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交底编制原则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6256754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交底编制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技术交底编制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技术交底编制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技术交底编制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技术交底编制原则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技术交底编制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交底编制原则(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技术交底编制原则【专业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可编辑放心下载)建筑结构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的编制原则模板工程施工技术交底1 作业准备1.1 机具准备。 加工、施工机具:说明末拌施工过程中使用的电动工具、手持工具、检测工具、 包括锤子、斧子、打眼电钻、活动板子、手锯、水平尺、线坠、撬棍等工具。 运输机具:说明现场运输方式,使用的机具。机具的使用、存放:说明机具存放地点,并专人使用、维修、管理。1.2 材料准备。1.2.模版的种类:列表说明竖向构件(墙、柱)和水平构件(基础、梁、板)分 地下结构和地上结构所采用的模板类型、规格、型号:龙骨规格和间距:支撑体 系材质

2、和间距: 对拉螺栓等规格和间距: 特殊部位的模板和支撑体系。 同时注明 模板为场外加工还是场内加工。脱模剂:说明选择不同板面时使用脱模剂种类、数量。1.3 作业条件。 测量放线:弹好施工楼层模板位置线、门窗洞口位置线、标高线、控制线(说明 控制尺寸),重点说明水平结构支撑架位置线,取保上下层在同一竖向位置。 隐蔽验收:完成钢筋隐检、 水电管线、预留、预埋等工作,并形成隐蔽验收记录。 施工缝清理:分水平、垂直施工缝说明处理范围、踢凿程度、清理情况。 交接检查:对交接工序进行复核(线、预留预埋、钢筋预留支撑点、混凝土接茬 处理等),并形成工序交接检查记录。13.5 模板下口处理:绘制图形说明怎么样

3、保证竖向模板下口与混凝土楼板接触面 (尤其是对楼板面有错台的情况) 、水平结构与混凝土结构接触面(墙头、柱头 处)表面平整,同时说明接触面的防漏浆措施。模板截面尺寸控制:绘图说明强、柱、梁截面控制的纤维钢筋型号、尺寸、固定 方法。13.7 模板预拼装、验收:对模板进行现场预拼装, 检查模板板面清理、 修复情况, 检查龙骨、脱模剂涂刷情况,验收支撑部件等,并提出具体要求。2施工操作工艺作施及主要做法要求2.1 工艺流程。 应说明模板子项工程(分强、柱、梁板)的施工操作工艺流程图,并说明在每一 环节应进行的具体工作。2.2 施工操作要点记要求。 模板加工(单独进行交底要求,须有设计图纸) 。模板运

4、输:说明现场不同模板的运输方式(塔吊、人工等) 、运输过程中的要求 (数量、吊点、操作面临时存放位置、支撑等) 。2.3 模板安装:1 墙体(含连墙柱)模板安装:( 1)模板配板图(分不同类型墙体分级绘制) ,模板面板、支撑架材质型号、龙 骨型号、间距,支撑数量、间距。(2)模板搭设高度。(3)安装顺序。(4)模板就位、临时固定措施。(5)施工缝留设方法。( 6)模板拼缝处理方法(绘图说明) 。( 7)模板相接部位(分水平接缝、竖向接缝)龙骨加固措施(绘图说明) 。( 8)模板支撑方法,支撑支点固定措施(包含支撑板点与脚处) ,阴阳角、预留 洞口处支撑加固措施(绘图说明)( 9)模板微调就位方

5、法(平整度、垂直度、位置、支撑最终紧固顺序) 。(10)对拉螺栓规格、间距、套管做法,防水混凝土应特别说明止水环做法(绘 图说明)。( 11)模板施工操作架子搭设方法(绘图说明) 、与模板支撑体系的关系。 (12)对特殊部位墙体(如单侧支撑墙体、临空腔体、厚强、电梯井筒腔体、门 窗洞口模板做法) 应单独说明墙体模板固定方法、 支撑体系做法, 并绘制详细节 点图。2 柱模板安装:(1)模板及支撑体系图,模板面板、支撑架材质型号、龙骨型号间距、支撑数 量间距。(2)模板塔设高度。(3)安装顺序。(4)模板就位、临时固定措施。(5)模板拼缝处理方法(绘图说明)( 6)模板相接部位(分水平接缝、竖向接

6、缝)龙骨加固措施(绘图说明) 。7)模板支撑方法,支撑支点固定措施(包含支撑板点与地脚处) (绘图说明)8)模板微调就位方法(平整度、垂直度、立正、位置、支撑最终紧固顺序)(9)对拉螺栓规格、间距、套管做法。( 10)模板施工操作架子搭设方法(绘图说明) 。与模板支撑体系的关系。(11)对超高柱应单独说明柱模板固定方法、 支撑体系做法, 并绘制详细节点图。 3 梁板模板安装:(1)模板及支撑体系图,模板面板、支撑架材质型号、龙骨型号间距、支撑数 量间距(板与梁分开说明) ,支撑底托做法。(2)安装顺序。(3)模板支撑架搭设:架底垫木的材质,厚度、宽度和长度,架体搭设顺序安 排、高度。(4)龙骨

7、铺设:铺设方法,间距标高平整控制方法及要求。( 5)模板就位:临时固定措施,模板拼缝处理方法(绘图说明) 。(6)梁板顶标高、梁板起拱高度、精度控制方法。( 7)梁侧模板的支撑:支撑的布置及固定(绘图说明) ,高粱说明对拉螺栓规格 间距、套管做法。(8)关键部位做法:墙板接头处、梁柱接头处、柱帽模板、悬挑结构、施工缝 模板等(绘图说明)。4 其他特殊部位模板做法:楼梯,后浇带等模板(绘图说明) 。(1)模板内的清理:应说明采用工具和方式、达到的要求、注意事项等。(2)模板成品保护:说明如何对已经施工完成后的模板进行保护。( 3)模板的拆除:模板留置时间(考虑上部菏载作用) 、拆除手续(包括时间

8、、 强度)和拆模后的支撑要求、拆除顺序、安全防护措施、模板的运输。(4)模板的维修和保养:模板使用完后由专业木工、电焊工等及时进行维修, 对定型模板、钢模板、木模板分别说明维修方法,检查维修项目、要求,维修完 后表面刷脱模剂养护(说明涂刷方法、遍数、晾干时间) 。( 5)模板的存放:分别说明不同模板的存放办法、地点,对需要模板支架存放 的,应详细用图形进行说明。(6)预制模板的现场改造:需要现场进行改造的预制模板应该由原设计人认可 并由主任工程师签字方可进行改造。3质量要求3.1 主控项目: 模板的安装支撑体系牢固、可靠。模板的清理不得污染接茬部位的钢筋和混凝土。 模板的拆除强度达到规定强度后

9、方可拆除,拆除按照要求进行。 后浇带模板的拆除和支顶按照要求执行。3.2 一般项目: 模板接缝不应漏浆,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梁、顶板起拱高度准确、顺直,不出现弯折。 侧模拆除时应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主要控制的允许偏差: 截面内部尺寸、 垂直度、平整度、相邻梁板表面高低差等。4 注意事项4.1 文明施工措施。4.2 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钢筋工程施工技术交底1 作业准备1.1 机具准备。 加工、施工机具:列表说明应使用的加工设备:手工具、连接、检查工具等,包 括张拉、切断、对含弯钩机及力矩扳手、

10、 钢筋钩子、 小撬棍、钢筋扳子、绑扎架、 墨汁墨线、钢丝刷、钢卷尺等工具。运输机具:说明钢筋的运输方式(垂直 +水平),使用的机具。1.2 材料准备。 核对图纸配料单与配好钢筋的型号、规格、尺寸、形状数量是否一致。 检查钢筋外观,查看有无锈蚀现象。检查钢筋垫块(材料、强度、尺寸、厚度) 、定位梯子筋(材质、加工尺寸等) 、 马凳(材质、加工尺寸等)和火烧丝(材质、直径等)是否符合要求。1.3 作业条件。 测量放线:说明应进行的抄平放线工作,包括弹好墙、柱中线、边线、控制线, 楼梯及门窗洞口的边线。施工缝清理:说明根据标高检查下层混凝土表面标高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及施工缝 处的处理、清理情况。模板验

11、收: 说明施工前应完成的有关工作内容, 如搭好施工用脚手架, 办理模板 预检及清理工作等。交接检查: 说明进行检查的内容, 如线、施工缝、钢筋根部灰浆清理、 钢筋位移、 钢筋的接头位置等。2施工操作工艺措施及主要做法要求2.1 工艺流程。应说明钢筋子项目工程(分墙、柱、梁、板)的施工操作工艺流程图,并说明在 每一环节应进行的具体工作。 (注:钢筋加工应编制单独的钢筋加工技术交底)2.2 施工操作要点及要求。钢筋加工(说明钢筋加工场地,进入现场钢筋临时堆放要求) 。 钢筋运输:说明现场钢筋的运输方式(塔吊、人工等) ,运输过程中的要求(数 量、吊点、操作面临时存放位置等) 。2.3 钢筋绑扎。1

12、 底板钢筋绑扎。(1)底板钢筋型号、强度等级、布置间距、连接方式等概况。(2)安装顺序。(3)绑扎底板上筋:说明绑扎间距据定位控制方法,铺筋的接头位置、错开数 量、间距,钢筋相交点绑扎布置(全部或间隔绑扎) 、绑扎方式。如采用搭接、 其搭接处的绑扎要求。( 4)粗钢筋的连接:粗钢筋连接应单独编制技术交底。( 5)马凳的搭设:马凳做法(附图说明,包括使用材质、形状、尺寸等) ,布置 方式、方向、间距等。(6)绑扎底板上筋:同绑扎底板下筋方法相同。(7)墙柱插筋的施工:插筋的位置的确定方法、间距,插入基础锚固深度、临 时固定方法、防位移措施。(8)钢筋保护层:注明主筋保护层厚度、垫块等的布置,包括

13、布置方式、布置 位置、间距固定措施等。2 柱钢筋绑扎。(1)柱钢筋型号、强度等级、布置间距、连接方式等概况。(2)安装顺序。(3)柱筋清理、校正:说明清理采用的工具,清理开始时间、方法和达到去要 求:对上道工序钢筋产生位移,采取校正的工具、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柱变截面 时,注明柱截面变化的尺寸及相应的处理措施。(4)套柱箍筋:说明箍筋数量,箍筋接头的放置方向,弯钩角度、平直长度。(5)柱主筋结构错开位置、数量、距离。( 6)搭设柱筋绑扎操作架,铺设操作层(粗钢筋连接应单独编制技术交底) 。(7)绑扎箍筋:箍筋间距、定位措施及火烧丝的绑扎方式。注明加密区高度,起步筋位置,遇套管的箍筋绑扎措施。(8

14、)钢筋保护层:注明主筋保护层厚度、垫块或保护层朔料卡等的布置,包括 布置方式、布置位置、间距等。3 墙钢筋绑扎。(1)墙钢筋型号、强度等级、布置间距、连接方式等概况。(2)安装顺序。(3)墙筋清理、校正:说明清理采用的工具,清理开始时间、方法和达到要求: 对上道工序钢筋产生位移, 采取校正方法。 如变截面时, 注明柱截面变化的尺寸 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4)搭设绑扎操作架,铺设操作层(粗钢筋连接应单独编制技术交底) 。(5)立墙体竖筋:注明连接方式、接头位置及错开长度。如采用竖向定位筋, 注明定位筋布置间距、做法(附图说明) 。(6)绑水平筋:注明绑扎筋的起步位置、间距、位置(说明竖向钢筋外侧

15、或内 侧)、间距控制方法,钢筋锚固长度、位置,搭接的长度、位置,搭接范围内水 平筋道数,如设置水平定位筋,说明设置方式、做法(附图说明) 。( 7)注明钢筋相交点的绑扎要求(顺扣或八字扣法,全部帮扎或间隔绑扎) :拉 钩设置要求。(8)关键部位的做法:剪力墙转角钢筋节点做法、剪力墙端节点做法、丁字墙 节点做法、墙体变截面处节点做法、洞口连接处节点做法进行图示。(9)墙体钢筋保护层要求:注明主筋保护层厚度,垫块或塑料卡的间距、固定 方式和位置等。4梁钢筋绑扎。(1)梁钢筋型号、强度等级、布置间距、连接方式等概况。(2)安装顺序:如采用先绑扎钢筋后封侧模,说明工序间的搭接要求。( 3)主梁、次梁、上筋搁置方向及相互关系(附图说明) 。(4)梁主筋钢筋连接方式、钢筋接头位置、错开距离等(粗钢筋连接应单独编 制技术交底)。(5)梁端钢筋锚固位置、长度。(6)梁箍筋绑扎要求。注明加密区部位、范围、长度,箍筋弯钩叠合处布置方 式。(7)主次梁相交处附加箍筋或吊筋要求。(8)梁保护层要求,说明塑料定位卡或垫块的间距及放置方式。5 楼板钢筋绑扎。1)楼板钢筋型号、强度等级、布置间距、连接方式等概况。(2)弹钢筋的间距分格线,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上向钢筋。预留孔、电线管、 预埋件配合及时安装。(3)绑扎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