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案例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6226318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伯牙绝弦》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伯牙绝弦》教学案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伯牙绝弦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采用个人、小组、全班的方式朗读课文。诵读课文。2引导学生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懂课文内容。3以读悟情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谈话揭题。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3师范读,自由读、小组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设计理念:文言文是以读为主。设计了自由读、试有节奏的读师范读、小组读、齐读五个步骤,层层深入

2、体现读的实效性。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三、理解课文,品知音之情。1、解说课题。(1)“绝”是什么意思?(2 )“绝弦”是什么意思呢?2.、了解伯牙和钟子期。问题:你了解伯牙和钟子期他们的什么情况?(预设句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3、体会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仔细读读课文,从哪些句子中你能体现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用笔标出来。预设学生画出的句子:(1)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2)“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引导学生理解意思。4、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声不但能表现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鉴赏水平的钟子期感

3、受到不同的场景。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 5、得出知音:出示课文第四句:“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再读课文14句,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6、出第五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学生读并理解。(设计理念: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学生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在通过学生熟读课文后,在从学生的感受设计相对应的、能够理解内容及课文所映射出的情感的问题。让学生学会如何抓住句子来理解课文。同时,要学生能深一层的理解内容,适当的展开想象,展示相对应的资料,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以读为主,适时实行引导,真正的体现文言文的以读促理解。)四、拓展延伸,

4、深悟“绝弦”。1、在子期墓前,伯牙以前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伴着乐曲,学生再读课文。(设计理念: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对“绝弦”有进一步的感受,感受知音。 再回归课文,让学生在乐曲声中读书,用心去体会知音。)五、总结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人生苦短,知音难求,希望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六、板书:伯牙绝弦 伯 牙 善鼓琴 所念 绝弦 (知音)钟子期 善听 必得之 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