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腹高频超声在肝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6253491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腹高频超声在肝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经腹高频超声在肝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经腹高频超声在肝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经腹高频超声在肝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经腹高频超声在肝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腹高频超声在肝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腹高频超声在肝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探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腹高频超声在肝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摘要】 目的:探讨经腹高频超声在肝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5年5月至2006 年12月应用了经腹高频超声行肝脏检查的76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7例用常规经腹探头检查发现肝脏内回声弥漫性不均匀后改用高频线阵探头扫查,检出肝脏浅层内结节状小病灶42例;有9例用常规经腹探头检查无异常声像发现后改用高频线阵探头检出肝脏浅层内散发结节状小病灶6 例。 高频线阵探头检出的实性结节状小病灶最小0.3 cm, 小囊性病灶最小0.2 cm。结论:高频线阵探头能清晰显示肝浅层(约4 cm)内的细微结构,对肝脏浅层内结节状小病灶的检出明显优于常规经腹探头,

2、 但不能严格定性,有待于应用超声造影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肝脏;高频超声;经腹部扫查高频线阵探头(通常探头频率7.5 MHz)常规应用于浅表器官和外周血管检查,因受探测深度和透声窗的限制,一般不用于腹部脏器检查。我们应用高频线阵探头行经腹肝脏高频超声扫查,探讨其在肝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我院2005年5月至2006 年12月在肝脏超声检查中,常规经腹部探头显示肝脏内回声弥漫性不均或待排除肝脏浅层病变时,将高频线阵探头作为常规腹部探头扫查的补充用于肝脏检查,共计76例,对该部分患者的声像图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患者男49例,女27例,年龄28岁81岁,平均年龄47岁

3、。其中有肝炎病史者49例,肝硬化病史者13例,肝外恶性病变病史3 例, 确诊为原发性肝癌随访检查者4例,无特殊病史的检查者 7例。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Sunny 380彩超。高频线阵探头频率为3 MHz12 MHz,凸阵腹部探头频率为2 MHz5 MHz。肝脏扫查方法:在常规经腹探头扫查后,对可疑病变部位用高频线阵探头作补充扫查。适当调节探查深度和时间增益补偿(TGC),将聚焦区调节到感兴趣区;嘱受检者深吸气后屏气,使肝叶下移,在剑突下对肝左叶作纵切、横切扫查;左侧卧位,沿各肋间隙对肝右叶作扇形扫查,高频线阵探头特别有利于肝右后叶的显示。2 结果本组用常规经腹部探头检查发现肝脏内回声弥漫性

4、不均匀后改用高频线阵探头扫查67例,检出肝脏浅层内结节状小病灶42例, 其中弥漫性分布的多发性实性病灶26例, 肝内弥漫性分布的小囊性病变5例, 肝浅层内散发实性病灶11例;有9例用常规经腹部探头检查无异常声像发现后改用高频线阵探头扫查,检出肝脏浅层内散发结节状小病灶6例(见表1)。本组高频线阵探头对肝脏结节状小病灶的检出率为63.2%(48/76),其中肝脏内回声弥漫性不均匀组高频线阵探头检出小病灶的比例为62.7%(42/67)。高频线阵探头检出的实性结节状小病灶最小0.3 cm, 小囊性占位病变最小0.2 cm。有7例实性病灶经CT检查和肝脏组织活检病理证实为弥漫型分布的肝细胞癌结节4例

5、、散发肝细胞癌小病灶3例。3 讨论高频探头具有良好的细微分辨力,有研究证实肝脏术中高频超声检查对提高肝内小癌瘤的诊断有显著的作用1。我们将高频线阵探头作为常规腹部探头扫查的补充试用于经腹肝脏检查,发现能提高肝脏浅层小病灶的检出率,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本组资料显示,当常规腹部探头检查发现肝内回声弥漫性强弱不一,回声光点增粗,分布不均匀时,运用高频线阵探头作补充扫查,对排除弥漫性占位病变和提示有否硬化结节的存在有较大的价值。肝内弥漫分布肝癌结节时,大小可数毫米至数厘米,癌结节细小特别与肝硬化结节混合存在时,常规经腹部探头检查可仅表现为肝内回声强弱不等,分布零乱,不易与肝硬化鉴别2,而高频线阵

6、探头可清晰显示肝内弥漫分布的细小病灶的存在,此类肝癌结节以不均匀低回声多见,少数表现为不均匀高回声型3,边界清或不清,部分可见有晕圈,用高频线阵探头易于显示这些结构。本组有4 例癌结节呈弥漫性分布的肝癌患者,常规经腹部探头发现肝内回声不均而未见明显占位病灶,1例超声诊断为肝内回声不均待查,3例超声诊断误诊为肝硬化,改用高频线阵探头扫查,均很容易的显示出肝浅层内弥漫分布的小占位病灶。在慢性肝炎患者和老年患者中,运用高频线阵探头常可检出呈增强回声的细小硬化结节,边界清,多为散在分布,无肝血管瘤的“边缘回声清晰锐利、浮雕样”特征,彩色多普勒其内不能检出彩色血流信号,此类结节,常规腹部探头通常难以显示

7、。晚期肝癌患者常规经腹探头常可发现肝内回声不均,而对肝内小的转移病灶通常不能良好显示, 应用高频线阵探头可清晰显示肝浅层内小病灶的存在,因此对确诊为原发性肝癌进行随访检查者,高频线阵探头对了解肝癌的肝内转移情况很有帮助,对决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发现肝外器官恶性肿瘤待排肝内转移灶时,运用高频线阵探头作补充扫查可防止漏诊。超声诊断转移性肝癌的作用受到限制的常见原因是癌肿位于肝右后叶上段接近右侧横膈3。高频线阵探头对距体表较浅的病灶具有良好的分辨力,可清晰显示病灶的边缘及了解其内血流情况。如一胃癌切除术后半年复查病例,腹腔内发现多发性淋巴结肿大,门静脉主干内已有癌栓形成,常规经腹部探头

8、扫查显示肝内回声均匀,未发现明显病灶,而运用高频线阵探头很容易的在肝右后叶上段包膜下发现一增强回声病灶,边界清楚,CDFI:病灶内血流信号丰富。发现肝内病灶后,再用常规腹部探头在同一部位仔细检查,仅发现该区域回声欠均匀,仍未能显示明显结节存在。对肝癌高危患者,如有乙肝病史、输血史和肝硬化的患者进行肝超声检查时,在常规腹部探头扫查后,运用高频线阵探头作补充扫查,可排除表浅部位病灶、小病灶的存在。综上所述, 高频线阵探头对肝脏浅层病变的分辨力优于常规经腹部探头,对脏器细微结构显示清晰,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高频线阵探头能清晰显示肝浅层(约4 cm)内的细微结构,对肝脏浅层内小结节的检出明显优于常规经腹部探头。对小结节,尤其粟粒大小的结节,超声很难把肝硬化结节与肝癌及肝血管瘤鉴别,应用高频线阵探头可使结节状回声清晰,但仍不能严格定性,有待于应用超声造影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 1 林礼务,叶真,薛恩生,等术中超声在肝胆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超声医学杂志,1999,7:5155172 李治安临床超声影像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429433 曹海根,王金锐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57181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