准确,以便提高工程施工质量、采取控制和改进措施。8.2工程实施过程中,建立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严格贯彻执行公司综合管理手册及综合管理体系程序中提出的综合管理方针、目标及控制程序,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并保持其正常运行,实现质保体系、 质量监督的动态运行和全面质量管理。本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大纲 (即本施工组织设计)充分体现ISO9001:2000的要求, 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设计、施工规范及业主(或总承包商)提出的质量标准和要求精心组织、精心施工。8.3建立完善的检查制度:质量检查员负责进行现场

10、检查,项目部施工管理部每周组织系统检查一次,项目总工程师主持检查和质量评价8.4施工质量检查(自检、互检、共检)实行“一票否决 ”制度,凡不符合设计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的, 一律进行返工或返修。 对返工或返修部位按要求的质量等级进行重新检查。8.5按标准对施工质量进行检验并与检测、修改和评价同时执行。8.6严格执行原材料管理制度,按出、入库管理程序控制材料的流向,做好材料的标记移植,有可追溯性。8.7把握好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优先采用公司现有的成熟施工技术,合理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8.8施工前要做好图纸会审,发现问题并做好记录,技术员要想参加的人员作技术交底。8.9施工用机具要完好

11、无损保证现场施工的正常进行。8.10要组织参加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焊工要经过考试,合格后方可施焊,焊工必须要持证上岗,无证人员不得上岗。8.11施工现场材料堆放要整齐有序,不绣钢、碳钢管材、管件要分别放置。并做好标记和防雨措施。.8.12凡入库的焊接材料(焊条、焊丝、焊药)必须具备合格证,由项目经理部设材部材料工程师审核确认,合格证中检验项目不全或无合格证者不得用于工程中。8.13施工现场建立焊条专用烘干箱,对焊条进行集中保管、烘干、发放和回收,并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台帐。8.14焊接现场应有防风、防雨措施,焊接环境(风速、相对湿度)应能满足工作要求。施焊前技术人员应向焊工和有关人员对焊

12、接工作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随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8.15焊工必须严格按焊接工艺规程要求检查坡口的加工、清理及组对质量,焊接过程中要精心施工, 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坡口有权拒绝施焊。施工队(或班组)应指定专人进行焊接施工记录。8.16设计文件要求的焊缝均应由焊接检查人员进行外观检查,检查结果应进行记录。不合格焊缝应通知焊工进行修整或返工。8.17超声波或射线探伤检查:由施工员填写探伤委托单,联系探伤和返修。经无损探伤检验不合格的焊缝必须进行返工,返工后的焊缝部位仍按原探伤要求检查。8.18焊缝返修一般应由施焊者本人进行,也可由操作技能较高的焊工进行,焊工将缺陷彻底清除且修整好坡口后方可补焊。8.19焊缝一、二次返修按原焊接工艺进行,返修部位应作好返工记录。九. 施工组织人员配备:序号职务人数职责备注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