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精品】【长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学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6244186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精品】【长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名校精品】【长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名校精品】【长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名校精品】【长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名校精品】【长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校精品】【长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校精品】【长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学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精品资料语文第12课出师表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3积累名句,背诵全文。能力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德育目标 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人才。【重点、难点】1 背诵全文,力求当堂成诵。2 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3 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语言积累】1.生字:殂(c) 弘(hng) 菲(fi)薄 攸(yu) 谏(jin) 诹(zu)猥(wi) 枉(wng) 庶(sh) 弩

2、钝(n dn) 攘(rng)除 2重点实词。 臣本布衣:平民 。 躬耕:亲自。 以驱驰:奔走效劳 。 倾覆:兵败。 光:发扬光大。 恢弘:发扬扩大。 失义:适当恰当。 宫中:皇宫中。 府中:朝廷中。 陟(奖)罚(惩罚) 臧(善)否(恶)。 刑赏:罚。 以遗:给予。 夙夜:早晚。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攘除排除、铲除。 以彰:表明。 之慢:怠慢、疏忽。 以咨诹(询问)善道, 雅言(正言) 之理:治。3通假字:阙(通“缺”当“缺点、疏漏”讲)漏。 简(通“检”选拔)拔4.古今异义字: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指品质低劣、下流。 由是感激:感动振奋。今意指激动感谢。 痛恨:痛心遗憾。今指十分憎恨。

3、开张:扩大。今指商店开始营业。5.一字多义: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i)陛下。(给予)深追先帝遗(y)诏(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恐托付不效。(成效)。 不效(效果)则治臣之罪5.成语及名句:妄自菲薄。 三顾茅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文体感悟】1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诸葛亮追随刘备二十多年。一方面是感恩图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初辅刘备时,刘备的地位尚未巩固。他竭忠尽智,终于使蜀汉地位渐趋安定。公元223年刘备临终时,把刘禅托付给他,并要刘禅“事之如父”。诸葛亮也一心希望刘禅成功,并无丝毫恃功自大的意思,他对刘备父子,真是一片至诚。 21

4、cnjycom他的图报就是以贯彻他的政治主张为最终目的的。二十多年来,他辛勤创建西蜀,还要进一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所以在适当时机,准备出师,并提出自己的意见。2.区别历史事实中的诸葛亮和传说中的诸葛亮。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有政治远见,能对复杂的形势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规律,定出方针。他在政治上的措施是赏罚严明,恩威并施。其他如开发生产、发明新武器等,都有它的历史价值。他还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如“戒子”“戒外甥”等,主张修身养德,志向高远,这些精神,多可借鉴。【来源:21世纪教育网】传说中的诸葛亮,已被作为智慧的化身。但在他身上附加的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是不能当作史实

5、来看的。www-2-1-cnjy-com本文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对朝廷内政提出的建议。文章总结了“亲贤臣,远小人”才能使蜀汉兴盛的历史经验,表示作者“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表现了诸葛亮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忠忱。本文寓情于议,寓情于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仅主张明确,析理透辟,而且殷切期望之情溢于言表。2-1-c-n-j-y【语篇研读】1.诸葛亮是从哪几个方面提出建议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本文陈述的重点是什么?这些建议可概括为两大方面:国内政事,北伐之举。从写作背景上看,“修明政治”是早就提出的治国策略,现在重新提出,目的在于为出师伐魏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北伐无后顾之忧。诸葛亮此次出师时

6、,刘禅只有20岁,昏庸无能,不懂得治理政事,如果出师后国内政局不稳,前方必然会受到影响,可见讲治国大计和政事安排正是为了出师北伐。本文陈述的重点是对国内政事的安排。21*cnjy*com2.就国内政事的安排,诸葛亮提出了三条建议,这三条建议中哪一条是最主要的?为什么?就国内政事的安排,诸葛亮提出了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这三条建议的核心是亲贤远佞。表文主要是向后主进言的,首揭“开张圣听”,以打开进言之路。在打开忠谏之路的前提下,谈执法“平明”,先总提后分述,扣紧“开张圣听”的精神。宫中之事,向郭攸之、费帏、董允这些志虑忠纯之士请教;府中之事,向向宠请教。最后提出亲贤远佞。三项建

7、议,既独立成项,又相互关联,广开言路是前提,执法公平是关键,亲贤远佞是核心。能否做到广开言路和严明赏罚,关键在于能否做到亲贤远佞,亲贤远佞的思想是贯穿全篇的。3文章主要向后主进谏,开篇为什么从蜀国形势谈起?既然益州“疲弊”,又为何要出师伐魏?表文开篇点明天下形势,“今天下三分”,尚不知鹿死谁手,复直言“益州疲弊”,自身条件很差,地少将寡,民穷地荒,进而大声疾呼:“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在凸显形势的情况下,垫以“侍卫之臣”“忠志之士”,他们不忘先帝遗德,不改对后主的忠心,转危为安是有希望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三项治国主张。表文将是否广开言路

8、、执法严明、亲贤远佞从关系国家存亡的角度来谈,从关系忠于先帝的高度来说,使人闻之惊心,思之动心。因此可以说,从蜀国形势谈起,这样的切入角度无疑是最佳的。【来源:21cnj*y.co*m】4文章第5段为什么插入对往事的回忆,去掉这一段文字,好吗?表文为了说明亲贤远佞的利弊,以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历史事实,作为前车之鉴,并以先帝叹息、痛恨桓帝、灵帝昏庸误国为告诫,促使后主亲信贤臣,并以“汉室兴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由近及远,借古鉴今,成败并举,经纬成文,思路开阔。5课文第6段叙写自己的生平(21年的经历),好象是多余的,对此你怎么看,诸葛亮的这段自叙经历的文字,是为了进一步打动刘禅,使他

9、乐于接受自己的谏言,写得慷慨深沉,动人心魄。这一段文字与上下文貌分神合,明疏实密,别开生面,造成文势的波澜起伏,实不能删去。www.21-cn-【达标测试】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 崩殂( )以塞( )忠谏之路 陟罚臧否( ) 以遗( )陛下 裨补阙漏( )桓灵( ) 猥自枉屈( )夙( )夜忧叹 庶竭驽( )钝【版权所有:21教育】攘( )除奸凶 攸之( ) 祎( ) 咨诹( )善道 以彰其咎( ) 1 解释加点词语。中道崩殂( ) 危急存亡之秋( ) 先帝之殊遇( )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 ) 引喻失义( )陟罚臧否( ) 论其刑赏( ) 以昭( )陛下平明之理( )此皆良

10、实( ) 性行淑均( ) 猥自枉屈( )尔来( ) 夙夜忧叹( ) 深入不毛( )攘除奸凶( )斟酌损益( ) 则攸之、祎、允等之慢( )以彰其咎( )咨诹善道( ) 察纳雅言 ( )3辨析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 今义:(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古义: 今义:(3)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 今义: (4)由是感激 古义: 今义: (5)开张圣听 古义: 今义: 4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道 中道崩殂: 咨诹善道:(2)遗 以光先帝遗德: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3)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每与臣论此事: (4)无 若无兴德之言: 事无大小,悉以

11、咨之:(5)为 俱为一体: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众议举宠为督:(6)行 然后施行: 性行淑均: 必能使行阵和睦:5用“/”给下面两个句子划分节奏。(1)然 侍 卫 之 臣 不 懈 于 内。(2)咨 臣 以 当 世 之 事。6填空。本文作者 ,是 时刘备的丞相,字 。本文文体是 ,它是古代 的一种文体。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7用课文原句回答。(1)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 。 (2)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 。(3)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8在我们常用的歇后语当中,有许多和诸葛亮有关,比如:“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等,请你也写出两条来。二、课内文段

12、阅读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21教育网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适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的所。21cnjy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侍郎、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出处:21教育名师】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9(用文中原句回答)第段中,诸葛亮分析了当前形势。他认为客观形势是 ,主观形势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