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2-氧化和燃烧-过关检测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6224221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3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2-氧化和燃烧-过关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2-氧化和燃烧-过关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2-氧化和燃烧-过关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2-氧化和燃烧-过关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2-氧化和燃烧-过关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2-氧化和燃烧-过关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2-氧化和燃烧-过关检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2 节 氧化和燃烧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烧柴禾时,通常把柴禾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 ( )A 柴禾是可燃物 B 散热的速度快 C 柴禾和空气能充分接触 D 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2 下列对有关燃烧及灭火事例的解释错误的是( )A 用扇子扇煤炉 , 炉火越扇越旺 给煤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B 用嘴吹燃着的蜡烛 , 蜡烛熄灭 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 炒菜时油锅着火 , 用锅盖盖灭 隔绝了空气D 酒精洒到实验台上着火 , 用湿布覆盖 隔绝空气又降低了温度3 为了安全,在加油站、纺织厂和矿井内等场地,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4 今年 5 月 12 日是

2、第十一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 B 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C 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 D 加油站内拨打或接听电话5 下列图标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 )6 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 )7 家庭用煤经过从 “ 煤球 ” 到 “ 蜂窝煤 ” 的变化 , 其目的是 ( )A 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8 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 , 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 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 )序号化学反应事实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A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 , 而在氧气中能

3、剧烈燃烧反应物浓度B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 , 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反应条件C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 , 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催化剂D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 , 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反应物的种类A A B B C C D D9 人们常在可燃物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 Mg ( OH ) 2 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 , 在 38 0 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 MgO , 并吸收大量的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Mg ( OH ) 2 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 Mg ( OH ) 2 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C Mg ( OH ) 2 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D M

4、gCO 3 比 CaCO 3 易分解 , 也可作阻燃剂10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扑灭森林火灾时,砍伐出隔离带 B 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处 C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 实验桌上酒精着火,迅速用水冲灭11 如图 所示的课本 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是 ( )A 有可燃物 B 有助燃剂C 可燃物 要 与火焰直接接触 D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2 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A 炒菜时油锅着火 , 立即盖上锅盖B 厨房内闻到较浓的燃气味 , 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 电器着火用水扑灭D 手持燃着的蜡烛进入深洞游览 , 发现浊光变弱或熄灭立即退出13 为了避免火灾 , 加油

5、站采取的下列措施中 不 合 理 的是( )A 严禁烟火 B 禁止使用手机C 架高顶棚加强通风 D 降低燃料着火点14 下列有关标志中 , 与燃烧或爆炸无关的是 ( )A B C D15 近期发生的火灾和爆炸事件恰人们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对发生的火灾,首先要尝试用水扑灭,同时考虑其它办法B 只要控制好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就能使之为我所用,造福人类C 加油站、加气站内拨打电话可能引发燃烧或爆炸D 明火附近避免喷洒空气清新剂或杀虫剂,以免引发火灾二、填空题16 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 1 ) 由该实验得 ,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 .( 2 ) 实验

6、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 ) 实验中使用铜片 , 是利用了铜的 .17 小明在生活中观察到 : 点燃的小木棒燃烧端朝上 , 往往没燃尽就熄灭 , 而燃烧端朝下 , 往往不易熄灭。从燃烧的条件来看 , 你认为燃烧端朝上的小木棒 , 没燃尽就熄灭的最主要原因是 , 若将小木棒事先涂油 , 燃烧端朝上也不易熄灭 , 请说明原因 。18 近年来 , 多次发生煤矿瓦斯爆炸事件。瓦斯已成为导致我国煤矿特大恶性事故的“头号杀手”。( 1 )瓦斯存在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 , 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瓦斯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 )当瓦斯爆炸时 , 下列自救措施不当的是 。A 站在原地

7、不动 B 背对爆炸地点迅速卧倒C 若眼前有水 , 应俯卧或侧卧于水中 , 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D 选择合适通道迅速逃生( 3 )煤矿瓦斯爆炸有三个必须条件 : 瓦斯纯度达到爆炸极限、足够的 和 。对任何一个条件的有效控制都可避免瓦斯爆炸。这类事故的发生也提醒我们的实验时应注意 (任写一点)。19 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探究。取一根火柴梗,拿一端迅速平放酒精灯火焰中, 3 秒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变焦,位于内焰的部分几乎不变(如右图)。( 1 )由该实验可知 , 使用酒精灯加热物体时 , 物体应放在酒精灯火焰的位置是 ;( 2 ) 如 不慎将 酒精

8、灯里的酒精洒出,并在桌上燃烧,应立即 用湿毛巾扑灭 ,其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20 小华同学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 , 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点燃铁丝请分析回答 :( 1 )把铁丝放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 , 当铁丝发红时 , 把铁丝移入盛有氧气和少量水的集气瓶内 , 铁丝并不能燃烧(如图甲所示) , 这是因为将发红的铁丝移至集气瓶内时 , ;( 2 )改用火柴引燃铁丝 , 铁丝在盛有氧气和少量水的集气瓶内发生剧烈燃烧 , 火星四射 , 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如图乙所示)请写出这种黑色固体的化学式 21 小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并用制得的氧气来探究白磷燃烧的条件。( 1 ) 指出图甲装置中存在的错

9、误是 _ 。( 2 ) 乙中的白磷不燃烧 , 丙中的白磷燃烧 ,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 。三、实验探究题22 同学们学习氧气后发现,许多物质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如: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且有明亮的火焰;铁丝也能在氧气中燃烧,但是没有火焰。针对这些问题同学们进行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探究。( 1 )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 。同学们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进行了改进,用适量 10% 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代替原实验集气瓶中的水 ( 如图所示 ) ,其优点是实验简便且保证安全,还有 _ ;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2 )

10、点燃蜡烛,用坩埚钳夹持一根尖嘴玻璃管,将其末端插入燃着的蜡烛烛心附近,一段时间后用火柴在玻璃管尖嘴处点燃,有火焰产生 ( 如右图所示 ) 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_ (选填 “ 固态 ” 或者 “ 气态 ”) 石蜡燃烧形成的。要使该实验成功,同学们认为尖嘴玻璃管不宜过长,原因是 _ 交流反思: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请写出促进可燃物燃烧的两种方法 _23 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 1 ) 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 和一块小石子 , 放在火焰上点燃。( 2 ) 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的小棉团和一个干燥的小棉团 , 放在火焰上片刻。( 3

11、 ) 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 , 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瓶子罩住。请你将同学们的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设计意图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 )燃烧与物质的关系小木条燃烧 ,小石子不燃烧可燃物才能燃烧( 2 )燃烧与温度的关系干燥棉团燃烧 , 蘸水的棉团不燃烧温度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 3 )燃烧与氧气的关系瓶内蜡烛熄灭 , 瓶外蜡烛仍燃烧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由此得出结论 : 燃烧的条件是 _ 。24 某科学活动小组在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 , 用一个集气瓶罩住燃着的小蜡烛 , 小蜡烛一会儿就熄灭了。它为什么会熄灭呢?每个人都提出了不同的猜想。小 李 猜想 : 蜡烛燃烧耗尽了瓶内的氧气 , 所以它熄灭了 ;小

12、张 猜想 : 蜡烛燃烧后瓶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导致了蜡烛熄灭 ;小 王 猜想 : 小 李 和小 张 都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 , 他认为小 李 和小 张 都有道理 ;小龙猜想 : 。大家激烈地讨论 , 很难达成一致。于是 , 小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 并进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提示 : 生石灰和水反应能放热)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分析实验结论( 1 )取一小块白磷(着火点为 40 o C ) , 放在一铝箔制的小盒中 , 然后放入装有生石灰的集气瓶内。点燃蜡烛 , 塞紧胶塞 , 观察现象。燃烧的蜡烛一会儿就熄灭了。根据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可推断 , 蜡烛熄灭后的集气瓶中仍然具有 。小龙的猜想是正确的。( 2 )待冷却后 ,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 向集气瓶中注入少量水 , 立即关闭活塞 , 观察现象。铝盒中的白磷燃烧 , 产生 。四、解答题25 2019 年 3 月 30 日,四川凉山森林火灾; 2019 年 4 月 15 日,法国巴黎圣母院烧毁。火灾的频繁发生,对社会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针对以下灭火方式,写出相应的灭火原理。( 1 )将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 ;( 2 )油罐着火时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