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教学设计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6265526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教学设计海原县关庄中学 陈诚设计时间:2013年9月10日课 题3.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课 型新授授课人陈 诚授课时间40分钟教学修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作出二次函数和的图象,比较它们与的异同,理解a与c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2、能说出二次函数和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过程与方法经历二次函数和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探索过程,进一步获得将表格、表达式、图象三者联系起来的经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增强合作交流意识,积累利用图象研究函数性质的经验,体会二次函数是某些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进一步发展观察、抽象概括能力,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分析本章是初中阶

2、段函数学习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教材将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分别安排在各阶段的学习中,体现了“螺旋上升”的设计理念。这一章是学生在已有几种函数知识基础上的继续和深入,从而使初中阶段的函数学习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二次函数是一种基本的初等函数,对二次函数的研究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函数,体会函数的思想奠定基础、积累经验。 本章中教材设计的问题多数具有现实生活背景,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二次函数是描述现实世界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本节对二次函数图象的研究采用的是图象的、直观的、非形式化的研究方法,学生观察、对比、归纳,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达到对抛物线特点的认识,理解表达式的变化引起

3、图象变化的过程。 重点:能作出二次函数和的图象,能说出它们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难点:归纳二次函数和的图象特征和性质,理解a与c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学习对象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对于抛物线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可以利用描点法作出抛物线的图象;对于抛物线的图象形状、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有所了解;能够根据图象认识和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学生在上节课经历利用描点法作出抛物线的图象的活动过程,因此对于作出二次函数和的图象不会存在太大问题;由于二次函数的图象比较直观,因此在分析两个或者多个二次函数的图象形状、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时,也有了上一节课的活动基础。绩效目标1、能

4、作出函数和的图象;并研究它们的性质。2、能比较和的图象与的异同。理解a与c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教学策略 新课程倡导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中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引导、发现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小组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达到对抛物线自身特点的认识,发现、归纳其性质,逐步认识和理解表达式与图象的数与形的完美统一,领悟数形结合思想,充分体验探索的快乐与数学的美感。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与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第一环节 情境创设活动内容:

5、1、二次函数yx2与y=-x2的图象一样吗?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2、二次函数是否只有yx2与y-x2这两种呢?有没有其他形式的二次函数?理清题意、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回答问题。创设情境,适时引导。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思考,在复习的同时,开门见山的引出新课内容。第二环节 新课讲解活动内容:1. 给出的图象,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作出函数s=v2的图象;2. 比较s=v2和sv2的图象。理清题意、思考问题,完成表格,画出s=v2的图象,讨论函数s=v2和sv2 图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关注学生对函数图象的初步感受。引导学生总结函数s=v2和sv2的图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可以利用描点法

6、作出s=v2的图象,体会二次函数表达式、表格、图象三者之间的联系,也为比较s=v2和sv2的图象做好准备。第三环节 探究yax2的图象和性质1、探究yax2的图象和性质(1)在同一坐标系中作y2x2 与y=x2的图象。(2)y2x2的图象是什么形状?它与二次函数y=x2的图象有何异同?它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分别是什么?(3)画出y=-x2和y=-2x2的草图。(4)归纳:yax2的图象和性质。填表,画图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得到一般性的结论 学生自我总结归纳提升提出问题,板书平面直角坐标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作出完整的二次函数图象(在第二环节只是画了

7、一半的图象,原因是速度只能是正数),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图象的性质,初步体验二次函数的系数对图象的影响。第四环节 议一议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作出函数y2x2与y2x2+1的图象,并比较它们的性质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作出函数y3x2与y3x2-1的图象,并比较它们的性质 3.归纳:yax2+c的图象和性质填表、描点、连线。小组讨论出y=ax2和y=ax2+c的图象和性质点拨、启发,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对二次函数性质的巩固与拓展,从图象直观理解函数之间(相同)的平移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态思维。第五环节 课堂小结活动内容:师生互相交流总结:1.作二次函数图象的步骤:列表、描点、连线。2. 快速、

8、准确的说出和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3. yax2+c的图象可以看成y=ax2的图象整体上下移动得到的,当c0时,向上移动c个单位,当c0时,向下移动c个单位。填表,尝试用自己语言总结规律。引导学生归纳 帮助学生归纳二次函数的性质,形成系统知识,并内化。第六环节 布置作业A类:P45习题2.3 第2题B类:复习题P73第3题分层次设计作业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目标达成测验1若二次函数y=axc(a0)中,a0,c0时,它的图象的开口方向是( )A向上 B向下 C向上或向下 D无法判断2将抛物线y=x1向上平移两个单位得到抛物线的表达式(

9、)Ay=x By=x2 Cy=x1 Dy=x13抛物线y=xb与抛物线y=ax2的形状相同,只是位置不同,则a、b值分别是( )Aa=1,b2 Ba=2,b2 Ca=1,b2 Da=2,b24抛物线y=x4的顶点坐标是( )A(2,0) B(2,0) C(1,3) D(0,4)5对于y=ax(a0)的图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越大开口越大,a越小开口越小 Ba越大开口越小,a越小开口越大Ca越大开口越小,a越小开口越大 Da越大开口大,a越小开口越小6.抛物线y=x3的图象开口 ,对称轴是 ,顶点坐标为 ,当x 时,y有最 值为 7抛物线y=3x4可以由抛物线y=3x沿 平移 得到;同样

10、,y=3x4可以由抛物线y=3x沿 平移 得到8.若直线y=2x3与抛物线y=ax相交于A、B两点,且A点的坐标为(3,9),求它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分别是什么?教学反思 1、本节课注重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实例中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实验、发现、归纳、反思等数学活动,得出一般二次函数y=ax2和y=ax2+c的图象和性质,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和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 2、本节课教学重点是由二次函数解析式画出其函数图像,必须重视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创新的数学品质,发现能力。 3、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作用”,其中“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起了重要作用。只有教师创造性的教,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学,一旦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创造性的时候,学习过程便充满美的魅力,成为学生积极进取、自我完善的过程。 4、不足:课堂设计内容较多,容量较大,学生疲于作图之中,较少时间去分析、归纳、总结,因此本节课中教师有包办现象。可删减部分作图,留充分时间让学生进行知识归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