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整理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6254238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3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整理(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一、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名词解释1、一般许可:指行政主体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许可申请人直接发放许可证,无特殊限制的许可。2、一般行政监督:又称一般职能的行政监督,指根据行政隶属关系,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所进行的监督,各级人民政府对所属工作部门的监督。3、一般地域管辖:又称普通地域管辖,是指按照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确定的管辖。A 1、案件的移送:是指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把自己审理的案件或者案件材料全部或者部分送交有关部门处理的措施。B 1、部门规章:是国务院各部门包括各部、委、行、署和直属机构制定的规性文件的总称。2、变更判决:即在行政处罚显失公正时,人民法院作出的改变

2、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3、被授权组织:是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行使某些行政职权并承担相应义务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群众性自治组织。4、被委托组织:是指受国家行政机关的委托代为行使该行政机关某项行政职能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社会组织。5、必要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两个以上主体,因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必须合并审理的诉讼。6、必要共同诉讼人:是指必要的共同诉讼中的当事人。7、不要式行政行为:是指不需要具备特定形式或特定程序,只需行为人口头意思表示就可生效的行政行为。C 1、撤销判决:即人民法院经过审查作出的否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2、裁定管辖

3、:指人民法院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以裁定的方式确定行政案件的管辖法院。3、创制性立法:是指行政机关为了填补法律法规的空白或者变通法律规定的个别规定以实现行政职能而进行的立法。P804、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的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包括行政主体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行为,也包括行政主体制定行政措施、发布行政命令、通知、通告、决议、决定的行为等。D 1、代执行:指行政强制执行机关或者第三人代替义务人履行法定义务,并向义务人征收必要费用的强制执行措施。2、对等原则:又称“相互原则”,是指国家之间在对待对方公民、组织的诉讼地位和诉讼权利进行相互对待。3、地域管辖:又称区域管辖,是指同

4、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4、第一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管辖权限对案件进行初次审理的程序。5、当事人述:即本案当事人在诉讼中就案件事实向人发法院所作的述和承认。6、独立的许可:指许可证已经规定了所有许可容,不需其他文件补充说明的许可。7、第二审程序:是指上一级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根据当事人在法定期限提起的上诉,对下一级人民法院作出的尚未生效的行政判决或者裁定进行重新审理的程序。8、地方行政机关:指活动围及于国家一定地域围的行政机关。9、单方行政行为:是指由行政机关单方面决定,无须取得相对方同意的一种行政行为。F 1、罚款:指行政主体强制者承担一定金钱给付义务,要求者

5、在一定期限交纳一定数量货币的处罚。2、法定代理人:是根据法律规定行使诉讼代理权,代理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公民参加诉讼,具有相当于被代理人的法律地位,行使被代理人的诉讼权利和承担被代理人的诉讼义务,以维护精神病人或未成年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代理人。3、附文件的许可:指由于特殊条件的限制,需要附文件加以说明的许可。4、非排他性许可:指可以为具备法定条件的任何个人或组织所申请并获得的许可。5、附义务的许可:指被许可人获得许可的同时,亦承担一定期限从事该活动的义务,否则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的许可。6、非诉行政案件执行: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既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

6、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提出执行申请,由人发法院采取强制措施,使具体行政行为得以实现制度。G 1、国务院: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中央人民政府。2、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3、共同管辖: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民法院对同一行政案件都有管辖权。4、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两个以上主体,因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或者因同样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的诉讼。5、国家行为:是指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国防部、外交部等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以国家的名义实施的有关国防和外交事务的行

7、为,以及经宪法和法律授权的国家机关宣布紧急状态、实施戒严和总动员等行为。6、共同诉讼人:是指共同诉讼案件的当事人。7、管辖权转移:指行政案件的管辖权在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的移动。8、管辖权异议:指当事人向受诉人民法院提出的该院对于案件没有管辖权的主。J 1、级别管辖:指上下级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2、集团诉讼:是指由人数众多的原告推选诉讼代表人参加的且法院的判决及于全体利益关系人的行政诉讼。3、鉴定结论:即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鉴定人利用的仪器、设备,就与案件有关的专门问题所作的技术性结论。4、举证责任:是法律假定的一种后果,特指承担责任的当事人必须对自己的主举出主要的事实根据,以

8、证明其确实存在,否则将承担败诉后果。5、即时强制:是指因情况紧急,为了达到预期的行政目的,行政主体不以相对方不履行义务为前提,即对相对方的人身自由和财产予以强制的活动或制度。6、间接强制执行:是指通过间接手段迫使义务人履行其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或者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行政强制措施。7、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的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行为,通常以具体、完整的行政决定的形式表现出来。K 1、勘验笔录: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对行政案件有关的现场或者物品进行勘察、检验、测量、绘图、拍照等所作的记录。M 1、没收财物:指行政主体依法将

9、行为人的部分或全部所得、非法财物包括违禁品或实施行为的工具收归国有的处罚方式。P 1、派出机关:指由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有权机关批准,在一定区域设立的、代表该级人民政府组织与管理该区域所有行政事务的行政机关。2、排他性许可:指某个人或组织获得该项许可后,其他任何人或组织均不能再获得该项许可。3、普通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两个以上主体,因同样的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的诉讼。4、普通共同诉讼人:是指普通共同诉讼中的当事人。Q 1、起诉: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侵害,而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人民法院通过行

10、使审判权,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诉讼行为。2、缺席判决:即合议庭审理时,在当事人缺席的情况下,经过审理作出的判决。3、确认判决:即人民法院通过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确认相应行为合法或者,4、权利性许可:指申请人取得行政许可后,并不承担作为义务,可自由放弃被许可的权利,并且并不因此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许可。S1、受理:是指原告起诉后,经受诉人民法院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决定立案审理的行为。2、书证:即以文字、符号、图案等所记载的容表达的与案件事实有关的人的思维或者行为的书面材料。3、上诉:是指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所作出的未生效的行政裁判,在法定期限声明不服,提出上诉状请求上一一级人民法院对行

11、政案件进行第二次审理并撤销或者改变第一审裁判的上诉行为。4、诉讼终结:即在诉讼过程中,因出现使诉讼不能继续进行且不能恢复或者诉讼继续进行已经没有实际意义的情况。5、诉讼中止:即在诉讼过程中,由于发生某种无法克服和难以避免的特殊情况,人民法院裁定暂时停止诉讼程序的进行。6、司法建议:是指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时,对于与案件有关的但不属于人民法院审判权所能解决的问题向有关方面提出的建议。7、视听资料:即以录音、录像、扫描等技术手段,将声音、图像及数据等转化为各种记录载体上的物理信号,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8、授权立法:是指依据特定法律、法规授权或依据国家权力机关或上级国家行政机关通过专门决议的授权,制定

12、规性法律文件行为。9、审计监督:是根据会计记录等有关经济资料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由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审核和稽查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经济效益和财政法纪的遵守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提出审议报告,以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的活动。10、诉讼代理人:是指以当事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围代替或协助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11、诉讼行为能力:又称“诉讼能力”,是指以自己的行为行使诉讼权利和履行诉讼义务的资格。12、诉讼权利能力:又称“当事人能力”,是指能够享有行政诉讼权利和承担行政诉讼义务的资格。13、审理程序延阻:是指由于某些特定的原因,使诉讼过程中断或者不能按正常程序进行审理和裁判。

13、14、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发现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违反法律、法规规定,依法对案件再次进行审理的程序。15、双方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方互相协商,经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后才采取的行政行为。16、涉外行政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受理、审理和执行具有涉外因素的行政案件所适用的诉讼程序。T 1、同等原则:又称“国民待遇原则”,是指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在我国进行行政诉讼,享有与我国同等的诉讼权利和负有同等的诉讼义务。2、特殊许可:指除符合一般许可的条件外,对申请人还规定有特别限制的许可。 12、合法性原则:指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围、条件和程序。3、特殊地域管辖:又称

14、特别管辖,是指根据具体行政行为的特殊性或者标的物所在地来确定管辖的人民法院。W 1、物证:即以物品、痕迹等客观物质实体的外形、性状、质地、规格等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2、维持判决:即人民法院经过审理,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作出的维持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X 1、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和控制的法律规的总称。2、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规性文件的总称。3、行政机构:是指构成各行政机关的部各单位。4、行政关系:就是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5、行为许可:指允许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从事某项活动的许可。6、行政职

15、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7、行政组织:指一切行政机关、行政机构的综合,是行政机关体系的总称。8、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9、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权的表现形式,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权能。10、行政争议:是指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因行使行政职权而与另一方发生的争议。11、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12、行政: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违反行政法律规的行为。13、行政处罚:是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14、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将行政职权及行政职责的一部或全部授给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行使的法律行为。15、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16、行政不当:也叫行政失当,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执行行政管理过程中作出的行政行为合法但不合理。17、行政拘留:也称治安拘留,是特定的行政主体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的公民,在短期剥夺或限制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18、行政责任: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因行政或行政不当,违反其法定职责和义务而应依法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19、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