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生物 1.1.3《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碳化合物、糖类》教案 浙教版必修1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6244455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一生物 1.1.3《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碳化合物、糖类》教案 浙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年高一生物 1.1.3《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碳化合物、糖类》教案 浙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2年高一生物 1.1.3《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碳化合物、糖类》教案 浙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2年高一生物 1.1.3《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碳化合物、糖类》教案 浙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2年高一生物 1.1.3《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碳化合物、糖类》教案 浙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一生物 1.1.3《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碳化合物、糖类》教案 浙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一生物 1.1.3《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碳化合物、糖类》教案 浙教版必修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一生物 1.1.3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碳化合物、糖类教案 浙教版必修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碳骨架的形成;了解碳化合物的多样性;知道生物体内存在的四大类碳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2了解糖类的元素组成和糖类的种类;了解单糖和二糖、多糖的关系;了解动植物细胞内所含的各种糖类及其作用。3了解糖类鉴定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学会食物中淀粉和还原糖的检测。【能力目标】1通过对碳骨架的形成、碳化合物结构模型的分析,学生培养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通过碳化合物多样性、碳化合物结构比较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2通过对各种糖类性质的比较,训练学生类比

2、归纳能力。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及对材料的归类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碳化合物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当今生物科学的突飞猛进是与理化知识发展分不开的,物理、化学的先进实验手段是对生物科学的武装;同时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物质性,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2通过学习,让学生感悟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中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通过学生之间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合作、交流、讨论,让学生体会集思广益的好处,培养合作的意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本节课先介绍了碳原子的电子排布,引出碳骨架形成的教学。同时碳原子要与别的原子形成四个共价

3、键的教学也可以延伸到碳与氢、氧、氮、硫、磷等结合,从而得出碳是所有生命系统的核心元素。然后再对生物体内四大类碳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的概念加以介绍。这一部分立足于使学生理解生命的物质性,剖析化合物的结构组成,为学习后面的生物体内的碳化合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打好基础,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的元素组成和化学结构。在学习了碳化合物的基础上,学习糖类知识是一个知识迁移和提升的过程。教材中用非常简练的文字描述糖的种类和功能,却有一个非常直观的糖类分子结构图,这是以往教材所没有的,突出了本教材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能力的培养,这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糖类的结构和功能的不同。教材又在蛋白

4、质后安排了一个用化学方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的方法,更突出了本教材体现新课标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及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理念。由于人类社会面临着严重的能源危机,而糖类是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更是我们的主食,所以本内容的学习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情感和责任感。并且将为第三章细胞的代谢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碳是所有生命系统中的核心元素;单糖与二糖的关系及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成分的方法。2教学难点:二糖和多糖不同结构特点。【建议课时】 “碳化合物”、“糖类”和“检测组织中的糖类”三块内容建议安排1课时。三、学情分析编者考虑可能有些学校在高一开设生物课(下同),在上本节课之前可能

5、还没系统地学习有机化学的有关知识,所以要让学生通过一节课的时间就理解理解碳骨架、碳化合物的多样性进而理解糖类相关知识是有点难度的。学生通过前面共价键的知识的学习,已经为我们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可以从碳原子的四个共价键引出碳骨架的形成、碳化合物的多样性、碳是所有生命系统中的核心元素等内容的教学。糖类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一种有机物,安排在碳化合物的学习之后,让学生有从纯理论到实际生活的感觉,再加上我们在课程安排上把后面的实验内容提前到本课,学生在动手中体验所学的内容,会有着浓厚的兴趣。此时,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同时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心理,渴望了解自然界的奥秘。通过本内

6、容的学习,将有力的促进学生形成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有利于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虽然由学生自己结合实际,通过实验、分析、讨论得出的结论也许不一定全面。因为学生经过类似于科学家研究时的思考和分析得出的,从中获得科学研究过程的体验,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本内容的学习是对学生原有知识的整合,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四、教学设计【设计思路】由于学生还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有机化学,学习时会有些困难。因此教师在处理这部分教材时,要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水平,多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浅显的语言加

7、以解释、讲授,以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对于碳化合物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对不同的碳化合物多进行对比,理解碳化合物的多样性,使记忆在开始的时候就是正确的。糖类是我们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一种物质,但对它的认识又极其模糊,说到糖类,自然就会和甜联系在一起,但这并非是糖类的共性,所以教学可从此设问,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然后通过大量实物展示,说明都是糖类,带动学生学习糖类的种类、结构和功能,通过课件或者模型演示来说明各种糖类的关系,再通过实验,来强化学生感性认识。教学中注意适当突出后边将要应用的糖类知识,这样可以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知识基础。通过讲述糖类的水解作用,使学生理解单糖、二糖、多糖三者的区别和联系。关

8、于糖类的作用,既要突出它是赖以维持生命系统的主要能源物质,又要点出它是细胞许多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教学准备】单糖分子结构模型(或单糖形成二糖、多糖的动画课件);试管、量筒、研钵、漏斗、滤纸、沸水浴、本尼迪特试剂、碘-碘化钾溶液;梨、白萝卜、苹果、胡萝卜、红薯、马铃薯、白菜等常见水果和蔬菜及其匀桨液。【教学方法】由于学生还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有机化学,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会有些困难。因此在教法上,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要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水平,多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浅显的语言加以解释、启发,以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如在对碳化合物进行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的碳化合物多进行对比,启发学

9、生的思维,理解碳化合物的多样性,使知识在开始的时候就是正确的而不会出现迷思概念。【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复习提问复习:上节课我们以NaCl为例学习了共价键的知识。什么是共价键?共价键怎么形成的?提问:你能写出H、Cl之间是如何共用电子对的吗?(积极肯定学生的活动)倾听、回忆、思考。回答: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对电子的吸引能力差别不大,一般以共价键结合。共价键是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的。书写: 讨论、分析。复习共价键的知识,为即将展开的碳与别的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教学做好铺垫。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调整课堂教学。引入:一、碳化合物碳骨架碳化合物多样性碳是所有生命系统中的核心元素

10、生物体内的碳化合物生物大分子设问:氢、氯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使得双方都达到了外层电子的稳定结构。那如果是碳、氢呢?碳又如何跟氢形成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需要几个氢跟它共用电子?你能写出它的电子式么?指导交流:哪位同学好了可以直接站起来发表你的看法。其他同学也可以补充。(肯定学生的活动和结论)讲述:把电子分布写出来的这种方式比较麻烦,化学上,我们可以用“”来表示共价键。比如CH4(甲烷)可用如下图的形式来表示。板图:过渡:我们看到甲烷中碳和氢形成四个共价键才使碳达到稳定结构。那如果两个碳和若干个氢全都参与形成一个化合物分子,又是什么情况?(积极肯定学生成果)讲述:碳原子除了跟氢原子可以共用电子对形

11、成共价键以外,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也能相互共用电子,其结果是形成的长长的碳链。这个骨架全是由碳原子组成的,我们称为碳骨架。板书:碳骨架讲述:分析碳化合物的时候,如果已知碳原子数,要确定结构种类的数目时,只需写出碳骨架即可。讲述:教材中的图14是展示碳骨架的几种结构。大家可以先看一下。大家发现什么不同没有?设问:刚才大家分析的碳化合物,如果把碳碳双键和叁键的情况计算在内,化合物的种类又可以有几种?讲述:碳骨架上的这些短键,我们可以称为游离键。这些游离键除了可以跟氢原子结合以外,还可以跟氧、氮、硫、磷等结合,因而就形成了数百万中碳化合物。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我们说碳是最基本的元素,是所有生命系统中的

12、核心元素。板书:碳是所有生命系统中的核心元素。讲述:在所有的生物体内,存在着很多碳化合物。这些碳化合物可以根据他们的化学结构,分为四大类: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板书: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多媒体:展示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的化学结构图。讲述:这四类化合物中,除了脂质以外,分子量都以万计,甚至百万计,我们把这样的一些碳化合物称为生物大分子。脂质的分子量没有那么大,但是为了方便起见,有时也把它们归入到生物大分子的行列。过渡:我们先来学习糖类的相关知识。通过对碳原子的电子分析,概括出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要形成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需要获得4个电子。也就是说,碳要与4个氢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

13、。学生书写:深入思考两个碳和若干个氢全都参与形成一个化合物分子的具体情况。展示结果:倾听、体会。观察、思考。深入体会碳化合物多样性。形成印象:碳是所有生命系统中的核心元素。观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训练知识的迁移能力。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积极评价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双键、叁键的教学,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学生进一步理解碳化合物的多样性。突破本节课的重点的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为后面几节的碳化合物教学留下初步印象。引入二、糖类设问:说到糖类,同学们知道糖类包括哪些?糖类又有什么特点?反问:就这些吗?所有的糖类都是

14、甜的吗?回答: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可能回答:甜的是糖,有白糖、红糖、葡萄糖等。观察。从已知生活知识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入新课。糖的组成元素展示糖类的实物:葡萄糖 苹果中果糖 冰糖 麦芽糖 蔗糖 淀粉和棉花等讲述: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之比约等于2:1,类似水分子,所以也叫碳水化合物。(板书:组成元素)观察、分析、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具有共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从熟悉的生活中常见物质入手,易激发学习的激情。糖的种类单糖二糖讨论:这些都是糖类,但它们的性质为什么如此不同呢?(适当在性质与结构的关系引导)(板书:糖的种类)讲述:糖类大致可分为单糖、二糖、多糖等几类,单糖是糖类的结构单元,二糖和多糖分别是由两个和多个单糖连接而成。(板书:单糖)讲述:最常见单糖有葡萄糖和果糖,它们的分子式都为C6H12O6,但结构不同(在有机化学上叫同分异构体),在副板书上画出葡萄糖和果糖的分子结构,用模型展示或课件展示葡萄糖和果糖的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