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人生寓言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6248850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人生寓言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上册人生寓言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上册人生寓言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上册人生寓言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上册人生寓言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人生寓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人生寓言(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标理解寓言的含义。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教学重点理解寓言含义。学习精美的表达。课前准备查字典、词典,扫除字词障碍。预习课文内容。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白兔和月亮:介绍寓言。解读寓意。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把握人生态度。教学设计人们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我们今生今世。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出示课题。介绍寓言朗读疏通文意,感受语言。整体感知感知内容a这则寓言讲

2、了一个什么故事?设计目的:掌握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完整地复述课文。b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设计目的: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第一问,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回答。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为什么会患得患失?设计目的:理解占有欲在作祟。d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设计目的:理解寓意。以上问题难度不大,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略加点拨,学生可以自己完成。感知语言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赏析。例如,“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

3、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除让学生分析上述词语的妙用之外,还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有关的词句再作分析,并让学生试着仿写。问题研究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把握结构。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让学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这则寓言提到了人类有什么含义?寓言的讽刺意义。辩证思维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自我反思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原因是什么?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作业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预习落难的王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教学落难的王子: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与白兔与月亮L匕较阅读。教学设计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给

4、大家讲过,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好生活中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还要告诉大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难、挫折甚至灾难打交道。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警示。朗读、默读课文仔细推敲课文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认真揣摩故事情节与中心的关系。整体感知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的表现上发人深省,而且在情节的编排上也很具典型性,有普遍的现实意义。教师应组织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由于学生阅历有限,有些问题没有直接体验,教师要很好地引导,还是应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实例,加

5、以印证为好。讨论题:这篇寓言说了个什么故事?要求学生熟练地复述课文。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可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提示:线索人物。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提示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其实未必如此,假如灾难真的落到了人们的头上,谁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

6、实中的普遍性。问题研究对课文的内容整体把握之后,学生的认识可能还是粗浅的。教师应再引导学生对重要情节和关键词句进行深入研讨,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学生讨论,教师备案引导: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揭示中心。提示开始很脆弱,后来坚强起来。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编排情节有何用意?让学生理解作者设置这样的极端情节的典型意义。“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提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7、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提示王子落难的故事还会不断发生,而旁观者的叹息也将无限循环地延续下去。只有经历厄运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只有落难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这个问题要启发学生辩证地来谈,谈透彻,让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观的教育。比较阅读与白兔和月亮比较阅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辨析: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训练学生的赏析能力。学生可自由评说,教师不必加任何框框,可适当点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将问题归结到以下几点。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

8、。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以上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教师引导得当,还是可以完成的,可根据情况处

9、理。体验与反思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此我们应怎样面对?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是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的。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毕竟不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小结我们学习了两篇寓言故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应当怎样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作业完成“研讨与练习”剩余部分。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一、给下列加点

10、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风韵()金窖()抢劫()禀告() 2、ch销()运()jio洁()童心未mn() 险象di生() 二、根据意思写出适合的词语。 3、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4、各种危险的现象一个个出现。() 5、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6、形容人感情脆弱,容易发愁或感伤。() 7、(事情)突然发生。() 8、全世界找不出第二个。() 三、填空、简答。 9、寓言、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渝或讽刺意味的故事。主人公多为,也可是人或非生物。篇幅大多,情节较,主题充满智慧和哲理。大多采用和的表现手法。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故事是古希腊的。 10、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王子给我们的启示分别是: 11、白兔姑娘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12、落难王子为什么把主人公定为王子?为什么要把厄运编造得如此凶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