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6233569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庆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甘肃省庆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甘肃省庆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甘肃省庆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甘肃省庆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甘肃省庆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庆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庆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1.商鞅最终在秦国通过变法革新实现其政治抱负,对其起关键作用的人物是( )A.秦穆公 B.秦献公 C.秦孝公 D.秦始皇2.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动力主要来源于( )A.诸侯国的国君 B.新兴地主 C.奴隶主贵族 D.士人3.战国策 秦策一中:“ (公元前 338 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 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文中的“ 人” 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A.新兴地主 B.立功将士 C.遭受变法打击的贵族 D.

2、富裕农民4.认为商鞅变法是实现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主要依据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战 C.废分封,行县制 D.重农抑商5.秦汉以来,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在经济方面大都执行( )A.重商主义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 C.自由放任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6.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伴随生产工具的进步,古代社会劳作方式发生了变化。史记 商君列传记载: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这表明( )A.铁犁牛耕技术逐渐推广 B.当时民众的赋税非常沉重C.统治阶级鼓励小家庭政策 D.集体劳作的形式逐渐形成7.商鞅认为民贫才会求“ 赏” ,而国富才能给“ 赏” ,两者皆备则朝廷便能以“ 重赏” 驱民去干任何

3、事情,因此国家“ 利出一孔” 而人民“ 家不积粟” 是最理想的。这说明商鞅意在( )A.强调“ 国富民贫” 的治国之术 B.打着平均主义旗号扩充国库C.通过经济的垄断以增加国力 D.强调治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8.把鲜卑与汉族统治者的利益和命运紧密连在一起的措施是( )A.讲汉话 B.改汉姓 C.通婚姻 D.改籍贯9.488 年,北魏孝文帝特制令格,曲法伸情,对于身犯死罪,父母、祖父母陷人绝嗣和无人赡养者,让他们暂留在家养老送终后再执行死刑。这一规定体现了( )A.延缓了社会矛盾的爆发 B.消除了民族交融的障碍C.体现了礼法结合的特点 D.恢复了儒家的合法地位10.观察图片,与图直接相关的孝文帝改

4、革的措施是( )A.颁布均田令 B.整顿吏治 C.迁都洛阳 D.移风易俗1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导致北方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的主要原因有( )鲜卑贵族推行民族歧视政策 鲜卑贵族对百姓巧取豪夺都城偏远 南朝政权的威胁A. B. C. D.12.下图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它体现了这一时期社会文化习俗的演变,著名学者易中天曾对孝文帝改革做出评价:“ 原来有的没了,原来没有的有了。” 这说明( )汉人演奏少数民族乐器图 鲜卑人乐舞图鲜卑人以汉族礼仪形式的歌舞表演A.汉民族文明对少数民族文明的单向融合 B.汉胡文化交流有利于隋唐文化包容性的发展C.国家分裂严重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 D.导致近千年历史的

5、纯粹的鲜卑文化消失13.十六国时期中原地区政治形势混乱,但十六国统治者并不满足于建立割据政权,如夏国建立者赫连勃勃在修建都城时宣称“ 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 。魏孝文帝更是志在“ 南荡吴越,复礼万国” 。这可以说明当时( )A.大一统思想普遍存在 B.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C.统一趋势逐渐加强 D.南朝局势相对稳定14.下列不属于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加速政权封建化的措施的是( )A.制定官吏俸禄制,地方实行三长制 B.兴办太学等学校,教授儒家经典C.废除鲜卑族祭祀礼仪,改用汉族礼仪制度 D.修订律令,废除一些带有奴隶制成分的落后残酷刑律15.有观点认为,历史上以三长制“ 治民” 的措施

6、,实质上是重新调节君权与族权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为全国统一奠定基础的长远之计。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 )A.厘清宗族脉络 B.促进民族交融 C.保障财税征收 D.加强中央集权16.通过“ 黑船事件” 打开日本国门的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17.“ 它确实是加强和巩固幕府封建统治的有效政策,长达二百余年的江户时代,能在国内保持和平,幕府政权得以维持,锁国无疑是个有力的因素。” 材料所指时间为( )A.德川幕府时代 B.孝德天皇时期 C.大化改新时期 D.中国秦汉之际18.明治维新政治改革的出发点在于( )A.建立天皇的专制统治 B.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C.废除旧的封建体制

7、 D.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旧文化19.木户孝允明确指出:“ 确立牢不可破的国基者唯在于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无穷者,唯真正在于教育而已。” 材料反映出明治政府“ 文明开化” 的重点是( )A. 教育改革 B.军事改革 C.培养出国人才 D.社会生活习俗改革20.按照 1889 年日本帝国宪法的规定,议会的权力包括( )批准法律 对外宣战、媾和 参与制定法律 批准财政预算A. B. C. D.21.“ 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反映了日本明治政府( )A.主张求知识于世界,发展资本主义 B.主张建立近代化军队C.主张摆脱外来的民族压迫 D.欲走对外扩张之路22.造成图中 1888- 18

8、94 年日本工厂数量与蒸汽机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殖产兴业” 政策B.军国主义色彩浓厚C.1889 年国内宪法的颁布D.大化改新的推动23.李鸿章在戊戌之后,多次寄意逃亡日本的梁启超,要他“ 精研西学,历练才干,以待他日效力国事,不必因现实境遇,遽灰初心” 。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洋务派和维新派有相通之处 B.君主立宪是中国发展的方向C.李鸿章支持维新派制度变革 D.抵制革命思想在中国的传播24.戊戌变法期间,日本出现了“ 亚洲主义” 复兴的局面,即以日本为盟主,与中、朝等亚洲国家合作共同抵抗西方列强入侵。戊戌政变后,日本政府彻底否定了“ 亚洲主义” 路线,而将中国视为怀柔与

9、瓜分对象。由此可知,戊戌变法的失败( )A.推动了日本大陆政策的制定 B.促进了日俄同盟关系的形成C.掀起了日欧瓜分中国的狂潮 D.影响了日本对外战略的调整25.蔡锷集 军国民篇中曾这样写道“ 甲午一役以后,中国人士不欲为亡国之民者,群起以呼啸叫号,发鼓击锤,声撼大地。未几有戊戌变法自强之举,此振兴之自上者也。逾年有长江一带之骚动,此奋起自下者也。同时有北方诸省之乱,此受外族之凭陵,忍之无可忍,乃轰然而爆发者也。”这说明( )A.甲午战争引发了戊戌变法运动 B.当时中国社会政局比较动荡C.义和团运动是自下而上的斗争 D.中国人的民族意识逐渐增强26.夏衍在懒寻旧梦录中写道: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

10、弄又在乡下,像“ 戊戌政变” 这样的大事, 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 驾崩” 就不同了,“ 地保” 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人们封建忠君思想浓厚 B.晚清农村交通闭塞,通讯不畅C.维新变法缺乏群众基础 D.清政府封锁戊戌政变的消息27.1898 年 4 月,光绪皇帝颁布“ 明定国是” 诏书,诏书里明确宜示:“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彩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 由此可知,戊戌维新运动( )A.承继了中体西用框架 B.挽救了民族危亡 C.开辟向西方学习之路 D.重视思想

11、的启蒙28.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的标志是( )A.公车上书 B.强学会的成立 C.中外纪闻创办 D.定国是诏颁布29.维新派宣传变法理论的主要方式有( )兴办学堂 成立学会 办报纸 著书立说A. B. C. D.30.有人说康有为是“ 跪着造反” 的典型,主要指康有为( )A.主张维新变法 B.宣传变法的目的是挽救清朝统治危机C.以“ 托古改制” 方式宣传变法 D.依靠清朝官员支持组织强学会二、材料分析题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秦国的商鞅变法基本上解决了由奴隶制所引起的种种社会矛盾,并为封建地主经济的发材料一展铺平了道路;同时也强化了封建国家机器,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经过商鞅变法,使偏僻

12、落后的秦国变得“ 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乡邑大治” ;且使过去那种诸侯卑秦的状况变成“ 诸侯畏惧” 的局面。北魏孝文帝继位后,全盘推行汉化。他模仿汉族王朝的礼仪,建太庙、祭祀孔子、养国材料二老;仿照汉人官制,大定官品,考核州郡官吏;设立太乐宫,议定雅乐,除去郑、卫之音,依据儒家六经,参照各国音乐志,制定声律。通过吸取汉族的先进文化,学习封建的统治思想及理论,北魏建(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涉及的商鞅变法措施及影响。(8 分)立了有效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制度。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行“ 汉化” 政策的主要内容。(6 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13、要求。材料 中国人比起东邻日本来,在近代的遭际真可谓是多灾多难,遭受西方的侵略要比日本早,中国失败的消息传到日本使它不吃大亏就能学乖。日本的变法,是在没有多少战争破坏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中国却只能在割地赔款,最终负债累累、国家残破的情况下开始,而土地与金钱(相当于清朝两年多的岁入)恰是便宜了日本,本该近代起步(原始积累)的资本变成了负值。从此以后,贫困和资金严重匮乏就成为中国近代化的瓶颈。从国内来看,戊戌变法也是有点生不逢时,中国真正的铁腕人物慈禧太后恰在变法契机到来前后面临她在制度和舆论压力下不得不交班交权的局面。在皇权政治中,几乎再没有比这种事更令人难堪而且难以忍受的了。其次,经过太平天国之后几十年汉族官僚的势力上升,能力虽差但心气颇高的旗人开始出现反弹,至少在中央政府,他们加强了自己的声音。从政治上说,这种反弹是一种倒退,因为长期养尊处优的旗人确实拿不出太多的人才。 摘编自张鸣再说戊戌变法(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近代化成功的原因。(6 分)(2)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变法生不逢时的依据,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变法失败的根源。(8 分)三、论述题33.“ 闻道” 有先后史学界认为现代化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原发型,主要是由于内部因素积累而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主要是由外部刺激进而回应和学习。请以英国和日本为例,论证上述观点。(12 分)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