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事迹材料7篇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6228786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进事迹材料7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先进事迹材料7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先进事迹材料7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先进事迹材料7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先进事迹材料7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先进事迹材料7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进事迹材料7篇(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先进事迹材料7篇篇一:先进个人事迹 篇一马春蕾,女,1958年 5月 28月出生,硕士研究生,教授、硕士生导师 现任滨州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生理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泰山 学者团队骨干成员、山东省卫生厅 “脑中风 ”重点实验室主任。在教学 实践活动中,她致力于推动医学本科教育改革,推动医学本科双语教 学,结合国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对医学教育实施改革,不断探讨新的 教学方法,成效显著。 2012 年被授予山东省高校“三八”红旗手荣誉称 号,2013 年被评为山东省教学名师。马春蕾同志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积极要求进步,思想端正,崇尚科学,为人师表,对教育事业

2、具有强 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参加工作以来,在教育教学一线辛勤耕耘, 无私奉献,在教学、科研、教书育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滨 州医学院的发展以及教育、教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一、教学理念先进,改革锐意创新马春蕾 2009 年底回到母校后,进入学校生理学教研室工作。她利用在 国外十多年教学科研的成果与经验,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大胆 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形式,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对本科生,她注重培养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注重培养 学生的医学英语应用能力,她施行生理学双语教学法。在传授知识时 注意把基

3、础知识与临床疾病相结合,引导学生用科学思维方式去分析 和思考;对研究生,她大胆选用国外原版教材,结合她在美国和加拿 大带研究生的方法进行教学,使我校研究生教育与国际研究生教育接 轨,提高了研究生教育水平,取得良好效果;对留学生,她利用自身 的专业英语优势,用全英文教学,使留学生没有任何语言阻碍的掌握 所学知识,受到留学生的一致好评。马春蕾在繁重的教学之余,还积极参与我国的医学教育教材改革和编 写工作,作为副主编参加了国家教育部 “十二五 ”规划教材医学生理 学、“器官-系统整合系列教材”的血液与肿瘤分册、医用机能 实验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等教材的编写;作为主编,编写了系统 - 器官整合教学改革

4、教材神经系统模块整合教材分册(内部教材)。 她还主持了山东省教育改革立项课题在医学教育国际化视野下构建 渗透性双语神经科学课程体系,主持或参与我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多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 2篇。因学术水平高,教学质量好,马春蕾被聘为我校 “泰山学者 ”团队骨干 成员,山东省高校“三八红旗手”、山东省“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二、科学潜心研究,率队共同前行马春蕾教学认真,更注重科学研究,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带科研。 在她的努力下,短短 5 年中,就成功地建成了“神经科学研究所”、“山 东省脑中风重点实验室”和学校医药研究中心的“膜片钳”实验室等,拥 有电生理研究平台、动物行为学研究平台、细胞培养室

5、、形态学研究平台、钙离子成像实验平台等多个研究平台,为研究生、本科生和教 师的科研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马春蕾不仅自己的科研搞得好,还带着本科生、研究生一起做科研, 从最初的查资料一直到后期一篇完整的文献综述的完成,让学生学会 了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这对于学生来说,也许难度很大,但意义更 大。她经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授之以渔,他们才能 终生得鱼”。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马春蕾来到生理学教研室后,发 现只有一群 40 岁以下的年轻教师,于是,她充分发挥老教授的传帮带 作用,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针对每个人的特点和实际,制定适合 每个人施展才华的方案,带领大家共同攀登科研

6、高峰。目前,她和她 的团队已成功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立项资助 4 项、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2项、卫生厅和烟台市课题立项资助10余项。三、教书育人并重,奉献美丽人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他对社会的贡献,而不是追求个人享乐,也不 是追求长命百岁。我的人生应该是这样的:以有限的生命为社会做更 多的贡献。这样,我才无愧于生命。 ”这是马春蕾的座右铭,也是她人 生的真实写照,这些年,她就是在默默地奉献中走过来的。到生理学教研室工作后,她默默地躬耕于自己的教育园地,教书育人; 默默地在科研领域为青年教师、为学生拓展着更加广阔的研究平台。她对教学认真负责,对学生关怀备至。每一堂课,她都做到精

7、益求精,从国内到国外的资料或文献,她都将最领先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她 熟练的英语更是让学生误以为正在享受一堂生动的国际讲座。马春蕾对教学的认真几近苛刻。 2013 年秋天,她右脚不慎骨折,打上 了石膏,走路和站立时疼痛难忍,但因为给研究生开设的 “神经科学 ” 课程所采用的是原版英语教材,其他同事上课有困难,为了不耽误学 生上课,自己忍着痛,在爱人的帮助下,撑着双拐爬上 5 楼的教室坚 持给学生上课。一个学期竟没有耽误学生一堂课!就连 80 多岁的老母 亲住院手术,她因教学工作脱不开身,都没能在医院陪上几天。马春蕾就是这样,她把在国外十几年的对祖国、对母校、对亲人的深 深的爱,浓缩在回国后的

8、5 年时间里,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在倾心 倾情、倾囊付出,以无愧的生命为祖国的医学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 一切!篇二:张桂梅先进事迹 篇二“如果我是一条小溪,就要流向沙漠,去滋润一片绿洲。 ”这句话出自 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一位坚守滇西贫困地区 40 多 年的乡村教师。从照片看,她身躯瘦小,脸庞沧桑,但目光坚毅而执 着。40 多年来,她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毅然投身深度贫困山区教 育扶贫主战场,用持之以恒的无私奉献,帮助乡村女孩走出大山,去 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作为时代的 “燃灯者 ”,张桂梅的 故事让许多网民热泪盈眶。圣者渡人, 40 多年来,张

9、桂梅笑对人生风 雨坎坷,始终坚守在祖国西南边陲的教师岗位上。从寸寸青丝到头发 花白,未曾改变的是对山区学子的爱心,对教育事业的信仰。她帮助一个个孩子改变人生的轨迹,进而帮助一个个家庭改变困难的处境, 这是何其崇高的事业啊!张桂梅让人热泪盈眶,还因为她激发了人们对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群体的感怀。我们相信,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还有无数像张桂梅一样的老师。他们终其一生或许默默无闻,用生命践行使命,用情怀抒写担当,看似普通平凡,却无比崇高。他们持之以恒的坚守和奉献,温 暖了每一位学子的心灵。社会不该也不会忘记他们的贡献。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每一位识文断字的读者心中都有一份师恩难忘的情愫。春蚕到死丝方尽

10、,蜡炬成灰泪始干。张桂梅恰似一支蜡烛,虽然细弱,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这又何尝不是教师群体的写照呢?致敬张桂梅,就是致敬每一位润育桃李的教师。谢 谢你们让知识传承,让文明赓续,让青春激荡,让学子成长,让 梦想飞扬!致敬张桂梅,同时也表达了党和国家尊师重教的一贯立场。事业发展, 人才为先。我们期待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扎根基层, 扎根西部,扎根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培养人才、 积聚力量。篇三:先进个人事迹 篇三肖翠梅,女,1968年 3月生人,1988年12月参加教育工作,专科学历 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焦园乡初级中学任教。参加工作以来,她忠诚党的

11、教育事业,扎根鲁西南黄河滩区,不畏条 件艰苦,在三尺讲台上无私奉献、默默耕耘,以严谨的教学态度、饱 满的工作热情、爱生如子的高尚品质,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做出了突 出贡献,深得学生的爱戴和社会的赞誉。她先后被评为东明县优秀教师、 “菏泽市优秀教师;菏泽市师德标兵 ” “山东省优秀教师”、“东明县优秀人大代表”、“东明县劳动模范”,荣获 “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被授予为“山东省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等 荣誉称号。26 年的教学生涯,平凡的工作岗位,她做了许多不平凡的感人事迹。爱岗敬业,甘为人梯从 1990 年她就一直担任班主任的工作,她对学生总是牵肠挂肚,从来 没有因为自己的私事而耽误学生们的每

12、一节课。2002 年冬天的一个晚上,下着鹅毛大雪,十一点多,她才从学校回到 家里,刚进入梦乡,忽然有学生敲门说: “老师,快点!我们班李丽同 学发烧很厉害!”她急忙从床上跳了下来,直奔女生寝室,在同学们的 帮助下很快把李丽送到了医院。可在回来的路上,由于路滑,她不小 心一下摔倒在地上,当时怎么也站不起来,学生们把她送到了医院, 检查结果是尾骨骨折。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学习,她白天给学生们上课, 晚上输液,走路让人扶着,上课需要坐椅子,就这样,她硬是坚持了 半年!2011 年暑假以来她右腿膝盖髌骨突变,再加上腰间盘突出,直压腿部 神经她无法正常走路,无法站立上课。医生强烈要求她卧床休息,否 则病情会

13、越来越严重。她不听医生的告诫,不顾家人的劝说,坚持为 学生们上课,不能走,她骑自行车去教室;不能站立,她坐着椅子上 课。就这样,她骑自行车去教室、坐着椅子上课,成了焦园中学一道 独特的风景。1997年12月 7日是她终身难忘的日子,那天上午9点钟她正在上课, 突然家里来人告诉她父亲出了车祸抢救无效,当时她怎么也控制不住 自己的感情,心如刀绞,真想马上飞过去。可看到一个个惊慌失措的 学生,顿时一股责任感油然而生,她稳定情绪、擦干眼泪,忍着悲痛 上完了那节课。掩埋了父亲,她含泪告别母亲连夜赶回学校。 2012 年 12 月 12 日,身患癌症的母亲在去世前也未能见到她最后一面。当时她 正在参加县里

14、师德师风巡回演讲。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在家庭与事业 冲突时,她毅然选择了她钟爱的教育事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前些年,由于学校住宿条件差,每逢夏天,学生们不得不趴在教室的 课桌上午休,饭后她准时去教室看着他们,并且特意买了一个打蝇拍 为学生们驱赶蝇子。每逢冬天,她都为学生们准备很多感冒药,还为 他们买红霉素药膏涂在冻伤的手上,像一位母亲那样精心呵护着她的 学生。26 年来,她记不清有多少次用自己微薄的工资给多少学生拿药 看过病,也记不清给多少个学生缝衣服、做饭吃。她用自己博大宽厚 的爱温暖了孩子们纯真的心灵。2003 年新学期的第一个星期天,上午 10 点多钟,学校突然接到通知, 黄河大堤决口,洪

15、水马上到来,要求老师们快速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慌忙之际,她突然想起了学生们的书和资料还在一楼的教室里,当时 她带的复读班,学生们三年的书和资料全在一楼的桌子上。不能让洪 水把学生们的书给泡了!想到这里,她拉起丈夫就向教室跑去。到了 教室门口,洪水已经涨到了脚下,要想把 105 名的书和资料搬到三楼 已经来不及了,他们只好把学生的凳子集中起来放好,然后把课桌一 个挨一个放在凳子上,再把一个个学生的书和资料放在桌子上。就这 样,连续干了一个多小时才完成了任务。看到学生们的书毫发无损, 她和丈夫站在齐腰深的水中,才算松了口气。而她自己家所有的东西 都被泡在了水中。洪水退了,她马不停蹄地工作,把自己班

16、的教室打 扫的干干净净,又帮助其他同事清理教室,打扫校园。刻苦钻研,用心教学自从 1988 年她走上教学岗位,一直担任学校的英语课。在初中阶段, 英语对学生们来说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一门课,同时也是比较难学的 一门课。刚开始,学生们觉得学英语新鲜有趣,但时间一长,词汇多 了,时态多了,还要求用英语写作文,很多学生觉得力不从心,想放 弃。看到这种情况,她特别着急,她经过不懈努力,用土办法总结出 了英语阅读课文“五步教学法”、“速记单词顺口溜”、“人称代词、物主 代词顺口溜”等各种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学生们用起来得心应手,慢 慢的,他们逐步树立起了学好英语的信心,学生们的英语成绩有了大 幅度提高,所担英语科学生成绩一直在全县初中学业水平测试中名列前茅。就这样,一年又一年,用这种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培养了一 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参加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