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上海市学校艺术科研项目指南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6256997 上传时间:2023-10-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度上海市学校艺术科研项目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度上海市学校艺术科研项目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度上海市学校艺术科研项目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年度上海市学校艺术科研项目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年度上海市学校艺术科研项目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度上海市学校艺术科研项目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度上海市学校艺术科研项目指南(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 年度上海市学校艺术科研项目指南一、招标项目(一)构架以审美和人文素养为核心的美育课程体系研究要求: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探索美育课程改革,建立大中小学一体化的艺术课程美育体系。中小学在优化音乐(唱游) 、美术必修课基础上,尝试拓宽舞蹈、戏剧(戏曲) 、书画等艺术选修科目。利用少年宫、少科站、活动中心等校外教育单位资源,构建校内校外相衔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美育课程体系; 积极探索综合艺术课程的有效实施,注重经典艺术范例内容, 探索中华传统艺术在当代的传承, 强化审美和人文素养。 职业院校要开好与基础教育相衔接的美育课程, 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专业和学生特点相关的拓展课程。 普

2、通高校开设公共艺术限定性、任意性选修课程, 并计入学分,探索高校美育在社区、市民文化中的影响力、辐射面和受益面。(二)探索建立科学系统的学校美育评价体系研究要求:学生艺术素养评价是深化教育改革、优化人才培养、 完善人才选拔方式的需要, 是检验学校艺术教育成果的重要手段,是改进和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一项关系到“推进学校美育发展”目标能否落到实处的改革举措。围绕艺术(音乐、美术、综合艺术)学科核心素养,在课程标准指导下,依托艺术素质培育的过程、途径及目标研讨评价内容, 细分评价条目, 制定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标准,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包含学生艺术素质成长档案在内的多元评价指标和学校美育质

3、量评价体系研究。 体现学科课程性质目标及艺术认知的特殊性,促进艺术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综合素质提高,具有可操作性, 能让绝大多数学生、家长及学校乐于接受。(三)建立社会艺术场馆、 专业院团与学校艺术教育有效结合的机制研究要求:建设学生艺术实践基地,拓展学生艺术教育途径,推广艺术类研学实践教育活动, 开展艺术场馆现场教学与体验活动,开发场馆艺术教育课程校外补充教材与活动资源包, 探索各类学生主动参与的中小学生工作坊、大学生创意工坊, 开展艺术实践展示活动研讨, 丰富艺术课程的教学形式和内容,推动社会艺术场馆、专业乐团与学生实践活动对接,综合提升大中小学生艺术教育素养。 加强艺术教育实践基

4、地、 场馆教学的模式探究与运作力度, 搭建平台、 编辑教材、培训教师队伍、提供实践活动、发掘原创作品, 让艺术走进大中小学生的课堂中、生活里, 进一步推进美育教育,提高青少年艺术素养和整体素质。(四)完善上海学生高水平艺术团及其联盟的运行模式研究要求:推进学生艺术团品牌建设, 依托上海交响乐团、 上海民族乐团、上海芭蕾舞团、 上海歌舞团等专业院团完善上海学生合唱团、 上海学生民乐团、上海学生舞蹈团、 上海学生戏剧团及联盟建设, 研究艺术团联盟有效运行与管理的创新模式, 使其成为引领本市学生文化艺术熏陶和修养、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追求卓越、提高团队水平,扩大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完善机制、

5、理事会联盟扩容,加强师资、扩大兼职教师队伍;探索音乐素养培育新模式、 完善内部指导与管理, 构建支撑艺术团发展的保障机制,努力把学生艺术团打造成音乐后备人才的“摇篮” ,建设成为上海学生素质教育的基地。(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融入美育研究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美育。编写中华文化系列少儿读物、绘本、童谣、儿歌、动画等,在大中小学艺术课程中增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建设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和基地, 开展中华优秀文化师资培训,推进戏曲、书法、篆刻、民族民间音乐与舞蹈等艺术活动进校园,结合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学校

6、艺术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示,丰富拓展校园文化。(六)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项目学校建设研究要求:进一步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项目学校建设, 选拔和培养中小学校相互衔接、 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学生文艺骨干、 艺术团队和特色学校,完善艺术团员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 研究探索艺术项目在高中、初中及小学的普遍开展,探索各学段学校间数量比例适当且衔接有序的中小学“一条龙” 项目布局的有效路径和发展体系; 研究制定学校艺术团队学生骨干的选拔标准和评价体系, 以特色创新风, 由点及面,探索即面向全体又充分引领的中小学校艺术人才培养发展体系, 为中小学校艺术教育特色项目在全市范围内的整体布局, 提升本市

7、学生整体艺术素养提供战略支持。(七)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要求:创建艺术教师联盟、 名师基地,加强学校专职艺术教师管理和培训;建立兼职艺术教师准入制度和管理办法, 规范引进具有一定艺术水平、具有教育教学能力的社会文艺团体专业人士、 民间艺术工作者建立名师工作室、 成为驻校艺术家或兼任学校艺术教师; 研究适应时代、 面向未来的艺术院校或综合院校艺术教育专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 制定艺术教育人才引进制度,提升人才引进效率,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八)互联网 + 背景下的艺术教育教学和评价变革研究要求:探索在大数据、人工智能、 AR/VR 、互联网 + 等新技术支持下的艺术教育教学手段、 素质评价

8、和管理模式改革创新,开展互联网 + 形式的艺术教育实践, 建设艺术种类齐全、 形式多样的艺术教育慕课资源库,打造空中艺术课堂。二、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指南(一)学校美育理论研究1.美育与其他学科融合的渗透研究;2.国内外学校艺术教育改革比较研究;3.学校美育的理论创新与发展研究;4.大、中、小学艺术教育衔接的理论建构研究;5.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艺术育人实践;6.美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7.美育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责任;8.中小学生艺术素质评价指标研究;9.当代多元化艺术形式对学校美育发展影响研究;10. 新形势下,学校美育教育新探索;11. 美育政策和美育思想研究;1

9、2. 改革开放 40 年,学校美育沿革与发展;13. 学校美育与社会、家庭美育的关系;(二)学校美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1.艺术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创新研究;2.艺术教学质量与学生艺术课程成绩的评价标准研究;3.新兴艺术学科的教学实践与教材建设研究;4.艺术课程模式和教学风格研究;5.中小学 一条龙 项目布局的有效途径和发展体系研究6、中小学校艺术教育特色项目建设研究7.大数据、人工智能、 AR、互联网 + 等新技术支持下的艺术教育教学手段和模式改革研究(三)学生课外艺术实践活动与展演机制研究1.课外艺术活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2.学校课外艺术活动与展演对学生身心发展影响研究;3.艺术实践基地的发

10、展研究;4.强化艺术课和课外艺术活动的途径与实现方式研究;5.学校艺术活动体系创新研究;6.“文教结合”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研究。7.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掌握一至两项艺术特长推进策略研究;8.学校群众性艺术展演(艺术节)的组织与案例研究;9.艺术类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模式研究。(四)学生艺术团的发展研究1.学生艺术团的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2.学生艺术团资源开发研究;3.高等学校高水平艺术团队可持续发展研究;4.学生艺术社团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5.义务教育阶段艺术社团实践活动效果提升策略研究。(五)学校艺术与学生艺术人文素养的促进1.学生艺术素养现状及评价方式的研究;2.提高学生人文艺术素养方式研究

11、;3.推动学生艺术素养发展的的方法与手段研究;4.艺术教育环境和氛围的构建;5.学生美育发展水平监测指标、艺术素养绿色指标研究;6.提升基础薄弱大学生艺术素养、文化自信策略研究。(六)学校艺术管理与保障机制1.学校艺术师资队伍建设研究;2.信息技术在艺术教学、展演、科研和管理中的应用研究;3.学校艺术政策、法规的贯彻实施与改革完善研究;4.建立学校艺术工作质量监督、评价及报告制度研究;5.加强远郊农村学校美育教育工作的研究;6.学校艺术场地、器乐配置标准研究;7.学校艺术场馆、设施管理与运行模式研究;8.学校美育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发展研究;9.公共艺术资源在学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10.

12、 促进艺术教育公平策略研究。(七)学校美育的督导研究1.学校艺术教育质量评价;2.学校艺术教育质量监测与管理。三、注意事项(一)以上所列只是对重点研究内容和方向的提示, 申报人可根据自己的研究特长自行拟定研究题目。(二)申报人尽量不要使用指南中提示的研究方向作为标题, 以避免申报题目的集中与重复。(三)申报的选题应在指南基础上进一步综合、深化、细化,注意研究的区别和特色,增强针对性和适用性,避免一般化和同化研究。(四)鼓励针对学校艺术事业发展中的重大、 敏感问题的研究; 鼓励围绕相关问题的中外比较研究; 鼓励在内容和角度上有所创新、 填补空白的研究;鼓励开展跨学科的研究; 鼓励大中小学开展合作研究; 鼓励团队合作开展的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