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网络研修活动的实施策略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6255183 上传时间:2024-01-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网络研修活动的实施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师网络研修活动的实施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网络研修活动的实施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网络研修活动的实施策略(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网络研修活动的实施策略 所谓策略,就是指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教师网络研修活动的实施策略可以分为四个策略:组织策略、知识转换策略、资源流通策略、调节策略组织策略:1、以团队成员之间的差异作为资源,做好人际沟通的中介人角色。2、以目标导向策略引领团队的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3、个人以团队中的协作学习为个人学习活动的目标,以团队发展规划为个人发展的导向。4、以团队内的角色划分与责任分工为核心任务,任命或选举团队负责人和团队秘书等管理角色,建立较为稳定的团队结构。5、以校本研修的目标和要解决的实际校本问题为团队的共同愿景,建立伙伴关系,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知识转换策略:1、初期以知识社会化为知识

2、转换目标;其后以隐性知识外显化、显性知识内化和新知识生成为知识转换的目标;接着以显性知识碎片的组合化、抽象概括化和系统化为知识转换的目标,促进教师的知识在理论层面的提升;最后以团队显性知识转换为个人隐性知识、个人隐性知识生成和隐性知识外显化为知识转换的目标2、采用社会化知识管理策略。通过团队内部活动和团队间的活动来体验、传递共享的隐性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外显化,促进知识转化为团队的知识,实现知识共享,然后通过重组、综合、排序等抽象概括活动,实现知识的组合化和价值的提升。3、以系统策略为支撑,实现将教师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在强调隐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新的隐性知识的同时,注重利用高

3、质量、可靠和快速的信息技术,发展电子文档系统,用于显性知识的编码、传送和存储,然后实现显性知识的系统化表征,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理论提升,并使其得到最大范围的共享,最后教师通过知识主动体验策略,将所获得的显性知识运用于实践问题解决,在此过程中,将实践性知识内化到教师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同时在新的情境中生成新的隐性知识。资源流通策略:1、以团队内部的个人间资源流通构建局部小循环资源流通圈。2、以团队之间的资源流通构建整体大循环资源流通圈。3、加强建立小循环资源流通圈与大循环资源流通圈的多条通路,促进资源的进一步流通。调节策略:1、个人、团队和助学者均制定各自的活动计划,并均实行目标管理调节策略。2

4、、助学者要引入激励和竞争机制。3、参加研修的教师以时间管理的积分法则为时间管理策略,将整段时间区域用于参加团队活动,将零碎时间用于个人学习活动。4、团队内部要引入知识贡献率激励机制,按照知识贡献率向助学者推荐团队优秀个人。5、通过调整个人发展目标与团队成长目标,最终实现个人发展与团队成长双赢的、相互促进的、相互依赖的积极关系。6、团队建立初期,采取主控模式进行团队管理,以团队集体活动为主;其后可以采取“任务单”策略,力图将边缘参与者转变为核心参与者;抽象概括阶段可以针对教师的不同专长和专业发展需要,在团队活动中引入个性化任务分工策略。7、引入时效性策略,团队的研修内容和计划要与教师所在学校的发展变化相适应,与教师个人发展需要相适应。8、引入肯特决策模型,制订校本研修团队研修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