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方式与幼儿性格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6246026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养方式与幼儿性格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养方式与幼儿性格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养方式与幼儿性格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养方式与幼儿性格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养方式与幼儿性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养方式与幼儿性格(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养方式与幼儿性格一、家庭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影响的重要性(一)家庭中父母教养方式的概述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一个人最早接触、并且终身保持密切联系的重要环境。家庭教养方式是在家庭生活中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以培养身心健康和合格社会成员为目标的最主要的活动,它在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倘若孩子极小时形成的坏习惯没有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加以纠正,由此产生的对其心理发展不利的个性特征将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孩子面前任何有关的生活习惯都会影响着幼儿的一生,俗话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由此看来,幼儿的早期生活经验的形成与内容,多半由家庭教

2、养方式所决定,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性格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二)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的意义对父母而言,良好的教养方式可使家庭的总体功能稳固健全。有着良好教养的父母,知道用正确的教养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才能使幼儿生活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从小接受父母传递的良好习惯。教养成功是对父母最大的奖赏和鼓励,看到自己的儿女有出息是做父母的最大心愿。良好的教养方式也能大大增加父母的自我价值和生活满意度,深化父母之间的感情,从而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及亲情。对子女而言,良好的教养使他们在个性、品德及行为诸方面健康成长,为他们一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幸福和事业成功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对社会而言,良好的家庭教养可以使文

3、化传统和社会规范得以在亲子互动关系中很好地传递,这是任何家庭之外的力量所不可替代的。二、父母教养方式类型对幼儿性格的影响心理学家根据潜心研究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与孩子社会化能力间的相关关系,把父母归纳为三种类型:即专制的父母、放任的父母和权威的父母。其教养方式也有着相应的表现,可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划分为三个基本类型:绝对权威型、宽松放任型和民主权威型。(一)专制型父母及其绝对权威型的教养方式专制型的父母把孩子作为附庸,对孩子的行为过多地干预。要求孩子绝对遵循父母所订的规则,不鼓励孩子提问、探索、冒险及主动做事。较少对孩子表现温情,并严格执行对孩子的处罚。这种教养方式在某种情况下对父母而言,可能更省

4、事,但这种家庭的孩子从小缺乏思考的训练,又未从父母那儿得到温情,他们不懂得如何恰当表达自己的情绪、想法。专制型家庭的限制往往是无目的的、不合理的或者是身体上的强制,则会对儿童的社会化产生相反结果。在人际关系方面,如与其他幼儿交往,可能会碰到较多困难,他们始终处于被领导的地位,没有竞争意识,表现出焦虑和喜怒无常等,这将会造成孩子多方面的适应问题。如果父母常持拒绝冷酷控制的态度,将会造成孩子自卑、焦虑、退缩、过分顺从、无安全感、攻击性强或有反社会行为。(二)放任型的父母及其宽松放任型的教养方式在父母的眼里,孩子无足轻重,父母与孩子各有自己的活动范围及方向,不为孩子立任何规矩,无明确要求、奖惩不明。

5、只给予孩子足够的温情,孩子没有“长幼有序”的观念,享有很大的自主权。这种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忽略了教导孩子尊重,不能适时提供孩子做人处事的基本道理,使得孩子较缺乏自制力。尤其对学龄前孩子来说,父母若不能在言语、行为上有所引导,那么,孩子有如独自在汪洋大海中漂泊,不知该往何处,即使犯错也不自知。所以,给孩子这种自主,反而阻断了他学习做人的机会。这种孩子在与别的同伴交往时,会处处将自己的地位放在最高,好强,经常出现攻击行为。 (三)民主权威型的父母及其民主权威型的教养方式这样的父母会以合理、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他们站在引导和帮助的立场,设下合理的标准,并解释道理。既高度控制孩子又积极鼓励孩子独立自主

6、。这类孩子易形成稳定的依恋,与同伴能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是一种以感情为基础对子女具有权威性的管教方式,可以训练子女独立,具有责任感和自制力,并且能促进子女思维的发展,因而这种方式培养出的孩子能独立思考、勇于行动、自信果断。权威型家庭中的限制明确合理,它给予儿童行为的适当自由和对独立性的奖励会促进儿童的社会化责任感成就感、自尊、语言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由上可见,专制的父母为孩子规划所有事,将孩子训练成听话的机器,并不能帮孩子获取必要的知识技能。宽松放任的父母是不负责任的父母,往往使孩子面对挫折无法适应。唯有权威的父母才能培养孩子健全的自我,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从小被尊重,又不乏父母的引导和

7、要求,往往能成为最独立而有自信的人。因此,民主权威型是最理想的一种教养方式。三、运用科学的教养方式促进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一)树立良好的榜样进行教育1. 父母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素质“教育人者先受教”,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父母,尽可能使自己成为有广博的知识才能的人。父母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并不是说父母必须成为数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等,而是指平时父母应该尽量多地了解和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常识,收集生活中良好的范例。这样不仅会丰富自身的生活,更能较好地应对孩子提出的各类问题。因此,实际生活中,父母不仅需要学习一些教育孩子的尝试,更需要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善于改进。2.多用正面的

8、榜样进行教育父母在子女心中具有较高的权威,孩子从小与父母朝夕相处,父母对孩子影响的时间最长也是最深刻。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会成为子女仿效的榜样。广义上讲,父母对孩子的榜样教育并不只是体现在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上,实际上家长平时如何对待工作、安排娱乐,如何对待他人,甚至如何穿、说、走、发脾气都可能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可见,家长的榜样作用是何等重要,家长若想使孩子具有某种好的习惯和特点,他自己首先要具备这种习惯和特点。(二)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促进幼儿乐观与自信家庭气氛对幼儿的个性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轻松、愉快、幽默的家庭气氛中,幼儿会保持愉快的情绪,表现出富有朝气

9、,乐观和自信的性格特点,而在少言寡语、单调、郁闷的家庭气氛中,幼儿情绪紧张、烦躁,易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因此家庭成员之间一定要彼此尊重,相互理解关心。家长要善于用理智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不要在幼儿面前争吵,或少言寡语,闷闷不乐。要尽量创造一种轻松的活泼和谐,充满欢笑声的家庭气氛,才能使幼儿的个性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三)奖励与惩罚要运用得当奖励通常包括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两种形式。父母适时合理的精神奖励,以及对良好行为的明确要求,会促进儿童社会责任感发展。但是有些家长会用物质奖励幼儿,也取得同样的效果。但是过多的物质奖励往往会产生相反的结果,尤其是滥用物质奖励。我国教育家陈佑兰先生说过:“物

10、质奖励会降低儿童对行为标准的内化,阻碍认知能力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发展”。惩罚也是家庭教养中常用的方法。惩罚一般分为两种形式:强制和爱的收回,强制会阻碍儿童道德内化、降低儿童良知的发展,导致儿童攻击行为及其它不良行为。爱的收回也是一种心理惩罚。常听父母说“你再这样,我就不喜欢你”,称之为爱的收回。爱的收回,在使用时必须是适度的,过多地无区别地使用爱的收回易使儿童内疚感过重,对社会行为规则只是刻板而不是灵活地变通遵守,并且只能在一定的家庭环境中进行。在权威型家庭中,爱的收回会对儿童社会化起积极作用,相反,在专制型家庭中使用则会起消极作用。只有将奖励和惩罚运用得当才能更好的促进孩子性格的发展。奖励惩

11、罚不要过度,适当的给孩子合理的奖励及惩罚。(四)家长与幼儿园的合作共育家长在做好家庭方面的同时,也要顾及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孩子除了接触父母外还会跟幼儿园的老师、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和玩耍,性格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虽然幼儿大多时间是跟家长在一起受到的影响是最大的,可是我们不排除他在外的影响。所以,幼儿园对其性格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家园合作为幼儿性格的形成一起打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参考文献1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2朱家雄.21世纪幼儿家庭教育指南M.福州: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3何大慧.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编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年4郑福明.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5陈鹤琴.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OL.http:/ ,2006年7钱兰英.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发展OL. 心动力教育研究中心,2006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